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同步习题)(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载.(zài)会晤.(wù)指摘.(zhāi)校.对(xiào)B.商榷.(què)殷.勤(yīn)当轴.(zhóu)砥.砺德行(dǐ)C.訾.詈(zǐ)弭.谤(mǐ)造诣.(yì)道义相勖.(xù)D.切磋.(cūo)肄.业(yì)摒.弃(pínɡ)能裨.实用(pí)【答案】C【详解】A项,“数载(zài)”中的“载(zài)”读音错误,应该为“载(zǎi)”;“校对(xiào)”中的“校(xiào)”读音错误,应该为“校(jiào)”。B项,“当轴(zhóu)”中的“轴(zhóu)”读音错误,应该为“轴(zhòu)”。C项,正确;D项,“切磋(cūo)”中的“磋(cūo)”读音错误,应该为“磋(cuō);“摒弃(pínɡ)”中的“摒(pínɡ)”读音错误,应该为“摒(bìnɡ)”;“能裨实用(pí)”中的“裨(pí)”读音错误,应该为“裨(bì)”。故选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两全齐美富丽堂皇委曲求全既往不咎B.臭名昭著覆水难收相形见绌别出新裁C.关怀备至真知灼见礼尚往来心心相印D.蓬荜生辉察言观色谈笑风声瑕瑜互见【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A项,“两全齐美”的“齐”书写错误,应为“两全其美”;B项,“别出新裁”的“新”书写错误,应为“别出心裁”;C项,正确;D项,“谈笑风声”的“声”书写错误,应该为“谈笑风生”。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巴尔扎克葬词雨果各位先生:①方才入土的人是属于那些有公众悲痛送殡的人。在我们今天,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不是统治人物,而是思维人物。一位思维人物不存在了,举国都为之震动。今天,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②各位先生,巴尔扎克的名字将打入我们的时代,给未来留下光辉的路线。③巴尔扎克先生参与了19世纪以来在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一代,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④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的理智是壮丽的、颖特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全部书仅仅形成了一本书: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化走动、来去,带着我说不清楚的、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慌与恐怖的感觉。一部了不起的书,他取名喜剧,其实就是取名历史也无不可。⑤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的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象,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恶习,解剖热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与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天赋的自由而强壮的本性,由于理智在我们的时代所具有的特权,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了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心胸爽朗,摆脱开了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研究,不像莫里哀,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起憎世之心。⑥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高大而又坚固的作品,金刚岩层的雄伟的堆积、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名声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大人物给自己安装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⑦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希望再看一眼祖国,就像一个人出远门之前,要吻抱一下自己的亲娘一样。⑧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⑨唉!这强有力的、永不疲倦的工作者,这哲学家,这思想家,这人,这天才,在我们中间过着暴风雨的生活,充满了斗争、争吵、战斗,一切伟大人物在每一个时代遭逢的生活。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纷争与仇恨。他在同一天步入了光荣,也步入了坟墓。从今以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熠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⑩你们站在这里,有没有羡忌他的心思?⑪各位先生,面对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些重大打击吧。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了,我就不疲倦地再说一遍吧:不!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空虚,而是永生!你们中间有谁嫌我这话不对吗?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面对着某些显赫的死者,人更清清楚楚地感到这种理智的神圣命运,走过大地为了受难,为了洗净自己。大家把这种理智叫作人,还彼此说:那些生时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是灵魂!(有删改)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的“一切虚构都消失了”是指巴尔扎克的逝世,表明创作的结束;巴尔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而不是“虚构”的小说。B.第④段中的“其实就是取名历史也无不可”,这里作者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比喻成一部历史著作,这句话是在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浪漫主义精神。C.第⑥段中“伟大人物给自己安装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这句话的意思是,巴尔扎克在思想和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他的创作给自己奠定了历史地位。D.第⑧段中“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这里用诗化的语言,写出了巴尔扎克生命不长,作品却多,是对巴尔扎克的崇高评价。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样,都表达了沉痛的悼念之情,对死者的伟大贡献,作出了崇高评价和热情赞颂,对死者的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深远影响,作了深刻的阐发。B.作者把巴尔扎克与莫里哀和卢梭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巴尔扎克的成就与声誉远在二人之上,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比其他两位作家更有个性。C.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比喻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震撼力。D.这篇葬词语言质朴,如大河奔流,饱含着哲理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5.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第⑤段中“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象,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请分析句中“揪”字的使用效果。(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答案】3.B4.A5.(1)“揪”字强调动作强而有力、随意自如,这里用“揪”字有利于表现巴尔扎克对社会万象的深刻洞察,在分析、批判、使用这些素材时毫不费力。(2)作者使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指出了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具体而生动。【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内容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浪漫主义精神”错,应是“现实主义精神”,因为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间喜剧》为人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对于艺术手法,考生应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的艺术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衬、烘托、渲染、联想、想象等。B项,与莫里哀、卢梭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色,并且与两位作家有根本的不同。C项,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是语调铿锵、激昂慷慨,而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应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D项,这篇葬词的语言应为“语言华丽,有文采”,而非“语言质朴”。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字词和句子的能力。赏析字词,一般先解释字词的含义,然后结合句子分析,指出它运用的手法和带来的效果。赏析句子一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句子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①“揪”,指的是抓住并拉,此处说“揪过来一些东西”,是指他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写进自己的文章里,赋予虚的事物以具体形象感,化虚为实,同时,“揪”这个动词显得轻松易得,强而有力,社会现象芜杂多变,巴尔扎克却能从中轻松而准确地挑选出写作的素材,来反映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展现出巴尔扎克对社会万象体察的深刻,能毫不费力地得到素材。②三组“不是……而是”,构成了句式整齐的排比句,让语言更铿锵有力,在内容上能够激昂慷慨地指出了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是说巴尔扎克即使去世,却也依然有光明、永生,这是雨果对巴尔扎克高度的评价,指他的著作与他的精神将流传不朽,所以这组排比句具体而生动。(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哈佛大学校长就职典礼演讲(节选)德鲁·福斯特现在是哈佛以及像哈佛这类大学去思考的时候了:在这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大学的确是要承担责任的。但我们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需要首先搞清楚,我们为了什么去承担责任。人们要求我们报告毕业率、研究生院的入学统计数字、标准考试的分数,人们要看研究经费有多少、教师出版和发表论著的数量是多少。但这些硬性指标本身并不能说明大学所取得的成就,更不要提大学所渴望达到的目标了。虽然了解上述指标很重要,但我们的目的要比这些宏大得多。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单单或者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身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要对永恒做出承诺,而这些投资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测且常常是无法衡量的收益。大学是那些活生生的传统的管理员。对于那些努力去证明这些传统不过是工具性的、不过是对某些当代需求有定用处而已的说法和做法,我们会感觉很不舒服。恰恰相反,我们追寻传统,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它们自身”,因为正是它们,千百年来界定了我们何以为人类,而不是因为它们可以提升我们在全球的竞争力。我们追寻它们,因为它们使我们的洞察力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而这,则是我们在难以避免短视的当下所无法发现的。我们同样追寻它们,也因为正如我们需要食物和房屋来生存样,正如我们需要工作和寻求教育来改善我们的运气一样,我们作为人类同样需要寻找意义。我们努力去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原因何在。对许多人来说,四年的大学生活不过是允许自己去自由自在地探索这类根本问题的一个插曲而已。但对意义的找寻,是没有尽头的探索,它在不断地阐释、不断地干扰和重新阐释现状,从不会满足于已有的发现。事实上,这就是所有学问的真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概莫能外,因此,它也就成了“大学是干什么的”之核心所在了。就其本质而言,大学培育的是一种变化的文化,甚至是无法控制的文化,这是大学为未来承担责任的核心。教育、研究、教学常常都是有关变化的:当人们学习时,它改变了个人;当我们的疑问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时,它改变了世界;当我们的知识运用到政策之中时,它改变了社会。(有删改)6.“虽然了解上述指标很重要,但我们的目的要比这些宏大得多。”福斯特所谓的“宏大目的”主要是指什么?7.简要分析第3、4段的论述层次。8.大学为未来承担责任的核心是培育一种变化的文化。这种文化有哪些基本作用?9.《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也谈到了对大学的一些看法。中外两位校长的很多观点,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蔡元培:“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福斯特:“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身的学问。”“四年的大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