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祝福》-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_new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2课祝福【教学目标】1.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探究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源。2.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和阐释文章的主题思想3.深入认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重点难点】1.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探究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源。2.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思考其现实意义。3.学习文中精妙的语言运用,探究言外之意。【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一知人论世中华民族魂——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成就: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等。二探寻背景打破精神枷锁《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这一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因此鲁迅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了《祝福》这篇小说。三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边读边整理字音,扫除阅读障碍。钝(dùn)响寒暄(xuān)朱拓(tà)间(jiàn)或悚(sǒng)然蹒跚(pán)(shān)不更(gēng)事谬(miù)种俨(yǎn)然雪褥(rù)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脸颊(jiá)沸反盈(yíng)天贺家燠(ào)荸荠(bí)(qí)絮絮(xù)呜咽(yè)桌帏(wéi)讪讪(shàn)渣滓(zǐ)瞥见(piē)拗(niù)不过蹙(cù)缩门槛(kǎn)窈(yǎo)陷惴惴(zhuì)歆享(xīn)牲醴(lǐ)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俨然:显得十分庄重的样子。讪讪:难为情的样子。怔怔:呆愣的样子。怨府:怨恨集中的所在。这里指埋怨的对象。沸反盈天:形容极度喧闹,乱成一片。3.按小说的三要素的基本规律理性文章情节结构。速读课文,复述祥林嫂的人生悲剧。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记叙的顺序是倒叙。具体情节为:序幕回到鲁镇(1-2)结局凄然死去(3-33)开端逃做女工(34-53)发展再到鲁家(54-65)高潮沦为乞丐(66—111)尾声亲历祝福(112)倒叙的作用:1、在情节安排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2、从人物的矛盾关系上看,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3、从环境的角度看,祥林嫂的死和富人们喜庆的祝福声相对比,渲染浓厚的悲剧气氛,反衬人物的悲惨命运。四问题探究1.小说描写了几次鲁镇祝福的情景?作者将环境置于“祝福”的特定背景下,有什么作用?【明确】(1)共有3次:①第一次是开头两段通过描写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气氛;②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的景象。(2)①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③首尾呼应,深化主题。2.在小说的开头,作者详尽地描写“四叔”的书房有什么用意?【明确】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与“大骂其新党”自相矛盾,案头的几部旧书说明鲁四老爷思想的陈腐。书房的特点是沉闷压抑,符合鲁四老爷作为一个老监生的身份,暗示了封建风俗习惯和迷信思想在他身上是根深蒂固的,表现了鲁四老爷的保守、虚伪、反动。五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的特征及意义。第二课时人物形象赏析一赏析人物形象依照小说内容整理祥林嫂经历年表时间事件到鲁镇以前在卫家山当了童养媳,后来的一个春天没有了丈夫。到鲁镇一年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到鲁镇二年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到鲁镇三年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到鲁镇四年第二任丈夫贺老六死。到鲁镇五年春天阿毛被狼吃掉。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到鲁镇六年柳妈建议她捐门槛。到鲁镇七年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被主人允许拿酒杯和筷子。到鲁镇八年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反应迟钝。到鲁镇九年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到鲁镇十三年问了我三个问题,死亡。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赏析1、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2、祥林嫂的死,谁之过?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1)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细节)(2)侧面描写(环境、人物的衬托)(3)反面描写(一)正面描写之肖像描写1.小说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可以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请找出来,仔细品味,谈谈各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从文中找出有关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并填写下表。(详见课件)衣着打扮脸色眼睛初到鲁镇(第34、36段)第17页再到鲁镇(第66、71段)第20页死前相遇(第3段)第15页2.三次肖像描写,各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第一处:她是一个以精神力量抗拒着人生灾难、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年妇女形象。她的生活是困苦的,“脸色青黄”,但脸颊是红的,她的穿着反映了她旺盛的生命力,也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明净。第二处:她是一个精神受到挫伤、意志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动摇,但仍在勉强维持着的习惯打扮中年妇女形象。脸色和眼光表明她已经失去充沛的精神力量。第三处:她则是一个精神完全枯竭的妇女形象。不仅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的妇女形象。3.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文章多处描写祥林嫂的眼睛,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明确】出现位置关于眼神的原文语句体现的性格和心境刚到鲁镇“顺着眼”安分守己的性格。重回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遭受夫死子亡的痛苦心境。讲阿毛的故事、被嘲笑额疤“直着眼睛”“瞪着眼睛”回忆儿子死亡时的痛心疾首。捐门槛“分外有神”发现能赎“罪”后,心里眼里出现希望之光。不让参加“祝福”准备“失神”发现自己的“罪”永远得不到救赎后的震惊与绝望。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对生活绝望,精神完全麻木,渴望死后得到安宁和救赎。4.肖像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不仅塑造了人物质朴、善良、温顺与勤劳的艺术形象,细致地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而且艺术地呈现了祥林嫂一步一步被逼向死亡的过程。(二)正面描写之语言描写(详见课件)(三)正面描写之细节描写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分析——特写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破碗:表明她很穷;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的不如意;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表明她身心俱疲,狼狈不堪,一无所有(三)正面描写之行动描写(详见课件)小结: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细节)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共性——勤劳、善良、安分、蒙昧个性——顽强、倔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以至被社会吞噬。归纳祥林嫂形象及其意义。【明确】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致为旧社会所吞噬。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面对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祥林嫂的死,谁之过——探究原因(1)梳理祥林嫂生前的社会关系(2)分析祥林嫂的死因(详见课件)归纳小结:在祥林嫂不幸的人生中,她周围的人是怎样表现的呢?作者描写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明确】(1)周围人的表现:①祥林嫂再嫁。婆婆为了小儿子的婚事,心安理得地把祥林嫂卖掉。祥林嫂被婆家绑架捆走,四叔、四婶首先想到的是怕给自己家惹麻烦。小叔子为了自己的婚事,和别的男人一起强按着嫂子的头拜堂。②儿子被狼吃了。鲁镇的男人毫无同情心,听了这悲惨的事,“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倒是“陪出许多眼泪来”,同情心也算有些,“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这是什么样的心理呢?分明是拿祥林嫂的伤心事当她们无聊生活中的调味剂罢了。当阿毛的故事不再新鲜时,她们就“烦厌得头痛”了。③祥林嫂头上的疤。当镇里人对阿毛的故事味同嚼蜡时,柳妈又传出新的故事来。于是鲁镇的人们“发生了新趣味”,祥林嫂头上的疤又成了他们生活的调味剂。祥林嫂诉说阿毛的故事时,还寄希望于鲁镇人的善良,现在她已经绝望了,“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④祥林嫂的死。鲁四老爷:“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对死人也不宽容。家里的短工:很“淡然”“还不是穷死的”,认为“穷死”的没有什么好惊奇的。“我”:开始有些“惊惶”,“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众人“活得有趣的”“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大家欢欢喜喜地过年。(2)写作目的:通过祥林嫂周围人的表现,揭示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编织成严密的网,将祥林嫂困于其中,直至她窒息而死。作品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封建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贯串着“改造国民性”的主题。尾声再次描写祝福的欢乐情景和“我”的感受,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着深化作用。作业:细读课文,请以书面的形式完成作业:具体分析祥林嫂的死因。第三课时深入探究主题环境描写赏析一环境描写赏析1、小说共写了几次“祝福”的情境?作者这样安排各有何作用?三次“祝福”: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不但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的好生活。制作“福礼”的是女人们,可“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而且“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显示出中国农村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思想和封建迷信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就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场面的描写。祝福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在祝福活动中,封建伦理思想也表现得最为突出。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在祝福中干活的权力。她为了求得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她所得到的仍然是一声断喝:“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一声断喝,彻底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一线希望,轰毁了她的精神寄托。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用封建礼教把祥林嫂推上了绝路。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祥林嫂的惨死和“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的“天地圣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升华了小说的主题。2、文中有几处关于雪的描写?有何作用?明确:共有四处。第一处“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第二处“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