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窦娥冤(节选)》-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_new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窦娥冤教学目标:1.了解关汉卿,掌握元杂剧的有关知识,理解元杂剧中一些特有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品味唱词,体会本剧曲词的语言特点。3.把握本文的戏剧冲突和窦娥的性格特点;探究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根源。4.品读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探究这些超现实情节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切关怀,把握作品的悲剧意蕴,激发同情他人、追求正义、坚守良知的情怀。2.深入了解戏剧作品,欣赏戏剧设计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化和个性化,深入对戏剧体裁的认识。3.初步认识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理解悲剧作品的特征,感受不同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2.疏通课文,熟悉剧本情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学生活动:窦娥因为什么受冤?她是如何表达冤屈的?自读注解①,用自己的话概括“冤”的具体内容。明确:被张驴儿诬陷药死其父并送官府,审判官胡乱判案致使窦娥蒙冤入狱、屈打成招并被判斩刑。临刑前发三桩誓愿以示冤屈。二、元杂剧知识知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2.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3.了解作者——关汉卿及《窦娥冤》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关汉卿创作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生活,揭露了当时残酷的阶级压迫,同时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正面形象,其中尤以下层妇女形象尤为突出。在历史剧中,关汉卿赞美正义的事情,歌颂英雄的业绩,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情感。在戏剧艺术上,关汉卿娴熟地运用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处理冲突、运用语言等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关汉卿的创作为元杂剧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之一,数量超过了英国的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列为“世界文化名人”。4.元杂剧的体裁特点杂剧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子。5.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杂是杂角,如孤(官员)、孛(bei)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6.结合课文,辨析本课中的角色及台词唱曲1、本剧中主要出现了哪些杂剧中的相关角色?请一一指出。明确:正旦——窦娥,女主角——(“旦”的一种)外末——监斩官,次要角色(“末”的一种)卜儿——窦娥婆婆(老年妇女角色,“杂”的一种)净——公人(花脸,反面角色)刽子手教师补充:元杂剧角色分类——末、旦、净、杂等。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2、元杂剧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构成,请从剧中就每一部分至少找出2例来。明确:①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第三折的唱词主要由10个曲牌名构成,如“端正好”、“滚绣球”……“一煞”“煞尾”。②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4种。如窦娥和刽子手及婆婆的对话都属于“对白”③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文中出现的“刽子做喝科”、“正旦再跪科”等。3、请说明“宫调”和“曲牌名”之间的关系。明确: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第三折的“宫调”为“正宫”,由10个曲牌名构成。三、【整体把握】全剧梗概1.题目解说《窦娥冤》共四折。“窦娥”是剧中的主要人物,“冤”是全剧的“眼”。本文选的是第三折。2.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当时的元朝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巩固统治地位。统治者和地主阶级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当时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处申冤。《窦娥冤》正是这一黑暗现实的集中体现和血泪控诉。3.故事情节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窦娥是一个命苦的女子,她三岁丧母,七岁父亲离开她进京赶考。当时她的父亲只是一个穷秀才,为了还清债务和筹到进京赶考的盘缠,欠下蔡婆婆几十两银子,只好把女儿窦娥送到蔡家做同养媳。十年后,成婚才两年,窦娥的丈夫不幸死去,家里只剩下老少孤寡二人。一天,蔡婆婆出外锁债,赛卢医欲谋财害命,正巧被地痞张驴儿父子乘机硬搬到了蔡家居住。不久,蔡婆婆就嫁给了张老头,而张驴儿见窦娥年轻貌美,也想娶她为妻,被窦娥严词拒绝。张驴儿为霸占家财,强娶窦娥,下毒想害死蔡婆婆,结果弄巧成拙,却误害了自己的老爹。为了逃避官府追究,张驴儿转诬窦娥害死了张老头,还买通关节,致使窦娥被见钱眼开的楚州太守屈打成招,判了死刑。窦娥满腹冤屈,无处申诉。临刑时,她为表明自己的冤屈,发出了愤怒的三桩誓愿:她的颈血会溅到一丈二尺的白练上,不会有半点落地;六月的夏季里,老天会为她降下大雪,掩埋她纯洁的躯体;当地会大旱三年。窦娥死后,她的三桩誓愿都变成了现实。最后窦娥父亲金榜题名,衣襟还乡。窦娥托梦给父亲,述说了自己的冤屈。窦娥的父亲替她申了冤,报了仇,主持了正义。剧本情节归纳:楔子: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第一折: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第二折: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却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发展)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言一一应验。(高潮)第四折:写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授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终为窦娥洗涮冤屈,报仇雪恨。(结局)4.结合注释梳理文意。第二课时一文本探究1、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却在【滚绣球】一曲里责骂天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天地在古人意识里是被看做主宰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神圣东西,但对于窦娥的冤情,天地竟然无动于衷,表面上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暗含着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她咒骂、指责天地,最终却又不能不依靠天地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是窦娥命运的可悲之处,也是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哀呼无告的普遍状况。2、窦娥请求刽子手走后街而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窦娥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从窦娥赴法场时请求刽子手走后街而不走前街的细节中,可见其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却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善良啊!而作者越是刻画窦城的善良,也就越能突出她所受的冤屈之深,她的遭遇也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这一细节刻画,使窦娥这一形象更加丰满、动人。3、窦娥在发下三桩誓愿时分别说了“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这三句话,从这三句话中可以看出窦娥情感上怎样的变化?答案(1)第一桩誓愿里,“若是”表假设,是平静的“示冤”。(2)第二桩誓愿里,“若”还表假设,内容却变了,少了“是”“我”,这种个别字词的减少,正反映了窦娥情绪的变化。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语速加快、音量提高,多使用短句、祈使句,甚至只用关键词。窦娥此时内心充满愤怒,但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3)到第三桩誓愿时,没有了假设的字眼,转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愤怒的情感再也无法遏制,一泻而出,由略带愤怒的示冤变成了血泪控诉,怒斥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体现了窦娥永不屈服、抗争到底的反抗精神。二分析和理解窦娥的悲剧形象探究讨论:阅读全文,请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窦娥形象?学生活动:全班分组自由讨论、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言。1、“端正好”“滚绣球”中的窦娥:满腹的冤屈和怨恨,能看清自己身处一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黑暗腐朽的社会,并愤怒指斥代表当时统治阶级的“天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窦娥有着不满现实、反抗现实的强烈的抗争精神。学生活动:重点朗读“端正好”和“滚绣球”。先自由朗读,再学生代表读,最后全班齐读。2、“叨叨令”中的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的窦娥:因忧心自己的婆婆看到自己被押赴法场而伤痛,所以请求走后街,足见其心思细腻、心地善良柔软。而临行前说与婆婆的遗愿则让人悲痛落泪的同时又深感官府无心正法的腐败。3、“三桩誓愿”中的窦娥:满腔冤屈无处发泄,最后只得在法场上发誓愿来控诉这黑暗的非人间。窦娥的抗争精神由此可见一斑。明确:窦娥,她是一个心地善良、心思细腻、孝顺纯良、为顾惜婆婆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弱小女子;同时,又是一个能看清自己所处的黑暗现实而不愿与黑暗妥协的刚强女子。可是这样有着美好品质女子偏偏被毁掉了,这不能不说是她个人也是那个时代莫大的悲剧。教师板书:善良、孝顺、刚强、反抗精神引用鲁迅对悲剧的名言:“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进而追问:你认为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明确:邪恶腐败的社会和昏聩暴虐的官府一起无情地碾压了底层的弱小无辜者窦娥。这是腐朽的封建时代之悲,也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之悲,更是万恶的人性之悲。三、分析和理解窦娥的“三桩誓愿”。设问一: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分别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愿望?①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②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③亢旱三年——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设问二:“三桩誓愿”是不符合常理的,作者这样设置用意何在?并请谈谈窦娥的抗争精神意义有哪些?明确:1、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借助想象和夸张,来表达美好的愿望,是传统文学的习惯。2、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3、三桩奇愿违背常理,但合乎人情,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窦娥的抗争意义:当每一个普通而弱小的个体在面对强大的黑暗邪恶势力的迫害时,都可以、都应该去强烈抗争,即使这抗争的代价很大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但也绝不与黑暗邪恶势力妥协、退让。我们要让正义得到伸张、让邪恶得到惩治,窦娥就是这样,她的反抗鼓舞了所有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弱小者:人是尊严的,是不应该苟活于世的,遇到不公,就应该起来反抗,至少要让世人看到、听到。同时,作者让我们懂得,很多时候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反抗黑暗现实强有力的武器:它揭露黑暗,引人关注和反思,也引人猛醒和反抗。窦娥的抗争即如此。教师板书:浪漫主义手法伸张正义四、赏析语言特点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请结合课文举例分析。(1)窦娥在被绑赴法场时控诉道:“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段曲词通俗自然、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表达了窦娥的满腔怨恨,表现了窦娥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