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教案导入丘吉尔说: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作品究竟有何魅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戏剧《哈姆莱特》。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戏剧成就;2.阅读全文,梳理情节,抓矛盾冲突;3.品读台词,把握人物形象;4.赏析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一、积累文化常识1.了解作者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莎士比亚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的四大悲剧《奥赛罗》《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2.了解三一律(classical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当作不可违反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3.了解戏剧主要人物哈姆莱特王子克劳狄斯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乔特鲁德王后波洛涅斯大臣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罗森格兰兹王子同学,背叛王子吉尔登斯吞王子同学,背叛王子4.课文节选部分前面的内容提要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的大学读书时,突然接到父亲猝死的消息,他匆匆赶回王宫又目睹了丧夫不到两个月的母亲乔特鲁德改嫁叔父克劳狄斯,而奸王也借机夺走了本应属于他的王位。遭遇多重打击的王子得到父亲亡灵的昭示——他是被兄弟克劳狄斯毒死的,并从父亲那里接受了复仇的重任。由于宫廷里到处都是奸王的耳目,哈姆莱特不得不用疯癫掩饰自己……二、通读课文,梳理矛盾冲突(一)课文节选自剧本的第三幕,第一场:“国王和波洛涅斯想通过奥菲利亚来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的疯癫”。阅读全文,概括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明确:1.哈姆莱特-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2.奥菲利亚-哈姆莱特之间无法沟通产生冲突3.哈姆莱特内心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冲突(二)反复诵读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生存还是毁灭”一段,分析该独白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透过这段独白,我们可以认识一个怎样的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从哈姆莱特思考的问题可以看出,他在追求一种高贵的近乎完美的理想人格。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人世间的一切让青年王子哈姆莱特痛不欲生。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为什么不能去死呢?因为死不瞑目。明确的人生责任感,让王子既不敢苟且偷生,更不敢借死亡去逃避。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对死后所去神秘之国感到恐惧,既然没有勇气去死,就只能忍受残酷的现实。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思虑过多以至于影响行动。三、品读台词,把握人物(一)有人将哈姆莱特的性格概括为忧郁延宕,你认同这种说法吗?单看这段文字,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确实重重顾虑让哈姆莱特显得优柔寡断,仇人当前却还犹犹豫豫,因而受到部分读者的批评,被认为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哈姆莱特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弱点,所以在独白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为自己思虑过多以至于影响到行动而深深地自责。但是请看看选文其他描写哈姆莱特的地方,会不会对哈姆莱特的形象有新的认识呢?提示:结合奥菲利亚的台词进行解读。奥菲利亚的独白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殒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殒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忧郁不是他的天性,是他在人生理想破灭之后一种正常的精神反应;优柔寡断,也不是哈姆莱特的本来面目。在忧郁彷徨的表象下,是一个智者和勇者的神圣,是一个仁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二)品味语言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历来为人称道,请品读节选部分的台词,谈谈你的看法。1.诗体化的语言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殒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殒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2.形象化的语言啊,这句话是太真实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也知道你们会怎样涂脂抹粉;上天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张。3.个性化的语言哈姆莱特的语言有时温文尔雅、有时明白畅晓、有时妙语连珠、有时语无伦次。这一切均取决于他内心矛盾的斗争和思想性格的发展。特别是作者精心设计了许多精彩的内心独白,揭示他的精神世界,丰富和深化他的性格特征。视频资源1.《朗读者》胡歌朗读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2.濮存昕演绎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内心独白的片段。作业布置:完成“导学案”检测案部分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