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学案【文本解读】《谏逐客书》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站在“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看待逐客的利弊得失,历数秦国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强的史实,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最终成功打动秦王。文章铺张扬厉,气势雄浑,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素养目标】1.了解李斯,了解文章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2.疏通文意,抓住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学习重难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本文论证技巧。【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人。秦朝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从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后被秦王嬴政任为客卿。秦王嬴政十年(前237),李斯上《谏逐客书》反对驱逐客卿,为嬴政所采纳。他在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王绾、冯劫尊秦王嬴政为皇帝,李斯被任为丞相。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他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斯的实行郡县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2.相关背景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3.解题①谏:②逐客:③书: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宛()蹇()鄢()施()穰()雎()太阿()鼍()缟()瓮()缶()髀()赍()駃騠()三、文本研究【思考1】鉴赏第一段活动一:解释词语,疏通段意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活动二:文本探究1.分析本段的内容及效果【思考2】鉴赏第二段活动一:解释词语,疏通段意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活动二:文本探究1.分析本段内容及效果【思考3】鉴赏第三四段活动一:解释词语,疏通段意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活动二:文本探究1.简要概括文章第3、4段的主要内容。【思考4】探究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1.《谏逐客书》的论证方法值得鉴赏并且学习,试作简要分析。2.“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这句中,“取”“得”“迎”“来”四个动词的运用有何特点?能否互换?3.清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试从修辞、辞藻、句式等角度对本文的语言进行赏析,完成下表。角度例句赏析修辞辞藻句式【思考5】对比阅读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客书》问题:两段文字在证论方法上有何相同之处。四、明晰主旨五、拓展阅读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领域。《史记》作为史学经典,能“跨界”文学领域,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史记》虽被替为“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著作,但其审美观有“爱奇”倾向。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说《史记》“爱奇之甚”。认为司马迁爱奇,不只是记载神话传说,更是司马迁选择大量奇特之人和奇特事件。鲁迅《汉文学史纲委》说,《史记》创作目的是要“传奇人于千秋”。“奇人”,即司马迁所说的“倜傥非常之人”。这些人,或在历史上有非凡之举,或在逆境中奋发有为,或有理想作为却落得悲剧结局,或出身卑贱又有出众之处。正是他们的出现,使《史记》成为一部具有强大力量的作品。为突出表现这些奇特人物,司马迁尤其注重特异性的故事情节和场面,如《田单列传》的火牛阵,《淮阴候列传》的背水一战,《越王勾践世家》的卧薪尝胆等。“爱奇”审美观不只是史学家搜求历史资料,更是文学家通过资料发现美之对象,能体现生命力的人和事,且不受他人约束,这就使《史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著作,所写的奇特之人都有热乎的生命,具有文学传奇色彩、故事特征和审美享受。后世文学家把《史记》作为创作标本进行借鉴,古代大量咏史诗从《史记》中取材,亦见其对后世之影响。《史记》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个性,如项羽的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描绘典型环境,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表现自己:用心理等细节描写充实人物个性:多侧面写人,使人物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运用对比描写,显示人物个性,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史记》插上了文学翅膀,避免了单纯的客观叙述和呆板的生平介绍。尤其是个性化语言,这是历史跨入文学的一道槛,司马迁的努力创造,使《史记》迈过了这道槛。从某种意又上说,典型化、个性化是文学的灵魂和生命,因为这是经过对生活深入挖掘而产生的。《史记》中还有一些想象、心理刻画,也具有文学品质。成功的传记,不仅要展现人的生命过程,更要揭示这个过程的内动力。《史记》在“实录”基础上,根据人物、环境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适当揣度人物内心世界;适当进行艺术夸张和艺木想象。更重要的,司马迁秉笔直书,褒善贬恶,爱憎分明,加之他深刻的人生体验,使《史记》灌注着他强烈的感情色彩,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这也是《史记》迈入文学殿堂的一个标志,是《史记》区别于其他历史著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后世文学或学习《史记》纪传体的写法,或继承和发展《史记》的内在精神的例子不胜牧举。文学阐释和评论,是连接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桥梁,引导读者解开作者隐藏在文本中的“密码”。《史记》在汉魏六朝就已被文学家、理论家关注。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以“雄深雅健”“峻洁”等评价《史记》。宋代形成评论《史记》的风气,欧阳修、“三苏”等从古文角度评论《史记》,如苏洵首次发现《史记》叙事写人的“互见法”。文学评点到明清时期达到高潮,广泛涉及《史记》叙事写人的结构、线索、层次、情节、段落、语言、风格等方面。近现代许多学者评论《史记》文学特征。内容愈未愈丰富。1910年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教材,把《史记》写入文学史,影响至今。自此,《史记》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摘编自张新科《史记何以“跨界”文学》)六、素材积累—李斯名句1.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2.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3.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4.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6.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七、作业完成配套练习。答案一、3.解题①谏:下对上进行劝谏的用语②“逐客”:驱逐客卿③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种是公文,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著名的书有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一种书其实就是信,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宛(yuān)蹇(jiǎn)鄢(yān)施(yì)穰(ráng)雎(jū)太阿(ē)鼍(tuó)缟(gǎo)瓮(wèng)缶(fǒu)髀(bì)赍(jī)駃騠(juétí)三、文本研究【思考1】鉴赏第一段活动一:解释词语,疏通段意臣闻吏议逐客,窃.(私下)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向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招致,招揽)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生,出生)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兼并,吞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殷实,富裕),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乐于为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军队),举.(攻克,占领)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惠王用张仪之计,拔.(攻取)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吞并,囊括)九夷,制.(控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瓦解)六国之从.(同“纵”),使之西面事.(侍奉)秦,功施.(延续)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