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篇2023/X/XX大学生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谁也离不开谁。正所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不同的民族虽然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却有着同一个信念:维护民族团结。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新疆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裂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反对分裂维护团结稳定,就要深入揭批“分裂分子”图谋“分裂新疆”的反动本质。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多少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搞分裂、搞破坏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各族人民不答应的。社会稳定、繁荣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新疆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分裂分子”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一定要按照“一贯彻、三坚持、两推进”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使我区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夺取我区发展稳定的新胜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疆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团结就是力量,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还记得,上学以后,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慢慢又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从小,我就为我能生活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而自豪骄傲,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汇聚的56份热情;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希望;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我知道,我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人多又怎么样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最团结的国家,十_亿人口,手牵着手,心连着心,与祖国共同迈向繁荣,人民强了,团结了,还怕国家不强,不团结吗?有句话说得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自古以来,钓鱼山本来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一个小小的日本,想买我们的领土,不买就抢,全国与世界的人民,我相信,现在都看得清日本是一个怎样无耻、霸道的、小到用一百个日本,才低得中国的领土。在这一点上,足够证明中国人民的团结。大学生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立志做大事”的理想。新时代蕴含着新机遇。当前,年轻干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好机遇,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锤炼“多在事上磨”的担当。新时代面临着新挑战,而新挑战需要新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党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种种困难和挑战,这些都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党员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凡事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求真务实,认真扎实的工作,方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筑牢攀登的阶梯,夯实筑梦的征程。淬炼“创一流业绩”的本领。好干部是挑出来、选出来的,唯有靠实绩说话、以实绩立身,方能在组织的挑选中脱颖而出。党员干部都应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新思想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工作中高标定位,对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困难之事,攻坚克难;棘手之事,善于解决;突发之事,挺身而出;失误之事,勇于面对,真正做到不避事、不怕事、能干事、干成事;要学会做杂家、做通才,既能锐意创新、狠抓落实,也善于做群众工作,以“人无我优”的本领赢得信赖、站稳脚跟。当前,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因此要抓准时机,肩负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大学生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肩负着重要使命与光荣职责。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在大学生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大学阶段是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树立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的重要阶段。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变的情况下,教育和引导各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超过4000万人。来自各地各民族的学生在大学学习深造后,就会步入社会,奔向四面八方,走上不同工作岗位,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要教育引导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动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中国梦说到底是全国56个民族共同的梦想,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胸怀远大理想、报国之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迈上工作岗位后,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教育,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青年学子才能成长为心灵丰盈、人格健全、精神饱满、能力全面的新时代栋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要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阵地的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源源不断地向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输送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用知识体系“教”,夯实理论基础。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要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打下坚实基础。高校可以采取学术报告、专题培训、集中辅导等方式,针对教师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体系培训,帮助广大教师丰富知识储备,活学活用,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引导同学们准确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用价值体系“育”,夯实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凝练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引导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要见人、见物、见思想,让学生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学思践悟,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用创新体系“做”,夯实实践基础。新时代的大学生了解世界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视野比较开阔,对待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在课堂教学中打动学生、达到育人效果,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足功课,找到专业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点,挖掘教育资源,储备更多有时代性、影响力的经典案例,丰富教育教学载体;在课中把专业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结合,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实践;在课下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做法,不断改进和创新课程思政方式;在课堂教学之外,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