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导学案课文简介:《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22年。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旧中国的黑暗现实。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整个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动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仍然紧紧桎梏着人民,妇女受害尤为严重。“五四”运动响亮地提出了“反对封建主义”“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为思想解放和社会解放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的《祝福》正反映“反对封建主义”“打倒封建礼教”这一主题。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小说中的语言,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人物形象,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讨论小说主题。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叙事方式、结构特色。4、文化传承与理解: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看到作品背后鲁迅对社会问题大胆批判、推动变革的精神。一、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等。2、《彷徨》《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彷徨》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十五版次。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相同。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3、文体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阅读小说,要把握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解读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二、预习积累字音字形三、文本研读1、《祝福》的情节结构是怎样安排的?叙事顺序上有什么特征?2、(1)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小说中有三处集中描写祥林嫂的外貌,在课本上画出来,并分析三处描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反映出祥林嫂的什么特征)?3、造成祥林嫂死亡悲剧的原因有哪些?《祝福》想表达什么主题?4、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以祝福为标题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二、寒暄xuān送灶zào陈抟tuán朱拓tà荸荠bíqí门槛kăn咀嚼jŭjué渣滓zĭ炮烙páoluò窈陷yăo草窠kē蹙cù缩歆xīn享牲醴lĭ唾tuò弃蹒跚pánshān一瞥piē驯xùn熟钝dùn响瓦楞léng间或jiàn悚然song踌躇chóuchú俨然yǎn不更事gēng谬种miù雪褥rù尘芥jiè形骸hái呜咽yè桌帏wéi讪讪shàn嚎叫háo三、1、明确:《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营造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序幕祝福景象结局寂然死去开端初到鲁镇发展被卖改嫁高潮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2、(1)明确: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2)明确:(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分析:“头上扎着白头绳”点明寡妇身份,“脸色青黄”说明生活艰辛,但“两颊还是红的”,说明她还有青春的活力,“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体现其安分、温顺的性恶。(再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分析:“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身份还是寡妇;“两颊消失了血色”说明青春的活力已经不复存在;“眼角上……精神了”体现出她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临死之前)“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分析: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使得祥林嫂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写出了祥林嫂死前的淡然与潦倒,过多的悲哀已经使她麻木。3、明确:鲁四老爷剥削了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拐卖了祥林嫂;柳妈的“地狱之说”加重了祥林嫂的精神负担;短工鄙弃她;鲁镇人以“看戏”的心态听她诉苦;“我”虽然善良,但是无能为力,无法挽救祥林嫂……祥林嫂没有了容身之所、立足之地,且感受不到丝毫温暖和同情,最终在肉体的饥寒交迫和精神的饱受摧残中绝望死去。鲁四老爷、祥林嫂之婆,柳妈、鲁镇的人、“我”都是凶手,又都不是直接的凶手。从根本上来说,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冷漠的人心、愚昧的思想、吃人的封建礼教,最终杀死了祥林嫂。小说的主题正是要批判这吃人的旧社会,革除旧思想,批判封建礼教,唤醒麻木的民众。4、明确: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2自然段)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精神走向崩溃的过程;(第36、72-76、107-109自然段)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第112自然段)标题的用意:1、祝福是故事的背景,全文的情节开展也大都在祝福或祝福前后的时节,紧紧环绕着题目。2、祝福的热闹场景与祥林嫂的悲凉死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鲜明的对比之中,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