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了解演讲词的相关常识及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文章内容,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理其针对性。3.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4.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本文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充满战斗力的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演讲词的特点,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其针对性。审美鉴赏与创造:设想作者演讲时候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想象其表情和肢体语言,学会在公共场合表达意见。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1、合作探究文章结构,分析文章中的深邃思想。2、品味语言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挚的感情。一、字词积累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衰颓:衰落颓败。也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毋庸争辩: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狡狯:诡诈。也指机灵。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二、作者介绍卡尔·马克思(1818年-1888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三、写作脊景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1856年4月14日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马克思参加《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这件事明显地说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同英国宪章派保持着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想在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复兴起来。《人民报》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四、文体知识1、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2、大体有如下四种: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照读式演讲、读稿式演讲,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宣读一遍。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话讲得郑重。它比较适合于在重要而严肃的场合运用。背诵式演讲、脱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賽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增进演讲者的演讲能力。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往往要当场出丑。提纲式演讲、提示式演讲,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方式。是初学演讲者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演讲方式。即兴式演讲。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听众的心理和需要。灵活机动。迅速调动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以悬河之口生动的直观和形象的直接感染力,是其它各种演讲方式都无法比拟的。3、演讲稿6个特点第一:针对性。第二:可讲性。第三:鼓动性。第四:整体性。第五:口语性。第六:临场性。1、找出这次演讲的主旨是什么?演说的时间、场合、对象分别是什么?明确: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在欧洲,19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动革命的时代,是一个革命气氛从四面八方包围者它、压抑者它的时代。当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场合: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对象: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2.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何从1848年革命谈起?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明确:他称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些做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当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科学地总结了这场革命经验。在演说里,马克思想用它来对照反村,由它“宜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者人们的心灵。3.第四段中,“我们看到”后面的内容说明了什么?与上下文有何关联?明确:马克思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扰。即上文第三段,“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其中,前者构成了爆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4.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⑴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⑵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明确:⑴将革命形象比喻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并生动描绘革命的力量: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把无产阶级革命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⑵尽管革命尚未到来,但已经预示无产阶级就是旧社会的掘墓人、就是资产阶级的执刑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___________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相关B.繁文缛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相关C.繁芜丛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与共D.繁文缛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与共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原指(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这里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不可企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B.“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运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不忍心直接说出,因而用了讳饰手法。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又符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愿。C.用“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比喻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未必有一个私敌”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和光明磊落。D.第4段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热烈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功盖当世,前无古人。5.下列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欧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B.文章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C.“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两句话的深层含意是,这样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成就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D.文章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6.用“马克思”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由四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一段话是马克思的名言,请仿照他的说法,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字数可略有增减。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连续运用比喻,形容危亡国势与个人坎坷命运紧密相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_。”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