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别里科夫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惧怕变革,极力维护现行秩序,是一只被“套子”箍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套中人”从而成了保守、僵化和奴性的代名词。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分析其成因,体会这一形象的社会批判意义。还要注意从情节、结构等方面欣赏这篇小说“讲故事”的艺术,体会契诃夫小说幽默讽刺的风格。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3.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穿过时光的云烟,我们看到,在一百多年前的俄国,有一场奇怪葬礼正在举行,送葬的人们的悲伤好像是装出来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让我们走进《装在套子里的人》,从这场葬礼说起。激趣导入1.了解契诃夫,了解故事的相关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讽刺意味,使学生理解小说中讽刺手法的运用。3.分析概括别里科夫的形象特征,并理解其时代意义。4.鉴赏并学习文中环境描写、对比、反讽等手法。素养目标目录知人论世01初读课文02文本研读03拓展阅读04第一部分知人论世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了解平民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契诃夫因病逝世。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98年。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这时俄国已经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手段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专制势力纠合起来,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契诃夫创造了一种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短小精湛的一种独特的短篇小说体裁。在这种短篇小说中,作家往往以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有强烈的抒情意味,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里的丑恶一面的厌恶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作家把他对自己笔下的生活和人物的褒贬以及作家内心的痛苦和愉悦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中,让读者自己从不同的人物形象中认知和体会作品的含义。解题《装在套子里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第二部分初读课文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契诃夫(qìhē)胆怯(qiè)憎恶(zēnɡwù)陶冶(yě)辖制(xiá)撮合(cuō)怂恿(sǒnɡyǒnɡ)滑稽(jī)谗言(chán)祈祷(qídǎo)讥诮(qiào)战战兢兢(jīnɡ)预习检查2.解释词语①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②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③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④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恙:灾祸、疾病。⑤六神不安: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⑥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⑦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也作精疲力竭。第三部分文本研读问题探究【思考1】梳理脉络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5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二部分(6-37段):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三部分(38-40段):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问题探究【思考2】分析情节1.这篇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事手法和叙事人称?明确小说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别里科夫的死亡,然后再叙述其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是故事的见证人。问题探究【思考2】分析情节2.试分析作者如此安排第二部分的用意。明确别里科夫在其恋爱、婚事中也有诸多“套子”,如忌惮漫画、惊恐姑娘骑自行车、不满男教师穿绣花衬衫等,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情节,更深入地揭示了别里科夫的愚昧、落后和保守,给读者极为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是小说极为精彩的部分。问题探究【思考3】把握别里科夫的形象及其意义1.结合别里科夫的服饰、肖像(神态)、语言、主要经历事件等分析其性格特点。明确(1)服饰: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戴黑眼镜,穿羊毛衫,耳朵眼用棉花堵住,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伞、表、刀装在套子里等。主要体现其封闭的性格特点。(2)神态:六神不安,心慌意乱,无精打采,脸色苍白,垂头丧气,唉声叹气。主要体现其胆小多疑的性格特点。(3)语言:注意别里科夫平时都爱说哪些话。不合“规矩”的事: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合“规矩”的事: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主要体现其怀旧,极力维护旧秩序的性格特点。(4)漫画事件、骑车事件:漫画事件“弄得他难堪极了”,“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骑车事件发生后,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主要体现其惧怕新事物,保守、落后、愚昧的性格特点。(5)争吵事件:从“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至“从此再也没起过床”,这部分文字集中叙述了别里科夫同柯瓦连科争吵的过程,别里科夫曾标榜“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主要体现其虚伪、顽固、保守,诚惶诚恐,害怕新事物的性格特点。问题探究2.请概括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明确别里科夫已成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成了一切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害怕新生事物、反对任何改革的人物的代名词。别里科夫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就在于,他是窒息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势力的象征,因此,他使人们感到惧怕和憎恶;他的可悲下场,又是反动腐朽势力灭亡的预兆,因此能激起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推动社会前进。问题探究【思考4】分析社会环境描写1.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并简要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明确(1)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①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②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2)作用:①营造了一种恐怖、沉闷、紧张的氛围,整个社会被高压笼罩,新生力量还很微弱。②是人物生长的社会土壤,为人物荒唐的言谈举止、心理行动提供了依据。③暗示主题。沉闷、压抑、恐怖的局面并没有因为别里科夫的去世而改变,隐约感到这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言外之意是,只要沙皇专制制度还没有被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中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生活就还是老样子。作者是在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要想让社会有新气象,就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问题探究【思考5】赏析语言1.“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明确连用八个“不敢”,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别里科夫对人们的辖制无所不及,强调了别里科夫的思想影响之大、威力之大;凸显全城人对别里科夫的恐惧。问题探究【思考5】赏析语言2.“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明确“套中人”不光辖制别人,给别人造成痛苦,对自己也是一种折磨,是“苦事”。可见“套子”既“套人”,也“套己”,危害匪浅。问题探究【思考5】赏析语言3.“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此句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作用?“差点”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明确此句承上启下,巧妙地由上文一般性的叙写转入对别里科夫婚事的讲述。别里科夫是一个被套子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的自我封闭的人,这样的人竟然“差点”结了婚,“差点”一词表明了作者的惊讶。同时,“差点”一词在这里已经点明了别里科夫的婚事是以失败结束的。但读者急于要了解的是,别里科夫在这场恋爱中到底经历了多少“不能承受之痛”。小说这样写,能够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问题探究【思考5】赏析语言4.“‘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试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明确作者运用语言、表情细节描写的手法,将别里科夫见到恋爱漫画后极端恐惧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辛辣地讽刺了以他为代表的旧势力的荒谬绝伦和不堪一击。问题探究【思考5】赏析语言5.“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试赏析这段话的表达效果。明确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荒唐可笑的思想和言论,尖锐地讽刺了旧势力对新事物诚惶诚恐的心态。问题探究【思考6】鉴赏讽刺手法。1.试分析文中讽刺手法的特点明确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问题探究【思考7】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旧制度旧思想的牺牲品,是一个值得我们同情的形象;也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应该是我们批判的对象。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形象?明确(观点一)我认可前一种观点。小说中有多处直接描写别里科夫的文字,能直接表现出别里科夫生活在恐惧之中,他整天畏首畏尾、战战兢兢。他不能拥有正常的生活,他和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有着某些相似的生活遭遇,他们都是旧制度旧思想的牺牲品。我们应该同情他。(观点二)我认可后一种观点。别里科夫虽然有其可悲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用许许多多的“套子”来约束辖制身边的人,使这些正常人很难拥有正常的生活。他代表着沙皇旧制度旧思想,处处辖制别人,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应该受到批判。(观点三)我认为应该综合两种观点来辩证看待别里科夫这一形象。他确实是沙皇制度的牺牲品,身上充满着悲剧性。但他同时又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影响约束着别人的生活。“套子”既“套己”更“套人”。这样的人物阻碍新生思想,阻碍社会发展,我们可怜他,更要批判他。问题探究【思考8】对比阅读挂在脖子上的安娜(节选)①[俄]契诃夫婚礼以后,这对新婚夫妇没有举行欢乐的结婚舞会和晚餐,没有安排音乐和跳舞,就要乘火车到二百俄里以外去朝圣了。许多人都赞成这个办法,说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已经身居要职,而且年纪也不算轻,热闹的婚礼或许不大相宜了。再者,一个52岁的官吏跟一个刚满18岁的姑娘结婚,音乐就叫人听着乏味了。大家还说:阿列克谢伊奇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之所以想出到修道院去旅行一趟,是特意要让年轻的妻子知道:就连在婚姻中,他也是把宗教和道德放在第一位的。人们到车站去给这对新婚夫妇送行,人群中有新娘阿尼娅的父亲彼得·列昂契奇,他是一位中学习字课和图画课教员;还有她的两个兄弟,中学生彼佳和安德留沙。火车开了,阿尼娅看见父亲踉跄着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