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课件(2)(共33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部编版必修下册《登岳阳楼》课文简介:本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其痛切的心情。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中写景的句子,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教学重点:读懂诗句,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明白江山壮阔与诗人胸襟之博大互为表里,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课时:1课时一、导入1、作家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分期(四个时期):读书漫游35岁之前困居长安35-44岁陷贼、为官45-48岁西南漂泊48-58岁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长安应试落第,后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后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被安史叛军俘获,面对混乱的长安写成《月夜》、《春望》等诗。后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写诗把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不朽之作,即“三吏”、“三别”。弃官携家逃难至成都,后蜀中军阀作乱,漂流到梓州、阆州。后去投靠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武死后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的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秋兴》等大量名作。成就: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风格:杜诗的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严羽《沧浪诗话》则曰:•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远离别》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李太白当王室多难,海宇横溃之际,作为歌诗,不过豪侠使气,狂醉于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lǚ,其视杜少陵之忧国忧民,岂可同年而语哉?——[宋]罗大经•李杜号诗人之雄,而白诗多在于风月草木之间,神仙虚无之说,亦何补于教化。——[宋]赵次公•元稹写杜甫《墓志铭并序》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壮游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杜甫出生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杜甫降生后,他家庭的声势已经不如往日显赫,渐渐衰落下来。出身社会中上层书香门第的杜甫,自然有着饱读诗书、以笔为剑、忠言进谏、侍奉天子的使命感。当时的杜甫年轻气盛,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向自己张开怀抱。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被前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在夔州生活的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于夔州写成的。他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绍给西方世界。BBC最新纪录片DuFu:China'sGreatestPoet《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片中BBC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MichaelWood)到访中国,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迹。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回溯了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ThereisDante,there'sShakespeare,andthere'sDuFu.BBC毫不吝啬地用“最伟大”来形容杜甫,不仅是对中国而言,更是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范围,把他同但丁、莎士比亚相比肩。对于中国人来说,杜甫“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还是这个国家良知的守护者”。2、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南朝宋元嘉三年(426),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3、写作背景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二、初读——读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词义: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句义: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词义:坼(chè):分裂。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句义: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词义: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句义: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词义: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凭轩:靠着窗户。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句义: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三、细读——赏析1、整首诗风格特色: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开篇虽只是平平交代,却蕴含着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接下来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的气象。后四句转写孤舟老病之身世,看似悲戚,可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尽在其中,由此可见作者心胸之博大。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2、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明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四、比较阅读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1)杜甫《登岳阳楼》和刘禹锡《望洞庭》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明确: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明确:《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五、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