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工作计划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壮大产业集群,工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按照区委三届五次全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要求,我区加快发展“两主两特”产业。1-10月,“两主两特”产业实现产值333.3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98.62%。针对各产业集群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对69户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与合作伙伴进行了系统梳理,确定深圳凯中精密、威能(无锡)供热设备有限公司等7户优势企业作为强链、补链的重点招商企业。深度融入全市“链长制”工作体系,围绕以炘皓科技为载体的光伏储能产业链以及以好医生、天雄药业为载体的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链。(二)加强企业培育,工业企业稳步发展。一是加强企业培育。2023年1-10月,新增规模企业13户,达到157户(目前增量位列县市区第一);新增跃纳科技、宝泰人防等创新型中小企业24户,达到34户;新增天雄药业、科勤环保、爱联科技国省专精特新企业10户,达到28户(其中小巨人3户);新增国省市各类创新平台9户,达到49个。今年来,爱联科技公司2023年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中油九洲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四川—2—省新经济示范企业。二是加强数据监测。对新升规的炘皓科技、跃纳科技等企业实施企业专员服务。强化运行监测和趋势研判,做到对规上工业企业及规下样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精细化精准化服务。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按照“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原则,坚持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构建“问题征集、问题汇总、问题解决、解决情况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运用区级领导联系“四上”企业制度和“千企大走访”等活动,解决企业困难问题31个。(三)强化科技发展,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实施“雁阵培育”行动,摸排科技型企业200余家,开展规上企业辅导培训3场次,专项培训和点对点辅导30余次,组织25户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突破2000万元。银河化学建成全区首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绵阳启明星磷化工有限公司、四川环龙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成功创建四川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科学城久信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东方魔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成功创建绵阳市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四川科学城久信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四)加快项目建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工—3—业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区长和科技、新绵汽车、龙腾嘉业等27个新开工项目正加快建设,华意达铝钒高值化利用项目、佳泰耀电气开关设备项目等13个项目已如期竣工。全年共计办理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数字化融合升级项目、装备机械零部件及科学仪器核心关键零部件共线扩产生产线建设项目技改备案49个。(五)推进设施建设,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完善的生产要素保障机制,切实解决要素保障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督促国网安州供电公司做好企业获得电力相关工作,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及其他低压用户电力接入“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高压用电“省力、省时、省钱”服务。截至目前,新建4G基站20个,累计建成4G基站1034个,进一步解决农村覆盖盲点问题。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5G基站203个。基本实现乡镇场镇区域5G网络全覆盖,并有序推动5G网络向乡村延伸。(六)促进绿色发展,提升企业安全环保水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2023年先后10次组织乡镇部门研究工业领域安全环保形势,5次召集全区重点企业召开安全环保工作会议,部署全区工业领域安全环保和绿色发展工作,牵头组织开展工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和工业高风险领域安全生—4—产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区工信科技局按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先后到企业指导安全环保工作共计295次,发现隐患384条,并指导企业完成整改,落实闭环管理。截至目前,我区现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省级绿色工厂5个。二、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确保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8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制造业投资增速实现10%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国省“专精特新”企业8户以上。(一)推动工业稳定增长,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向好一是强化工业运行监测。落实“周监测、月分析、季调度”工作机制,聚焦企业稳产增产、重点行业和领域稳定增长等,及时调度掌握全区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运行态势,强化相关数据监测分析,研判制定应对措施。及时协调解决突出困难问题,千方百计稳定工业增势。二是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委、市委和区委稳增长专题会议决策部署,鼓励支持企业享受各类惠企政策,确保重点行业、企业有效组织生产。围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促进2024年工业良好开局、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政策,落实优势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二)狠抓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推动签约项目落地。落实好项目专员等制度,指导企业—5—做好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节能降耗等前期工作,推动成熟项目落地建设,重点推动安县中联水泥、绵阳启明星磷化工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落实好“五个一批”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管理服务及多部门联动配合,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重点推动炘皓科技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二期)、龙腾嘉业等18个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三是促进项目竣工达产。建立项目推进台账,集聚优势要素保障资源,抓牢抓实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全力推动项目按期竣工投产达效,重点推动炘皓科技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二期)、新绵汽车内饰生产基地项目等16个项目早日竣工投产达效,完成年度计划投资36亿元。四是抓好项目引进储备。围绕重点产业、特色产业,依托炘皓、长虹等龙头企业,做好精准招商,引进储备一批产业优质大项目。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四川省“贡嘎培优”计划等机遇,深度聚焦国家、省政策,做好项目包装,完善项目要件,加强对上沟通汇报,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大盘子”,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三)培育优质工业企业,加速构建梯次发展格局一是全力扶持培育优势企业。整合政策资源和要素资源,集中力量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引导企业整合优势资源,深入开展创业素质培训,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强化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培育科技型、成长—6—型工业企业。全面推动优势企业和主导产业倍增跨越。二是实施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攻坚。做好调研摸底工作,加大指导力度,重点培育掌握核心技术和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冲击单项冠军潜力的企业,支持加强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力争培育更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三是实施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攻坚。以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为重点,遴选和培育专注于细分市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新增国省“专精特新”企业8户以上。四是实施企业“小升规”攻坚。建全“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开展中小企业精准服务辅导,力争新升规工业企业15户以上。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培育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家以上,全年开展中小企业服务200次以上。(四)实施创新发展引领,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充分调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企业掌握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大企业创新项目工作力度,指导企业做好科技项目提炼、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二是以创新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把握政策导向,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推动科技型企业“双量”提升。建立高企培育后备库,—7—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引领能力的企业;立足我区新能源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医药食品等产业,用好投融资平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三是突出人才建设强化引资引智。全面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依托安州高新区和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强化与专业机构、行业协会合作,开展专业招商。加大力度在高校引进科技人才、在校大学生、高校毕业生来安州创新创业,进一步优化服务、优化环境,促进科技成果在安州转化。(五)增强要素资源保供,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一是加强要素资源保供。提高要素资源供给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一方面是安州电网以问题为导向,有的放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为广大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证。另一方面是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强天然气、成品油供需监测,积极对上争取增加天然气合同资源量,督促燃气企业加大资源组织和保供力度,切实做好成品油零售经营管理工作。二是强化产业金融保障。加强产融合作,及时收集推送企业融资需求,大力推广“信易贷”“天府信用通”等银企在线对接平台。完善政策措施,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降低担保费率,推动产业链金融加快发展,探索开展“订单贷”等金融创新服务。三是提升工业用地保障。推进工业标准地建设,实施企业用地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供应方式,开展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工作,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厂房加层、老—8—厂改造等提高利用率,增加容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