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范例【最新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范例【最新4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第一篇】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请审议。一、预算执行基本情况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粮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334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849亿元,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5485亿元,增长%。财政收入增幅较高,除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外,主要是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集中退税较多,拉低基数,今年相关退税恢复常态,1—7月同比少退16563亿元。受此影响,税收收入特别是国内增值税大幅增长,相应拉高财政收入增幅。从税收收入看,1—7月,全国税收收入117531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主要是去年同期退税较多、基数较低。国内消费税下降%,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主要是2021年末部分收入在去年一季度入库,抬高基数,今年一季度国内消费税和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下降%、%;二季度以来国内消费税转为正增长,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降幅也明显收窄。企业所得税下降%,主要是受企业利润下降以及7月份企业提前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因素影响。个人所得税下降%,主要是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退税同比多退,拉低了增幅。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增长%,房产税增长%,城镇土地使用税下降4%,土地增值税下降%,耕地占用税下降%。从非税收入看,1—7月,全国非税收入21803亿元,同比下降%。其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下降%;罚没收入下降%。从地方收入看,1—7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5485亿元,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个省份收入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其中,5个省份增长20%以上,18个省份增长10%—20%之间,8个省份个位数增长。从财政支出看,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保持必要支出强度,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教育、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基本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1623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教育支出增长%,科学技术支出增长%,农林水支出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卫生健康支出增长%,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596亿元,同比下降%。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214亿元,同比增长%;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6382亿元,同比下降%,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9147亿元,同比下降%。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896亿元,同比下降%,主要是一次性支出抬高基数;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8251亿元,同比下降%,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下降%。(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1—7月,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455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03亿元,同比增长%;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452亿元,同比增长%。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56亿元,同比下降%。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902亿元,同比下降%;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54亿元,同比增长%。(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1—7月,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3574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中央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70亿元,同比下降%;地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3404亿元,同比增长%。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6054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中央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42亿元,同比增长%;地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5812亿元,同比增长%。截至7月底,基金累计结余124084亿元,同比增长%。二、落实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贯彻预算法和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民生保障,加快预算执行,改进财政管理,进一步强化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一)强化财税政策供给,支持经营主体更好发展。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统筹考虑助企纾困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在全面评估基础上,年初及早明确延续和优化部分税费优惠政策,加强政策解读,简化办理流程,确保政策落准落稳。下半年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再延续、优化、完善一批到期税费政策,特别是优化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费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扩大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优惠范围,将小微企业“六税两费”优惠政策调整为统一减半征收,提高应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相关税费扣减限额等。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扶持力度。在加强风险防控基础上,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引导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扩大再担保业务规模,带动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融资增信支持。1—7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9050亿元、同比增长%。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引导地方扩大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模式。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工作,带动培育12000余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和9万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引导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二)积极促消费扩投资,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出台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阶段性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进一步提振服务业消费。加强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引导地方支持重点城市加快构建配送顺畅、运转高效的流通网络。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新增10个城市纳入支持范围。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1—7月已下达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并指导地方严格项目审核把关,做好项目储备等基础工作。优化专项债券额度分配,重点向经济大省特别是制造业集中地区倾斜,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1—7月各地共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万亿元,占已下达额度的%,累计支持项目近2万个。已发行专项债券中,用作项目资本金的约2200亿元,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1—7月已下达5763亿元、占年度预算的%。支持开展第二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发挥好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三)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健全适应新型举国体制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重大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审核把关,加强项目和经费统筹,提高科技投入效能。支持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制造业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符合条件的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时间节点,在10月份预缴申报和年度汇算清缴两个时间节点基础上,允许企业7月份预缴申报,提前享受政策红利。制定出台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进一步降低相关重点产业链企业税负水平。统筹运用专项资金、政府采购、首台(套)保险补偿、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四)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强化民生兜底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截至7月底,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668亿元已全部下达,支持地方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延续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以及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加大一次性吸纳就业等补贴力度,支持经营主体纾解困难、稳定岗位。推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等,多渠道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突出教育投入重点,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由650元、850元分别提高至720元、940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开展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试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免除2023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2023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本金部分可申请延期1年偿还,预计惠及约400万名高校毕业生。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89元,支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继续扎实做好患者救治、疫苗接种、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等经费保障工作。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功能,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1—7月中央财政已下达基本医保补助资金3520亿元、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97亿元。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按照%总体水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调拨调剂资金1630亿元,中央财政已下达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9311亿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及时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47亿元,支持地方统筹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组织开展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惠民政策落实落地。(五)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3500万亩、改造提升2900万亩,启动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加强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研发制造。支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农业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培育,助力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及时安排资金支持防范应对小麦“烂场雨”、病虫害等,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帮扶工作和政策稳定连续,加大对重点地区倾斜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50亿元已全部下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支持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隐患。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发展。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今年扶持2万个村创新提升集体经济实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创建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