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25乡村旅游振兴规划【推荐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乡村旅游振兴规划【推荐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乡村旅游振兴规划【第一篇】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融合;融合路径;对策建议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于中共会议中提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得积极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主要为:其一,农业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较低、提升较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显著差距;其二,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依旧明显,农村劳动力普遍外出进城务工,导致部分农村出现“人口空心化、空巢化和留守儿童普遍化”及耕地抛荒等社会现象;其三,农村河道砂石等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和环境问题破坏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其四,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依然以农业传统种植业为农村家庭支柱性产业,缺乏二、三等高附加值产业支撑,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因此,社会各界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中共会议之后,颁布了旨在指导乡好文供参考!2/25村振兴战略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要求把构建农村第一、二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产业体系作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路径之一。其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适时颁布,成为指导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就学界研究来看,姜长云认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三大产业融合的特征是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持续转型的过程[1]。马晓河研究则进一步认为,农村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要以农业为根本依托,要跨产业优化配置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要以三大产业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在农村区域全面铺开为核心要义,以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与“生活富裕”的目标追求基本一致,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2]。另外,周立等发表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大产业发展”的观点,认为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3]。张红宇则从乡村振兴与企业角色定位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认为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企业应当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联系农民群众、服务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积极主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4]。关于农村三大产业为何需要融合的研究,陈学云和程长明从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分配的弱质性、消费的弱质性及交换的弱质性四个方面展开,认为上述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农业因难以创造超额利润而发展较为缓慢,好文供参考!3/25所以为了提高单位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劳动要素投入,必须实现三大产业深度融合[5]。从既有研究文献来看,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要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基本形成共识,对必须推动农村三大产业融合的原因解释,学界也已提供了较强的经济学理论支撑。但是,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选择以及如何实现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研究,尚需深入挖掘。因此,本文研究有利于科学指导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及“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追求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本文在紧紧围绕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下,聚焦农村产业繁荣发展主题,审慎理性地分析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依赖,具体如下图1所示:(一)传统农业和原材料生产制造业深度融合林毅夫等研究表明,尽管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的强盛才是支撑其高竞争力和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支撑[6]。就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而言,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当地农产品原材料的外生禀赋优势,以农业种植业生产为基础支撑,积极拓展农副产品原材料密集型轻工业和农副产品制造业的生产,形成粮食等初级原材料生产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好文供参考!4/25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在此传统农业和原材料生产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其一,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此,构建一支廉洁、高效和能力突出型的农村支部领导干部团队必不可少,这是农村产业融合能否成功、乡村能否真正实现振兴的关键;其二,农业粮食生产的繁荣发展是农村产业融合的根本支撑,必须牢固树立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的发展理念;其三,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初期,集体经济成分是农村建立日趋完善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体系的突破口。(二)农业生产与相应消费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庞春(2013)研究发现,服务业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润滑剂”,有利于降低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的交易成本和提升其交易效率,从而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生产和交易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最终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繁荣发展[7]。本文认为,发展农村消费性服务业是农村实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推动农村当地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其一,要以方便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为根本,积极对接服务当地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体系,降低整个农村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其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可由集体经济成分牵头推动,同时依靠个体、村民自有或民营企业等非集体经济成分来合法合规经营,这有利于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盘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市场;其三,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农副产品纵深加工业企业及其他附加产业之间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财政资好文供参考!5/25金等资源要素要及时优化配置。(三)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特色种养庄园体系陈学云和程长明研究认为,传统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分配弱质性、消费弱质性及交换弱质性特征决定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农业因难以创造超额利润而发展较为缓慢[5]。因此,如何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其与城市现代化产业消费终端进行服务对接,是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其消费日趋绿色健康化、偏好多样化,所以农村传统农业生产要适时对接城乡居民消费新特征,积极将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化特色种养庄园体系转变。在此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庄园种养体系转变过程中,需要注意四点:其一,要紧密对接城镇居民终端农副产品消费结构特征;其二,粮食生产、水产和畜牧业养殖要尝试进行绿色认证;其三,积极成立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组织内要分工明确,成员要各尽其才;其四;科学的农业种养技术指导必不可少。(四)农村自然人文与现代休闲观光旅游融合农村现代休闲观光旅游,是依托农村既有自然和人文资源,积极探索传统农业和农村文化与休闲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是利用农村自然、人文景观和传统农村风貌来吸引广大旅游消费者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发展农村现代休闲观光旅游,不仅可以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以此挖掘传统农业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且可以通过现代旅游产业广泛的带动作用来积好文供参考!6/25极发挥各类产业的联动效应。在推动农村自然人文与现代休闲观光旅游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五点:其一,要积极挖掘村落的传统文化价值底蕴,以文化底蕴为内涵,积极打造人文旅游村落旅游景点;其二,要依托当地农业资源特色,积极培育农业生态自然风光;其三,要配套方便农村现代休闲观光旅游业开展的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其四,要人文、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人文环境保护并重,走农村现代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其五,传统种养殖农业与生态特色小镇旅游业要有效衔接,是发展农村现代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的重要突破口。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发现,学界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要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基本形成共识,对必须推动农村三大产业融合的原因解释已提供了较强的经济学理论支撑。但是,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选择及如何实现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研究,尚需挖掘。对此,本文从如上四个方面总结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产业融合路径。同时,针对每类农业产业融合路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本文均做了归纳总结。对此农业产业融合路径依赖,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具体如下所示:(一)积极打造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农村基地工业制造业是支撑地区高竞争力和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动力,因此农村产业融合的第一步就是要立足当地既有农业资源外生禀赋,积好文供参考!7/25极打造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农村基地。对此,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六点着手:其一,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着力构建一支廉洁、高效和能力突出型的农村基层党支部领导干部团队,要加强其政治站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仰,要真抓实干,全心全意发展农村产业;其二,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初期,要积极借鉴农村集体经济成分发展较为成功地区(譬如华西村和南街村)的经济发展经验,以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农村基地;其三,要立足当地经济综合实力,积极引进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配套的物质资本设施和人才管理团队,推动农副产品制造企业管理现代化;其四,积极搭建“互联网+”的农副产品生态供应链产业体系,以此做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生产”与“卖的出”的有机结合;其五,积极和农业类高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农副产品新品种拓展和研发的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开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品类;其六,要积极做好农副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化质量体系认证,走农副产品生态产业链加工体系的绿色健康化发展道路。(二)建立便捷农业生产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产业发展农村消费性服务业是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必经阶段。本文认为,在构建农业产业融合路径过程中,要建立起便捷农业生产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生态链体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要积极构建各类副食零售、食宿住行、健康医好文供参考!8/25疗及文化娱乐等农村消费性服务产业生态体系;其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可由集体经济成分牵头推动,同时依靠个体、村民自有或民营企业等非集体经济成分来合法合规经营,同时要发挥村民自治委员会的监督职能,防止非集体经济成分违法违规经营;其三,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和商品流通平台,借助“互联网+”的战略发展思维,积极引导当地农村消费性服务业向智能化转换,抢占农村电子商务消费型服务业发展的先机。乡村旅游分析范文【第二篇】本文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根据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2006年夏组织的关于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问卷调研,调研组共发放问卷2800份,回收2800份,其中无效问卷70份,有效问卷273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有效率为%。问卷发放地点包括浙江省11地市市区主要人流密集点和周边主要景区等地,调查对象包括市民、外地游客、外来人员、学生等。最后对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分析,得出相关结果。二、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一)乡村旅游人口统计学特征1.乡村旅游者性别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浙江乡村旅游中男性旅游者好文供参考!9/25占%,女性旅游者占%,人数基本相当,女性略占优势。而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旅游者中男性占%,女性只有%。这表明与一般旅游相比,选择乡村旅游的旅游者在性别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由于女性对旅游过程中的安全性有着比男性更为敏感的意识[2],从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乡村旅游是大众化、安全度很高的旅游形式。2.乡村旅游者年龄乡村旅游的主力军是年龄在21~45岁之间的旅游者,46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少会参与乡村旅游的活动。而根据2005年城镇居民出游情况来看,65岁以上的旅游者占了%,45~64岁占了%,25~44岁占25%,15~24岁占%,14岁以下占%,旅游者在每个年龄档的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很明显的差距,而且老年旅游者的人数比重也是比较大的,这与乡村旅游有十分明显的反差。说明老年人对乡村旅游的兴趣并不明显。旅游者年龄结构如下:20岁以下%,21~30岁%,31~45岁%,46~60岁%。3.乡村旅游者职业乡村旅游者的职业分布与一般旅游没有很明显的差异,但学生比重要比一般旅游高(2005年学生出游人数占所有城镇居民出游的%)。这说明学生对乡村旅游青睐度较高。旅游者职业结构如下:政府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