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老子四章》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自是者不彰.彰:明辨是非B.常于几.成而败之几:接近C.复.众人之所过复:重复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伐者无功A.此五霸之伐.也B.十年春,齐师伐.我C.坎坎伐.檀兮D.平伐.其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车之.用剖之.以为瓢B.我世世为.洴澼絖吾为.其无用而掊之C.始于.足下常于.几成而败之D.自见者.不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凿户牖以为..室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B.企者不立.不学《礼》,无以立.C.故有道者不处.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D.自见者不明.在明.明德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子,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他也曾倡导“无用之用”。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代指车轮或车。辐: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车毂的直条。D.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心脏形,花白色。果实细长,圆筒形,嫩时可做蔬菜。本文“五石之瓠”中的“瓠”指葫芦。6.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格物致知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第二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倾:依靠B.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当作C.埏.埴以为器埏:揉和D.自矜.者不长矜:夸耀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为:动词,是B.前后相随,恒也.也:语气词,表判断C.跨者.不行者:代词,……的人D.不失其.所者久其:指示代词,那些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格物致知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善,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修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然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格物致知(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修.道德修:修饰B.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盛:高尚C.因家.于齐焉家:安家,居住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绌:排斥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B.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C.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D.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B.罔,本义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学而不思则罔”的“罔”即此意。C.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D.老莱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道教认为老莱子是老子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化身。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他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就像是一条龙,自己不能了解他,钦佩之情溢于言表。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D.《史记》上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格物致知(2)“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16.选文中,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三、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认为,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自身修养。(2)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4)在《老子四章》中,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表达18.《老子》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一段话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对老子的说法你有怎样的看法,借鉴文段的表达特色,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