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选)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课激趣导入法国著名评论家罗曼·罗兰曾说:“《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你有没有因为某件事而心灰意冷过?有没有因为什么事儿而“堕落”过?你可曾丢失过最炽热的自己?如果有,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寻找下答案。素养目标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了解《复活》的主要内容,积累文学常识。2.鉴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3.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了解“托尔斯泰主义”。4.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感受人道主义的人性之美。课环节知人论世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847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回到彼得堡,1910年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相关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评)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高尔基评)《复活》内容介绍小说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女仆,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玩弄后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小说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从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下,消除前怨,重新唤醒内心的美德,并且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男女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和批判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批判了专制的国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机关的黑暗和官吏的残暴。相关情节介绍①玛丝洛娃的身世。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奴的私生女,母亲过世后,她被两个老小姐收养。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年轻时的情感经历。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夏天到姑姑家度假,与姑姑家的女仆玛丝洛娃产生了爱情。两年后,聂赫留朵夫去服兵役,因顺路经过姑姑家暂住了四天,复活节的晚上他引诱玛丝洛娃发生关系,之后一去便没有了音信。玛丝洛娃因此怀孕,被姑姑赶出,最后沦落风尘。相关情节介绍③玛丝洛娃生孩子的遭遇。由于给玛丝洛娃接生的接生婆之前曾给村里的一个有病的女人接生过,把产褥热传染给了玛丝洛娃,她只好把孩子送到育婴堂。据送去的老太婆说,孩子一送到育婴堂就死掉了。④玛丝洛娃“毒死”商人的经过。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卡尔京金和当过使女的博奇科娃,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骗她说是安眠药,要她放进商人的茶杯里。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便照做了,结果商人被毒死。相关情节介绍⑤玛丝洛娃被错判的经过。在审讯中,法官们或忙于私事,或心情不佳,或酒醉未醒,对案件的审理心不在焉,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最后,由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图,可是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图”,这样玛丝洛娃被判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⑥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放代表参加陪审。他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这使得他分震惊。他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与交往的经过,认为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于是决定帮助玛丝洛娃。前情回顾本文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玛丝洛娃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蒙受冤屈,即将去服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写作背景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托尔斯泰关心人民困苦,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在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了解“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初读感悟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嫣然(yān)斜睨(nì)啰唆(luōsuō)褴褛(lánlǚ)哽住(gěng)饶恕(shù)害臊(sào)擤鼻涕(xǐng)鬈发(quán)窘态(jiǒng)踱步(duó)预习检查2.解释词语嫣然一笑:夺眶而出:衣衫褴褛:步履轻盈:衣冠楚楚:截然不同:饱经风霜:鄙夷不屑:形容女子笑得很美。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指衣服破旧,其布料破烂不堪。形容脚步轻盈,走路很快。形容衣帽穿戴得整齐漂亮。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意思是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意思是指轻视,看不起。任务活动整体把握,理清结构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开端(1-21段)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发展(22-43段)二人交谈,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但被拒绝。高潮(44-58段)玛丝洛娃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个男人弄到些好处。结局(59-78段)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思考2:填写下列表格情节情节内容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隔栏相见长凳问旧卢布插曲结束会面忐忑激动羞愧悔恨意外吃惊同情期望意外震惊痛苦愤怒讨好利用心凉意冷深度探究任务活动一把握情节,分析作用任务说明: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和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度探究思考1:聂赫留朵夫是在什么情形下找到的玛丝洛娃?当聂赫留朵夫出现在面前时,玛丝洛娃是否马上认出他?明确玛丝洛娃被赶出姑母家后,沦为妓女,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在法庭上担任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意外发现她。玛丝洛娃并没有马上认出自己往日的情人,但是他仍然高兴有人来看他,特别是衣着体面的人。深度探究思考2:文章开头部分,对狱中其他人物对话情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①从对话内容来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②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③因为这一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内容,才有了下文两人近距离的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深度探究思考3:从文中看,玛丝洛娃的堕落是否自愿?原因是什么?明确她的堕落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因为开始的时候,聂赫留朵夫给她打开了一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但是他后来的残酷给她带来了屈辱和苦难,她感到痛苦,竭力用堕落生活来麻醉自己的灵魂。深度探究思考4:聂赫留朵夫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玛丝洛娃赎罪,这种想法是一以贯之的,还是有过动摇?明确有过动摇,从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并通过交谈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对她造成的伤害而深深忏悔,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赎罪。但是看到玛丝洛娃问自己要钱,觉得她已经不是以前的玛丝洛娃时,也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怕被她牵连,并想用金钱洗刷自己的罪责,但随之又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坚定了赎罪的决心。任务活动二分析手法,概括形象任务说明:文学作品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等正面描写,对比、反正等侧面描写。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中,主要人物形象通常只有一个,是作品刻画的核心对象,往往用来揭示作品的主题;次要人物形象往往用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一般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核心人物之玛丝洛娃思考1:通过解读文章对玛丝洛娃的细节描写语句,分析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玛丝洛娃这一人物用意何在?神态描写:“笑”原文鉴赏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2)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3)此时,玛丝洛娃还是以妓女的身份审视周围的人,看到眼前是个有钱人就露出习惯性的讨好的笑容。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43)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44)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53)“嫌恶”应该是玛丝洛娃的真情流露,正是眼前这个男人,对她始乱终弃,给自己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则是她故意而为之,装出的一副妖媚可怜相,其目的是“利用他弄到些好处”。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65)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76)突出了玛丝洛娃的真实状态,她根本不在意对方的想法。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觉得聂赫留朵夫所说的话是骗人的。核心人物之玛丝洛娃思考1:通过解读文章对玛丝洛娃的细节描写语句,分析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玛丝洛娃这一人物用意何在?神态描写:眼神原文鉴赏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痛苦、蔑视、愤怒、抵抗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冷漠置之、痛苦愤恨、鄙夷不屑核心人物之玛丝洛娃思考1:通过解读文章对玛丝洛娃的细节描写语句,分析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玛丝洛娃这一人物用意何在?外貌描写原文: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晴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鉴赏】这是一个可爱的姑娘,眼睛“特别有神”,让人无法讨厌她,作者这样写激起了人们对她的遭遇的同情。核心人物之玛丝洛娃思考1:通过解读文章对玛丝洛娃的细节描写语句,分析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玛丝洛娃这一人物用意何在?语言描写原文:“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鉴赏】表明聂赫留朵夫过去给她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她不想再触及那段痛苦的回忆。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表现了玛丝洛娃悲惨但倔强清醒的形象特点。核心人物之玛丝洛娃思考1:通过解读文章对玛丝洛娃的细节描写语句,分析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玛丝洛娃这一人物用意何在?动作描写原文: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鉴赏】两个“瞧瞧”活画出玛丝洛娃像敏锐的赌徒般在捕捉一击制胜的战机,而为的就是那区区十个卢布;而“伸”“抓”“塞”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是那样的熟练、迅捷,像极了一个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