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03课别了,“不列颠尼亚”观看《1997年香港回归中英防务交接仪式》纪录片片段。1.了解文体特征,把握新闻的特点。2.体会文中重要的时间、场景的转换,及其效果。3.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录知人论世01文本探究03初读感悟02技巧点拨04知人论世《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不列颠尼亚号,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是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间服役。时间轴: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1981年,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大婚时,以不列颠尼亚号作渡蜜月。1986年,南也门发生暴乱冲突,并爆发大规模内战。在亚丁的外国侨民和外交官(其中包括中国外交官)纷纷撤退到港口。但到了港口之后,他们失望地发现港内的船只都已经为了逃避战火而驶出了港口。英国政府通知正在附近的不列颠尼亚号前往亚丁港救援各国的难民。难民被用汽艇接到船上,然后将其运送到吉布提。按照皇家海军的规定,在战时,不列颠尼亚号自动成为皇家海军的医院船。但是这次是属于也门的内战。最后不列颠尼亚号一共从亚丁救出了10687名外国难民和外交人员,包括中国驻也门的外交官。1997年7月1日不列颠尼亚号参加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1997年11月在普利茅斯港退役。退役后现在停泊在爱丁堡对外开放参观。含义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而言,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新闻结构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新闻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新闻写作形式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倒金字塔式这种写作方式是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模式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了解新闻重点。由于该模式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所以成为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新闻正金字塔式这种写作方式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新闻折衷式折衷式又叫新华体,这种写作方式将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两者进行了折衷,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下来则依照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平铺直叙式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求文字的流畅精准,此种写作方式反而适合组织在发表声明时使用。新闻初读感悟1.明确字音紫荆花(jīng)掩映(yǎn)世人瞩目(zhǔ)2.解释词语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陈迹:过去的事情或者事物。掩映:彼此遮掩,互相映照、衬托。【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顺序。明确本文采用倒金字塔式与正金字塔式相结合的结构,即倒叙和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先说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后,“不列颠尼亚”号驶离港口,下文再接着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重要场景。【思考2】划分层次第一部分:导语(第1段),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管治的终结。第二部分:主体(第2-10段),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第三部分:结语(第11段),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三)有感情的朗读文本,感受文章的情感和庄重的历史场景。文本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1】通读全文后,说说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明确一是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向他们告别;二是“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游轮,它的离开代表英国结束对香港的统治,是向被殖民的历史告别。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2】导语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什么?明确导语部分点名了主要事件,即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3】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在这10个段中,主要写了些什么事件?它们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明确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时间主要事件4时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6时15分举行象征英国管制的告别仪式7时45分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4】这些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①增强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可信度。②体现了盼望回归的激动和急切心情。③体现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的来之不易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5】品味语言,把握情感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明确“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随着末任港督彭定康的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永远地成为过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不仅见证了那段历史,时时警醒国人,而且演绎了今天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民族的复兴。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5】品味语言,把握情感2.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明确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者郑重地记录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时刻,含蓄地表达了庄严而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香港美好的明天开始了。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5】品味语言,把握情感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明确“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英帝国靠着坚船利炮,在鸦片战争中“从海上来”,通过《南京条约》占领了香港,对香港开始了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统治。而今不得不离开,退路也只是海路。来时是那样的不可一世、趾高气昂;走时又是那样的沮丧前后对比含义深刻。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5】品味语言,把握情感4.从今以后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明确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6】探析背景,挖掘深意1.作者客观报道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对香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有所记述。作者选取了哪几件?明确①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将成为历史的陈迹。②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③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2.为什么单单选取这三件呢?港督府:港督府意味着什么?是英国在香港的最高统治机构,进一步说明英国理所当然的占领。从“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可以看出他们企图永远统治下去,但到现在,也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对比中暗含对英国殖民者的讽刺,更能体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军营:军队象征一个国家的主权。156年前,在这里丧失了主权,而且英国殖民者一直希望在港能保留驻军权。早在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时,坚持三个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提出如果中国同意英国一九九七年后继续管治香港,英国可以考虑中国提出的主权要求。邓小平斩钉截铁地对撒切尔夫人说:“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这个问题不容讨论。”而现在米字旗在当年升起旗帜的地方降下,象征着主权终于回收。体现一种民族自豪感。第一次升旗:清楚的记录第一次升旗事件,代表这从那一刻起,中国人就时时刻刻记录这这笔屈辱的历史,盼望这香港的回归,永远不会忘记。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7】概括文本的艺术特色(一)情景交融,叙事真挚这篇报道,首先是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将叙事和说理巧妙地连在了一起。中英政权交接的短短的这十几个小时被赋予了极不寻常的内涵。十几个小时,尚且够不上中华文明史的一瞬,但对于新闻叙事者来说,有多少纷至沓来的宏大场景需要记录,又有多少昂扬的民族情怀和个人情感需要抒发。记者正是以其特有的情怀来刻画这些场景的。(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揭示真理本文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是记者将大量的历史背景材料和新闻现场气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短短一篇新闻报道有了难得的历史纵深感。(三)追求结构上的完美本文采用倒金字塔与非倒金字塔的结合结构,有利于重大新闻故事的总体概述和局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