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课前知识积累】1.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情境导入】展示蜡烛:让学生观察--点燃蜡烛,分小组完整的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蜡烛熄灭后又有什么现象?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烧时:熄灭时:二、自主探究: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阅读】课本P11~13,对蜡烛燃烧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将问题归纳,分组选择探究---实验验证并完成实验报告。【交流与思考】1.通过实验,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2.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3.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姓名____合作者____________班级____日期____探究活动(或实验)名称探究活动(或实验)目的用品(如仪器、药品等)步骤和方法现象分析结论问题和建议2【展示提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实验探究有哪些步骤?【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2.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3.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4.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5.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____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____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____温度最高。6.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7、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猜想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整齐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____,假设_____不成立。(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因为____________。【得出结论】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作业布置】P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