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冲刺卷(新高考卷)(一)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现代文阅读(一)(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迄今为止,我们可以将美学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大美学,一种是西方小美学,二者既各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又可以互补、兼容,相互为用,相得益彰。从本质上来看,传统的中国美学是最接近美学本质的,追求中和、天人合一,而不是追求系统的概念化、知识化;它是一种诗学,有审美特质,不像西方近现代美学那样追求科学化、概念化,带有一种目的性。所以,中国传统美学是大美学,儒家的“中和”美学思想就是中国艺术文化的最高境界。中和,意即中正和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在儒家经典《中庸》中,“中和”既是人性修养的道德标准,又是在其提出至善、至诚观点后所形成的一种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形态。《中庸》有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里的“至诚”是圣人之德,只有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本性,才能达到所谓的人伦之和、天地之和,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尽善”“尽美”。因此,只有善与美相统一,才能让至诚、至美、至善审美化,并渗透到中和之道中。中庸之道的最高层次是天人合一,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即我们在审美过程中要适中、和谐。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只有实现“中”与“和”的统一,才能达到天人合一之境,实现中和之美。儒家的中和美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审美形态之一,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称赞《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种观点后来发展成“温柔敦厚”的诗教说,即主张在文学作品中有节制地宣泄情感,而不要把感情表达得过分强烈。在这种文学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文学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中和之美,很少有剑拔弩张的表达狂怒、狂喜情感的作品,而是以“怨而不怒”的方式来批判现实,在抒写个人内心情感的时候,总是温婉曲折、含蓄深沉地寻找适度的表现方式,这正是中华民族所体现出的平和、宽容,充满“中和”思想的大美之学。因而在优秀诗歌、戏曲等的创作和形成过程中,“中和”的美学思想在文学审美和艺术表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儒家的“中和”思想是中国最高的美学理想,贯穿于中国传统社会以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不仅在文学审美上创造出了平淡朴素、恬静安逸、怨而不怒的“和”之理想境界,使传统文化艺术的表达呈现出含蓄委婉、冲和的特点,也对当今社会的治国之道、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张岱年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庸是真善美的统一,道德与知识的统一,宏观与微观的统一,高明与平凡的统一。价值取向是重人而不轻天,重群体而不轻视个人,重本而不轻视末,重利益也重视义,重视人文也重视科技,重视和谐而不取消斗争。”因此,在治国之道上应该实现和政之美,做到不偏不倚、协调适中、刚柔相济,以避免矛盾冲突,稳定社会秩序,达到“至和”“至美”的境界;在为人处世上,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善良的本性,宽容待人,和谐相处,以达到“至仁”“至善”的境界;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要追求和谐统一,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相互依存,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摘编自张龄予《“中和”的大美之学》)材料二: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美育方面,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剧增,人们越来越沦为工业社会的奴隶和工具,思想被物欲支配,变得干枯、乏味、平庸、空虚,这也是当今社会道德滑坡、文化失范、各种社会问题孳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伴随市场经济和工业社会而来的大众文化正在以猛烈的势头消解神圣,躲避崇高。温柔甜蜜的爱情小说、神奇曲折、刀光剑影的武侠剧、低吟浅唱的流行歌曲,光彩炫目的广告形象以及虚拟的网络空间等,一切看似丰富多彩但却在不断消解人们对审美的认识,降低人们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学校的美育建设也困难重重,首先,对美育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只重知识传授,注重升学率的提高,而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同时,陈旧的教育观、人才观深入人心,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美育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而且完全让步给智育,学生只能在接连不断的测验、考试中浴血奋战,致使学生身体素质不理想,心理素质堪忧,知识在增长,道德塑造却在滑坡,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审美素质的降低是当代美育现代性建设面临的重要难题。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说明了美育没有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或者说当今的美育自身存在不足。就其原因客观方面来说,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进入消费社会或者大众文化泛滥的社会所必然遇到的问题。但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现代美育隔断了与传统美育的联系,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所致。因此,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仍是一项未竟的事业。(摘编自祝亚楠、卢政《论古代“中和论”美育观与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美学具有诗性的审美特质,最接近美学的本质,是达到了中国艺术文化的最高境界的大美学。B.中国传统美学追求中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与追求概念化、科学化的西方现代美学具有本质上的区别。C.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形态表现为中和之道,主张在文学作品中含蓄深沉、有节制地抒发个人内心的情感。D.中国最高的美学理想是中和,它对我们治理国家、为人处世以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天下极至真诚的人充分发挥他的本性,才能帮助化育万物,实现善与美的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B.中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一种“怨而不怒”的方式来批判现实,很少激烈地表达情感和抒发内心过度的悲伤。C.物质欲望的膨胀、生活压力的剧增以及当代大众文化的泛滥,给人们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趣味带来不良影响。D.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忽视学校的美育建设,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3.(3分)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中“中和”美学思想的一项是()A.《关雎》全篇虽写青年对淑女的追求,感情热烈真诚,但这种感情却表现得内敛节制,用语也相对朴素自然。B.《赵氏孤儿》是古典悲剧之一,该剧以赵氏孤儿亲捉屠岸贾,复仇成功为结局,符合了人们对大团圆理想的追求。C.王羲之的书法到晚年尤其美妙,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的评价那样“思处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D.《上邪》先从正面表明心意,再从反面设誓,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斩钉截铁地表明了对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忠诚。4.(4分)材料一的题目为“‘中和’的大美之学”,作者为什么把“中和”称为“大美之学”?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解。5.(4分)如何利用“中和”美学思想解决美育现代化建设遇到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现代文阅读(二)(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漆园吏游梁郭沫若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徽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他回到宋国来,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钱去买了些个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苎麻的种子播在田地间,受着温暖的阳光护摄,受着清和的春风吹煦,无端地抽出了青春的苗条。苗条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我这打成的草鞋,被人践踏穿了的时候,又要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什么荣幸。”他一面冥想,一面打他的草鞋,因此他的工程也进行得很慢。一双草鞋三天也打不成,五天也打不就。卖得好的时候,可以卖个一两双,卖得不好的时候,只有原样而去、原样而回。有一次,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他是饿得不能忍耐了。他记起有一位旧友在管河堤的事情,他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他贳两升小米。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边,他觉得不像他自己在走,好像有股风吹送一团野火在路上蔓延。那时候他实在是一团火,一团饥火好像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毁了的一样。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风一吹又渐渐燃炽起来,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边。在河水里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啊,你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周夫子吗?我几乎不认识你了。你的颈子怎瘦得那么细长,就好像白鹤的颈子一样?你的面孔怎变得那么黄熟,就好像臃肿的南瓜?啊,假如你真是南瓜的时候呵!”正当他在照影自嘲的时候,他听见有得得的马蹄声走来。他抬头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河堤监督的朋友。他看见他的朋友,就好像炉火遇着油煤一样,热烈烈地便去接着:——“啊啊,朋友,你来得真是恰好!我有好几天没吃馒头了。我这里有几双草鞋作抵押,请你贳几升小米给我煮粥吃罢!”——“啊啊,朋友,你来得却是不凑巧。我这个月还没有领薪水呢!”河堤监督毫不踌躇地回答。庄周只听了他这一句话掉头便跑,一直跑到听不见马蹄声的时候,他才稍微息了一息脚。但是等他息了一忽之后,他饿得来连动也不能动弹了。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来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但也奇怪,他觉得好像享用了太牢一样。——“啊啊,我真感谢你这真宰!真是道在屎溺,道在瓦甓,而且道在麻屑了。”麻屑嚼多了,虽然可以勉强充饥,但是有时总想要点有血有肉的鲜味。有血有肉的鲜味!他一面想,一面早把一个铁针来敲成钩,把麻条来续成线,想去钓几只鱼儿。——“蚯蚓呀,罪过,可怜你不该有能够引诱鱼儿上钩的质。因为你有用,所以你才被人利用了。”小河边上的田野中偃着一个髑髅,他把那髑髅翻开,又才发现了几条蚯蚓。他把蚯蚓穿在针上,把麻线投在水里的时候,他看见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在水里面优游。直到这时候才回想起了他死去了的夫人。才为她挥洒了几行清泪。夫人在生的时候,他待她真是太淡漠了,他总以为是受了她的拖累。因为有了她,所以不得不过些不洁的生活;因为有了她,才去做了一场小官;因为有了她,才教了几个无聊的弟子。但是,如今呢?他只对着孤影嚼麻屑了。——“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他一连叫了几声,把钓缗投在河中,跑去抱起那个髑髅。——“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唯一的知己惠施。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于是,庄周提起那个髑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一位提着一个髑髅的疯子!”——“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风声愈张愈大,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先事提防。”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一面嚼麻屑,一面走长路,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但是惠施向着他,骂道:——“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妖异惑俗的行径!”——“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鹤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有一次从南海飞到北海,它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鸱鸮,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鸱鸮一下。鸱鸮鼓着两个鹅蛋大的眼睛,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虽是发烧,却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