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阶梯-----制造业班组长培训•培训对象:制造业班组长及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方式:授课、讨论互动•培训形式:企业内训或公开课•培训时间:半天•培训目的:•帮助制造业的班组长在短时间内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战技巧•为企业的发展不断输送的“血液”,让企业的组织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培训的必要性:1、对组织来讲:•组织的扩张需要人员的输送;•管理知识的不断更新•基层管理人员的来源背景•现代企业对人员的要求2、对个人来讲:•个人价值的承认和提升•参与竞争的手段培训内容第一讲:认识管理•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载体•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任务•管理的层次•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内容•基层管理的特点•基层管理的三个要点第二讲生产管理的知识一、生产管理的内容及目标一、生产准备和组织二、生产计划三、生产控制四、生产管理的六大原则1、必达生产计划2、后工序就是用户3、彻底杜绝浪费4、作业标准化5、突出有附加值的工作6、积极应对变化第三讲:班组长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一、班组长的地位和使命1、企业的纵向管理层次2、组织的核心作用3、班组长的地位二、班组长的重要作用三、班组长的职责四、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现状五、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组长六、成就的动机七、技能的要求第四讲、现场管理一、安全生产管理概要二、产品成本控制概要三、设备管理概要四、现场“5s”活动概要五、质量管理概要第一讲认识管理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二、管理的载体1、组织管理活动存在于组织活动中,即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组织的两个必要条件:•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三、组织的五个基本要素:•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信息:管理的客体、媒介和依据;•组织:反映了管理的上下左右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目标: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1、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归纳、检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丰富。因此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2、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这就是说,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主管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3、怎样理解管理的两重性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二者之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如前所述,靠“背诵原理”来进行管理活动,将必然是脱离或忽视现实情况的无效活动;而没有掌握管理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主管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必然是靠碰运气,靠直觉或过去的经验办事,很难找到对管理问题的可行的、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所以,管理的专业训练不可能培训出“成品”的主管人员,但却是为通过实践进一步培训主管人员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为培养出色的主管人员在理论知识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仅凭理论也不足以保证管理的成功,人们还必须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它们,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四、管理的任务管理作为一项工作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管理活动是通过人来进行的,人是进行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把执行管理任务的人统称为“管理人员”、“管理者”(manageralpeople)。管理的任务当然也就是管理人员的任务五、管理层次•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定的层次,通常分成三个层次:上层、中层和基层。•这里所说的管理人员,没有主管领导(executive)、行政人员(administrator),以及基层领导者(supervisor)这些等级之分。虽然这些管理人员可能因为各自所处的组织类型和所进行的具体工作不同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和级别,担任不同的管理职务,拥有不同的权力范围,担负不同的责任;但是他们的任务都是相同的,都必须为组织及其所有成员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通过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这是管理人员共同的任务,他们的工作比组织中其他工作更重要,因此我们将这个意义上的管理人员统称为“主管人员”(manager)。例如在一个公司中,不论是总裁还是经理、部门经理、部门主管等,都属主管人员之列。六、管理的五项职能•管理的五项基本管理职能指管理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职能•计划职能属于决策性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指导与领导职能属于执行性职能,而控制职能则属于保证性职能。1、计划职能•而从地位上看,计划职能是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主管人员为了确保计划工作所确定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就要根据计划进行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的基础上,确定未来应达到的组织目标,并将组织目标具体化为行动方案。目标管理是进行计划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决策是管理的基础,是2、组织职能•组织能否有效地运行,以实现组织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组织工作就是要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即要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并为人员配备作好准备。组织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划分组织层次(管理层次),以解决组织的纵向领导隶属关系;划分部门,以解决组织的横向分工协作关系;划分职权,以解决职权的分配问题。3、人员配备职能•人员配备工作,是为组织结构的职位配备合适的人员。现代管理中,人员配备不仅是人事部门的工作,它已成为各级主管人员不可推卸的职责。人员配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主管人员的配备。主管人员的配备工作主要包括选人、评人和育人三个方4、指导与领导职能•在管理过程中,即使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等工作都做得很好,但也不能说就足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还需要指导与领导。指导与领导工作的任务是处理好人际关系,通过沟通联络,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并施加影响力,以统一全体意志,为各个职能的进行提供保证,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5、控制职能•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的总目标确定后,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直至组织的每个成员。主管人员应能随时了解和保证其下属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这离不开控制工作。为保证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七、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内容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八.基层管理的特征:“麻雀虽小,五脏据全”,作为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同样有其特定的管理对象及职能,与中高层管理相比,基层管理有一下特点:•基层管理的管理的对象是工作与员工;是真正的“父母官”•技术所占的权重较高;作为一个兵头将尾,一定要是业务的尖子,只有如此才能说话有分量、有权威;•基层管理人员需具备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计划所占的权重最低;基层管理人员也需要计划,但是其工作精力主要应用管理的执行及控制的职能上;九、基层管理的三个要点:•闭环检查•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来说话•分析事实,追求本质第二讲生产管理知识一、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及目标1、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生产的准备和组织、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2、生产管理的目标生产管理追求的目标是质量高、成本低、交货及时二、生产的准备及组织1、生产的准备及组织指生产的物资准备和组织工作,包括:•生产过程组织•方法研究•工时测定•劳动组织•物资管理•设备管理2、生产过程组织对生产系统内所有要素进行合理安排,以最佳的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①、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在空间布局上合理、使物流尽可能短;•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安排数量上的比例性;•生产过程的均衡性,按计划、有节奏的进行;•生产过程的准时性,在需要的时候生产;•生产过程的柔性,即适应性。②、基本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工艺专业化,指按照生产工艺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并联)优点:制造顺序灵活,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人专业技能缺点:产品加工过程中运送过程长,停放等待时间多、计划管理及产品成套性差;•对象专业化,指以产品(或零件、部件)为对象来设置生产单位(串联)优点:可缩短产品加工过程运输、减少停放,有利于责任制加强,按期、按质、按量、成套地生产出产品,减少单位之间协作联系,缺点:设备利用率低,一旦设备出故障,影响整个生产任务地完成。•流水线,又称流水生产线或流水作业是对象专业化组织地形式的进步发展,是劳动分工较细、生产效率较高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劳动对象按一定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的通过各个工作地,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产品(零件)地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优点: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及均衡性要求,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在制品少、可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管理工作。缺点:不够灵活,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对产品产量和品种变化地要求,以及技术革新及技术进步地要求③、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生产过程时间组织地目标是:节约时间、缩短产品地生产周期。•生产周期:产品(或零件)在整个生产过程或生产环节,从投入到产出所需要的全部时间•生产周期与工件在工序间移动方式有关,因此,按照工件再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一批工件在前工序全部加工完成后,才转移到下道工序加工。它有利于减少设备、调整时间、提高功效、减少运输;•平行移动方式,是指在一批工件中,每一个工件在上道工序加工完成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继续加工,工件在各道工序上成平行移动,工作在各工序间的间歇时间短,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两种方式的结合。•选择生产时间组织方式应考虑的因素:(如下表1)生产周期生产类型批量的大小任务的缓急生产单位专业化形式及零件尺寸、重量设备调整的难易程度移动方式零件重量任务期限批量大小专业化形式平行移动大紧大对象专业化平行顺序移动小紧小对象专业化顺序移动小松小工艺专业化三、生产计划•工序流程计划•工时计划和负荷计划•日程计划1、工序流程计划是制造产品前,根据设计图纸和规格说明书制定出最佳的加工和组装的工序顺序及作业计划流程计划包括的主要事项:•工序顺序•作业内容•所需夹具和机械•各工序所需时间流程计划是生产活动的基础2、工时计划和负荷计划•工时计划是为了使生产计划顺利实施,而对负荷(工作量)和生产能力(人和机械的运转时间)的计算•计算程序:负荷计算能力计算比较调整•调整的方法:•负荷=生产能力。可直接进入生产•负荷>生产能力。削减负荷,把作业日程错后(但一定要向顾客陈述理由);增加能力,以加班、提前出勤等办法延长工作时间;增强机械设备的能力;把一部分工作交外协工厂完成。•负荷<生产能力。提前完成后面的订单;施行估量生产;如有外协产品则撤回生产;取消加班;抽出能力援助其他工作;检修机械;对作业者进行教育、培训3、日程计划•长期日程计划•中期日程计划•短期日程计划四、生产控制1、生产控制的内容包括作业安排的控制和指导、物品的控制、生产进度的控制以及生产余力的控制安排作业安排派遣(作业指示)作业指导作业控制事后处理进度管理余力控制作业准备产品管理实施作业作业现场管理业务阶段图2、作业安排控制:现场管理者在接到生产管理部门下达的生产计划后,要先确认作什么,作多少,何时完成,然后安排作业者及各机械的工作。作业安排可分为作业准备,作业分配和作业指导•作业准备按照生产计划要求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