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学课件)-【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1.了解概念的含义及关系,掌握逻辑规律,辨别潜藏的逻辑错误。2.理解推理规则,掌握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3.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构建和完善论证。目标01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目录CONTENTS02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03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学习活动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任务一是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为下一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发现隐藏的谬误做好知识性铺垫;任务二是合作探讨,分析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指出逻辑中的错误;任务三是探究和研讨谬误与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的区别,是对逻辑认识、实践进一步巩固和升华。探究一:何为“概念”内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由来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结构内涵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如“中国人”这个概念比“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要多;外延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比“中国人”这一概念的外延要大。探究二: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要谈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事理上、空间上、时间上等方面的关系,而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探究二: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相容关系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是指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情况的不同,相容关系又分为四种情况。(一)相容关系①全同关系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一)相容关系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仅仅是在外延上相同,在内涵上一定是有区别的。如果两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在内涵、外延上都相同,它们就不属于全同关系,而是一个概念的两个语词表达形式,如“西红柿”和“番茄”,它们的差别只存在于语体色彩上,而在逻辑意义上没有任何差别,所以它们是一个概念的两个语词表达形式,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一)相容关系②真包含关系真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种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时,则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例如,“学生”和“大学生”、“科学”和“人文科学”。真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一)相容关系③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例如,“青年”和“作家”、“畅销商品”和“高档商品”。交叉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不相容关系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又叫全异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不相容关系时,则所有的a都不是b。例如,“植物”和“动物”、“科学”和“迷信”、“红色”和“蓝色”等。这种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不相容关系①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有彩色”和“无彩色”、“男人”和“女人”。矛盾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不相容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常常是一组肯定否定概念,如“有彩色”和“无彩色”;但也可以是两个肯定概念,如“男人”和“女人”。(二)不相容关系②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反对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红色”和“蓝色”。反对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不相容关系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五种基本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任何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必然是并且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单独概念之间只能是全同关系或全异关系。【小试牛刀】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全同关系演员和歌手包含关系中国的母亲河和黄河反对关系愤怒和情绪矛盾关系罪犯和圣人交叉关系【小试牛刀】探究三:逻辑的基本规律我们体会了逻辑无处不在的力量,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规律一:同一律“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两种:混淆或偷换概念和混淆或偷换论题,即我们在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把不同的概念混为一个概念或者改换同一概念的含义所犯的逻辑错误。例1:小明:“我不认为孩子们应该往大街上乱跑。”大文:“把孩子们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那真是太愚蠢了。”例2:我们不要歧视那些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这个样子。例3:交警问:“你为什么喝酒驾车?懂不懂交通规则?”驾车人:“我以前从未酒驾过,这是第一次。”(驾车人答非所问,注意论题。)规律二:不矛盾律“不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违反此定律,可能导致自相矛盾。例如:隔壁老王开了家蛋糕店,成本是我们家的1.3倍至2倍,优势明显。规律三:排中律“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使用这两个规律时,概念间的关系应为“矛盾关系”,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同真但必有一真,也就是一定是一真一假。例如:这场战争,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违反了排中律)这场战争既是正义的,又是非正义的。(违反矛盾律)【探究】“矛盾律”“排中律”比较矛盾律逻辑之所舍排中律逻辑之所取例如,有一个班级的同学分为四组,讨论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第一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鸡。第二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蛋。第三组同学认为,既可以说世界上先有鸡,也可以说世界上先有蛋。第四组同学认为既不能说世界上先有鸡,也不能说世界上先有蛋。显然,由于“世界上先有鸡”和“世界上先有蛋”,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真,也不能都假。第三组同学都加以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第四组同学都加以否定,犯“模棱两可”的错误。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如果错,都不是逻辑错误,而只是知识错误。【探究】规律四: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原因,但结果的出现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①论据与论证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强加因果。例如:看他的面相就不是什么好人,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②理由必须真实,否则犯“虚假理由”错误。“理由虚假”指用虚假的理由充当论据去证明某种东西,但实际上根本起不到这种证明作用。例如:所有的猴子都是人变的,金丝猴是猴子,所以金丝猴是人变的。③论证根据不充分,不能充分证明论点,所犯错误叫“以偏概全”。例如:陆步轩北大毕业都在卖猪肉,不读书也能卖猪肉,看来读书不读书没什么区别!探究四: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合作探讨,发现逻辑错误,并交流。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明确“鲁迅的作品”和“《孔乙己》”是“包含关系”,不是“全同关系”,违反“同一律”。探究四:小组合作探究②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明确“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转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探究四:小组合作探究③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明确“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不能同为假,违反了“排中律”。探究四:小组合作探究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明确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探究四:小组合作探究⑤《儒林外史》第三回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明确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自相矛盾了,违反了“不矛盾律”。探究四:小组合作探究⑥《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明确“谬种”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时候,这个理由并不充足,违反“充足理由律”。【小试牛刀】思考: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它们分别违背了哪条逻辑基本规律。(1)编辑同志,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幼稚,那您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发表吧。(2)2月30日,晴。今天一天都没有出太阳,心情真不好。爸爸买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淹死1条,我很伤心。(摘自一小学生日记)(3)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4)在某栋学生宿舍楼内,一男生宿舍经常大声播放音响,众学生纷纷投诉。一次宿管人员前去制止,指责他们道:“你们整天播放音响影响别人休息,这是违反学校制度的。”该宿舍一男生反驳道:“影响别人怎么了,不影响你!”【小试牛刀】(5)在广州公交BRT某学院站内,某学生向管理员投诉:“你们的公交车总是晚点,那电子班次显示表有什么用!”该管理员反驳道:“要是公车总是准时,那建BRT有什么用?”(6)一学生如是说:“关于大学老师上课要不要点名的问题,我认为不点名好,因为确实存在一些质量不高的课程,点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另外点名多少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但是我也觉得不点名不好,因为很多学生存在厌学现象,并且逃课成风,如果教师上课不点名这是纵容学生,不负责任,变相助长逃课风气。”【小试牛刀】明确(1)违反同一律,“作品幼稚”与“儿童文学”不是同一概念。(2)2月没有30号。没有不出太阳的晴天,更没有会淹死的金鱼。违反矛盾律。(3)采纳他的意见与否,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否定,违反排中律。(4)该宿管员对男生说的“你们整天播放音响影响别人休息”中的“别人”是相对于该宿舍人说的,是指这个宿舍外的其他人,当然包括宿管员,但当男生说“影响别人怎么了,不影响你”,这个“别人”是相对于这个宿管人员说的,指该宿管员以外的其他人,而包括那个宿舍的人。所以,该男生违反了同一律。(5)这名管理员的回答包含了这样的一个推理——公交车总是准时的话,那BRT就没用;BRT有用,所以公交车不总是准时。这是错误的推理,BRT并不是单为候车而建,违反了充足理由律。(6)点名好与点名不好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此同学既不认同这个,又不认同那个,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学习活动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任务一能让学生认识推理的三种形式,这是本节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任务二让学生理解各种推理形式的推理内涵以及推理规则,通过任务三的实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形成逻辑思维,在阅读中增加思考深度,培养比较探究的能力。探究一:常见的三种推理形式(一)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