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五石之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教学设计课题《五石之瓠》单元一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习目标1.翻译庄子的《五石之瓠》,注意积累文言常识。2、庄子不仅从日常使用的功用上考虑大葫芦的使用价值,而且超越了世俗的眼界,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我们要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境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注意积累文言常识。思维发展与提升: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庄子不仅从日常使用的功用上考虑大葫芦的使用价值,而且超越了世俗的眼界,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我们要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境界。文化传承与理解: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表现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重点积累重要文言文语法现象难点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精神自由在有趣的语言中进入情境。创设情境,铺设情感场,在诗意氛围中走进本课。讲授新课一、文化常识作者: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庄子》《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掺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学生大声朗读,识记。夯实基础杂的体系。题目解说: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二、文白对译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硬程度却禁不起举。剖开来作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因为它没有用处,所以我把它打破了。”原文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译文: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祖祖辈辈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原文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译文: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道:“我们世世代代漂洗初步理解本课。在文白对照中整体疏通文意,理解本课。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等疏通文意,有利于提高自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那人得了药方,便用它去说服吴王。原文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译文: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就是因为用途不同。原文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译文: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忧它大得无处可容,可见你的心如蓬草一样屈曲不通啊!”四、合作探究: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两个惠子:大瓠无用庄子:不龟手之药在“大瓠之种”这个故事中,面对五石之瓠,惠子和庄子的做法分别是什么?试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分析。1、惠子做法:其坚不能自举;则瓠落无所容;吾为其无用而掊之。2、庄子的做法: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以小组为单位翻译本课。学生先说内容,教师再指导。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翻译、进行重点字词积累翻译。知识需要积累,学生在积累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有什么用意?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讽刺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实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谈一谈。1、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表现了庄子超越一切现实困境,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悠游自适的性情。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表明了庄子的观点,还点明了辩论的话题,用大与用小。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惠子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巨大的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用处,而且占地方,碍手碍脚。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庄子是从审美主义的角度: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观念,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他不仅保全了大户,还发挥了“大用”,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的境界。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庄子是从审美主义的角度: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观念,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他不仅保全了大户,还发挥了“大用”,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的境界。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本。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万物皆有所用,同样一件东西,由于人们的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的形象特点?惠子拘泥于成见,见识不够通达;庄子有智慧,善辩论,不拘于外物,主张物我融合。你喜欢实用派的惠子,还是喜欢逍遥派的庄子呢?有用和无用是不是绝对的呢?有用和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互相依存,没有“有用”,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寓言说理,情感鲜明借用寓言说理。作者善于运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把自己的思想隐含其中,而且使情感更加深邃,寓意更加深刻。本文运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含义更加丰富。课堂练习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A、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B、其脆易泮C、慎终如始,则无败事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自是者不彰彰:彰显B、常于几成而败之几:接近解读文本,鉴赏文本。C、复众人之所过复:重复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B.夫子固抽于用大矣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D.则所用之异也六、拓展提高庄子名言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②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③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④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⑤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七、作业布置以卡片或表格形式,整理、归纳《五石之瓠》中“之”“而”“以”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课上进行相关知识检测。拓展庄子名言,链接本课相关知识,作为储备资料。完成作业检测本节课所学重要内容。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积累文学素养归纳总结重要文言文现象课堂小结课其他的收获与感悟吗?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验。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与总结。板书五石之瓠《庄子》庄子与《庄子》题目解说文言对译概括本节课重要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生成板书,这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研读文本缩。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