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同步习题)(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李凭箜篌引》同步习题一、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李凭箜篌引》,完成文后各题。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答案】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箜篌声有时清脆得像昆仑山上玉碎,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的呜叫;有时凄伤哀怨得像是芙蓉花在哭泣,有时又明朗欢快得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诗人选择了形象感特别强的一些优美的事物,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以视觉感受的美来写听觉感受的美,从而引发听者的想象与联想,让人能够同样感觉到乐曲丰富的层次和乐声的优美。【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艺术手法和表现作者情感的能力,回答本题,可先分析诗句的意思,再指出其音乐特点和情感变化方面的作用。句中,“昆山玉碎”写乐音之强,表现乐声极其昂扬。“凤凰叫”写乐音之弱,表现乐声柔和深沉空灵哀婉。“芙蓉泣露”似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香兰笑”描绘出乐音的流丽爽朗。通过这样的分析,可知前一句情感由激昂转为忧伤,后一句由悲戚转为欢快。(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记述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家人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比较、分析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客游》翻译: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千里的羁旅之心。没有机会进京求取功名,却只能长久地淹留在赵国的旧地。自己已经离乡三年了,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宗。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相同点:从李诗“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看,诗人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从杜诗“家书抵万金”看,抵万金,写出了收到家书、知道家人消息时的高兴,两首诗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不同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家中亲人的消息值得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家书抵万金”引起了很多遭遇离乱的人的深深共鸣。“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这两句是说诗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为官却始终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由此可得二者异同。(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调笑令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马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应物诗作写了边地风光而并非主旨。在对马的拟人化的描写中,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B.“远放燕支山下”,“放”前着一“远”字,体现野马奔腾,令人遐想。C.李贺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通过具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D.李贺诗中“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也体现诗人理想抱负。4.韦诗与李诗都有借“马”抒情,请分析情感异同。【答案】3.B4.同:都体现内心的苦闷之情。异:苦闷原因不同。韦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贺诗: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愤懑。【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B项,“体现野马奔腾”错误,“远放燕支山下”,“放”字已说明胡马非野马,“放”前着一“远”字,令人遐想,“远放”既给人以辽远的空间感,又使人见出“胡马”并非胡地之马,而是被远远地放到接近胡地的马,所以“野马”“奔腾”都错误。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诗歌要求考生分析两首诗中借“马”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先看韦诗。这首诗歌先写“马”的放牧地点,前三句写成群的骏马放牧于燕支山下的大草原上;次写“马”迷路神态,第四、第五句具体写马,但不是写成群的骏马,而是选取了其中一匹失群迷途的马加以描写,这匹骏马因为跑失了群,此时正独自不安地用马蹄刨着沙土和残雪,并不时地昂首嘶鸣,东张西望地彷徨着,不知该往哪里去。“跑”读作“刨”,用足刨地之意,这两句词将骏马迷路后的神情姿态刻画得十分传神,短短十二个字便将它的焦灼不安和急切烦燥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出来;再写草原景色,把迷路的骏马放在广阔昏暗的背景中。由此可知,这首诗歌词名义上是写马,实际是写人,骏马迷路时焦燥不安的情形反映了征戍边塞的将士在塞外常有的孤寂忧虑的心情以及思念亲人盼望回去的心绪。再看李诗。这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对于志在报国之士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何当金络脑”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最后分析两首诗歌情感的异同之处。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首诗歌中都有苦闷之情,这是共同之处,不同的是苦闷的原因,韦诗是因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而苦闷,李诗则是因为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苦闷。二、情景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女娲补天的神话表现箜篌乐音的震撼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能让善弹箜篌的神仙求教;乐声感物至深,致使“____________”。(9)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2)梦人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3)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本题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娲、逗、妪、蛟、倚。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廷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亦攻篇什,常愿交结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无复致情,惭愤而退、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贺亦以轻薄为时辈所排,遂成轗.轲.。文公惜其才,为着《讳辩录》明之,然竟不成事。选自康軿《剧谈录》卷下村料二李藩侍郎尝缀李贺歌诗,为之集序。未成,知贺有表兄与贺笔砚..之旧者,召之见,托以搜访所遗。其人敬谢,且请曰:“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李公喜,并付之,弥年绝迹。李公怒,复召诘之。其人曰:“某与贺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恐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于涠中矣。”李公大怒,叱出之,嗟恨良久。故贺诗篇什流传者少。选自张固《幽闲鼓吹》)村料三《剧谈录》:“元和中,进士李贺善歌诗,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常愿交结。执贽造门,贺览刺,遽令阍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惭愤而退。”按:元擢第既非迟墓、于贺亦称前,讵容执赀造门,反遭轻薄?小说之不根如此。一选自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卷二材料四走马引李贺我有辞乡剑,玉锋堪裁云。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材料五剑客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6.对上述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自左拾遗制登科日当要路/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进/不合进士举B.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C.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D.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7.对上述材料中加点词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原指将笏板插于衣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转为官宦的代称。B.“轗轲”,原指道路起伏不平,这里比喻朋友之间产生误会,发生矛盾。C.“笔砚”,笔墨砚台是学习时的必备文具,也可以指在一起学习的同学。D.“中外”,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8.对上述材料所作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李贺发现元稹在来信中暗含讥讽,所以一气之下拒绝与他会面。B.韩愈欣赏李贺的才能,希望调解他和元稹的矛盾,但未能如愿。C.李贺的表兄觉得李藩傲慢无礼,因而不愿为他整理搜集的资料。D.李贺拒见元稹的传闻虽不可信,但反映了唐代注重进士科的风气。9.把上述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2)元擢第既非迟暮,于贺亦称前辈,讵容执贽造门,反遭轻薄?10.下列对李贺《走马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乡远游,仗剑独行,充分展现了襄阳走马客纵横洒脱、快意恩仇的风采。B.“玉锋堪裁云”形容剑刃明净锋利,可以剪裁浮云,想象奇特,气势雄壮。C.“朝嫌”与“暮嫌”互文见意,感叹宝剑虽锋利,却未能受到主人的重视。D.同样是借剑打情,李贺的《走马引》和贾岛《剑客》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11.前人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言己能持剑向人,而不能自照,所以不免于见嫌,感己不遇故云尔耳”请结合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诗人的性格和遭遇,对此做简要分析。【答案】6.C7.B8.D9.(1)我完全记得他所写的作品,也见到他有很多删改的地方,请将搜辑到的东西给我看看,我会为您改正。(2)元稹科举考试及第既不是在晚年,对于李贺而言也是长辈,怎么可能带着礼物去拜访,反而遭到轻视鄙薄?10.C11.从材料一、二中可见李贺才华出众而自视极高,在待人接物时不免放诞倨傲,由此也遭到旁人的嫉恨排挤,以致经历坎坷,仕途不顺。在《走马引》一诗中,李贺自拟为仗剑远游的“襄阳走马客”,虽才能出众,却终不见用,抒写了怀才不遇的痛苦。【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画线句“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