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3.3课自己之歌(节选)激趣导入你曾经歌颂过什么?你会歌颂什么?是太阳,是大海,还是高山?那么,你可曾想过歌颂自己?咏叹那不一样的生命之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惠特曼的《自己之歌(节选)》。素养目标1.了解惠特曼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鉴赏诗歌选取的独特意象,以及诗歌开阔宏大的意境。3.领悟诗歌中旺盛的生命之力以及“自我”的独特含义。课堂环节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主要诗集《草叶集》在1855年初版,以后多次重版,每版都有新诗补充。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了解作者惠特曼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南北战争以前诗作《软骨头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己之歌》等,主要揭露奴隶主和种植园主的压迫,对黑人和印第安人表示同情,歌颂自由的理想;《欧罗巴》欢呼法国一八四八年革命;《斧头之歌》歌颂人民的创造性劳动。南北战争时期组诗《桴鼓集》号召人民参加反奴隶制的战斗,歌颂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悼念被杀害的林肯总统。南北战争结束后诗作《不,今天别向我提到那重大的耻辱》及政论《民主的远景》等,认为真正的民主还没有在美国出现;《哦,法兰西的星!》《神秘的号手》歌颂欧洲的革命运动和巴黎公社。其诗作热情奔放,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民主思想,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表示强烈抗议,对美国和欧洲自由诗的发展很有影响。写作背景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则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惠特曼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他站在进步的、正义的立场上,热情呼唤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衷心赞美劳动和劳动者,强烈谴责反动的农奴制度,猛力抨击封建宗教的禁欲主义,热切向往光明和未来,憧憬着一个“世界乐园”的出现。解题①自己,诗歌歌颂的对象、中心。②歌,赞颂之歌。关于《草叶集》《草叶集》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诗集。它开创了一代诗风,对美国诗坛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草叶集》共收有诗歌300余首,首次出版于1855年。诗集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诗集中的作品奔腾壮阔,大气飞扬,汪洋恣肆,豪放不羁;使用朴实粗犷的语言,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自由体,近于口语,节奏鲜明。《草叶集》选材广泛,内容丰富,里面既有对美国民主自由的歌颂、对农奴制度的抨击,也有对美国壮丽河山和普通民众的热情赞美。初读感悟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鹪鹩(jiāoliáo)藤蔓(wàn)啮草(niè)藓苔(xiǎntái)召来(zhào)畏怯(qiè)罅隙(xià)预习检查2.解释词语。造物者:特指创造万物的神;大自然。徒然:白白地;不起作用。任务活动整体把握,理清结构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思考1:根据诗歌内容,绘制逻辑框架图。自己之歌(节选)自然万物歌颂个体认知揭示自信乐观坚强自由民主追求思考2:请简要概括诗歌三个小节的主要内容第1节我相信万物,赞美万物。第2节我自己平凡,能量巨大。第3节我不受拘束,无所不能。深度探究任务活动一品读意象,披文入情任务说明:意象,是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的融合,借助生动典型的意象,能够营造出饱含情感而完整独特的意境氛围,同时也能将寄寓其中的情感委婉含蓄的传递给读者。把握住意象,分析其特点和内涵,也就能更加准确地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只有把握住了情感真谛,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读懂作品。思考1: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什么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意象选取: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灵性和神圣的色彩。情感: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从而赞美万物的神圣性。思考2:惠特曼《自己之歌》这首诗选取的意象众多,但似乎与一般诗歌中的意象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是什么?诗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意象?明确区别:诗中的意象是极为平常且普通的事物,似乎缺乏一般诗歌意象的“美感”和“诗意”。无论是独立或游走于人类生活之外的自然物,如草叶、蚂蚁、沙粒、鹪鹩的卵、雨蛙、黑莓、低头啮草的母牛、小鼠、火成岩、爬虫、蝮蛇等,还是参与到人类生活之中的自然物,如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菜根等,都是一般诗歌中极为少见的意象,看起来似乎与诗歌这种具有高雅之美的文体不太相符。原因:①诗人出身于农民,是当时美国最广大的社会底层民众中的一员;而诗中这些具有自然属性的、平常的意象,也正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事物。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与他的生活相吻合。②诗歌抒发的情感,代表的是美国广大社会底层民众的情感,这样的意象使诗歌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气息,使广大民众对诗中的“我”产生自然的代入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产生共鸣,唤醒他们内心的生命激情,引导他们追求民主、自由,推动时代发展。思考3:第一节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诗人借此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诗人选取了蚂蚁、沙、鹪鹩、雨蛙、藤蔓、黑莓、母牛、小鼠等传统诗歌中少有的自然事物,表达了自然界中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诗人自由的理想和自我张扬的意识。思考4: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本课选的这一节《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诗中列举的许多自然事物,在传统的诗歌中很少出现,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的?明确《自己之歌》是惠特曼最有代表性的长诗,歌唱了自我、生命和大自然。这首诗以浓烈的抒情气氛冲淡哲理的枯燥。节选部分采用诗人典型的“列举法”,使诗歌随着恣肆的想象形成诗人自己的旋律。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认为,自然蕴含了自我追求的人类价值。自然界无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都令他身心振奋。一片草叶,一样具有那种茂盛、强壮、渴盼扩张、也能够扩张的生命精神和灵魂升腾。因此,他尽力歌唱大地,歌唱自然,歌唱这源源不断为人的灵魂输送生命灵性和活力的精神源泉。思考5:第一人称“我”是作者本人吗?明确观点一:我认为是作者本人。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他在诗中有种种自白,谈到自己的情况和经历,这是读者最先认出的。而《自己之歌》作为惠特曼的代表作,作为《草叶集》的缩影,它的产生背景就是《草叶集》的背景,其主题思想也就是《草叶集》的中心思想。因此,诗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观点二:我认为不是作者本人。作为一个一般的人、一个人的象征的“我”,他可以代替各种各样的人发言、感受、行动等等。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当时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那个“我”是当时美国人的代表,是一位能象征领土迅速扩张、生产蓬勃发展的美国的人物。观点三:我认为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但不完全是他本人。在某些情况下则是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的“我”,它是一种泛神论生命力的人格化。诗中那个“我”,由内而外、由近而远、由小而大的发展,逐步与集体、国家、全人类乃至永恒世界相结合,最后形成一支歌唱民主精神和宇宙一统的狂想曲,作为民主的最高榜样,他身上的“健康、力量、活力、信心——所有这些特质都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民主,为每个抱有同一理想的人所共享”。【技法点拨】第一人称内涵第一人称,是叙述人称之一。在语法上是指表达者一方,在文学作品中是指叙事视角之一,在言语(书面或口头)活动中,指称说话人自己的为第一人称。作用①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②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③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④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⑤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牛刀小试】想象自己是冬日原野上的一棵树,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寒冷、干燥的感受。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②不少于100个字。明确原野的朔风将我吹得簌簌发抖,毫不留情地带走了我最后的几片黄叶。脚下的土地正在缓慢冻结,我的身体慢慢失去水分,皮肤皲裂,皱纹丛生。我知道,考验再一次降临,日子会变得艰难;但我也知道,迎春花很快就会舞动它黄色的丝带,江河将再次涌起银色的波浪。《自己之歌(节选)》列举了许多自然事物,赋予其诗意,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凸显出宏大的自我,体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价值的思考。作者向世人宣布了他创作诗歌的主旨——抛却世俗,自由放歌。总结任务活动二分析特色,学以致用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风格、句式、情感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思考1:从这首诗的第一节来看,作者是如何感知大自然的?明确作者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蕴涵着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作者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思考2:从诗歌的二、三节来看,作者是怎样来塑造“自我”的?明确作者将自己赋予超人的神力,“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可以“快速地跟随着”“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可以飞越大地,任意东西,不受时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为一种,表现出一种“惠特曼式”的乐观精神。思考3:这首诗的第三节连用九个“徒然的”,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这节诗运用意象组合的方式,让九个“徒然的”一气呵成,情感炽热,气势恢宏。作者大声歌唱,尽情狂欢,张扬个性,重塑自我,表达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诗歌的节拍来自于生活,充满活力,富于幻想,表现出生活的情调和生活的真理。思考4: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自己”形象的?明确①诗的第一节运用类比和对比手法突出“自己”的形象。诗人选取了草叶等渺小的事物来类比“自己”,又以“草叶”等小事物与“星星”等大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自己”虽小却与大的事物同样完美。②第二节通过描写来烘托“自己”的形象。这一节中说“我”与片麻石、煤等混合在一起,“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从而使“自己”的形象更为鲜明。③第三节以“自己”面对的各种逆境反衬“自己”的形象,写“自己”在各种逆境面前都不会退缩,从而突出“自己”的精神与尊严。思考5:惠特曼的诗歌,往往由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