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铁路工务安全心理生理分析黄守刚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38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居安需思危,警钟应长鸣,安全是主题,思想要先行。思想要先行3/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征,如分心,疲劳,激情,镇定,紧张,松弛,克制,欲望等。生产过程中发生伤害事故的因素很多,而当事者的心理状态常常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或直接的因素。由于人的心理结构复杂多样,人的心理活动千变万化,很难详尽叙述,因此下面只对常见的与导致事故关系较密切的心理状态做一些分析。4/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一、侥幸心理严格的说,侥幸心理并不是一个心理学中的专门概念,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语。侥幸心理的大致含义是:当某种行为既可以导致有利后果,业可以导致不利后果的情况下,行为人认为不利后果不会发生的主观判断。可以这么说,凡是知道操作行为有一定危险,但仍然冒险操作的人,都可以认为存有侥幸心理的。在侥幸心理驱使下的冒险行为所带来的好处有多种多样,如省时省事,收入提高,减少疲劳,引起羡慕,社会心理满足等,侥幸心理是职工冒险和违章的重要因素。5/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事故案例】昌南联络线8837次货物列车脱轨重大事故1、事故概况1999年元月14日1时49分,8837次列车(编组47辆,计种3608t,换长59.8,DF4358机车)运行至昌南联络线K1+168时,机车第十位车辆脱轨。脱轨后列车继续运行至K0+207与京广上行线连接的渡线108号道岔时,第13位车辆颠覆,第14、15、16位车辆运行方向前台车脱轨,构成货物列车脱轨重大事故。此次事故造成车辆报废1辆、大破1辆、中破2辆、小破3辆,损坏混凝土枕12根、木枕1920根、道岔1组、钢轨50m,无人员伤亡。6/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2、事故分析昌南联络线基础薄弱,设备老化,线路质量差,领工员、工长没有按规定进行设备检查,检查记录不细。对小半径曲线,道岔附带曲线,接头等关键部位养护不到位。侥幸心理是其冒险和违章的重要因素。线路几何尺寸严重违反《铁路线路维修规范》(1997年版)第5.1.2条“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值”和第3.7.6条“曲线正矢允许偏差”的规定。昌南线K1+168处为半径300m的曲线,线路轨距过小(最小值为1428mm,钢轨肥边),正矢严重超限,列车车轮沿曲线外股爬上钢轨导致车辆脱轨。7/38案例分析【事故案例】哈尔滨局2204次货物列车颠覆事故1、事故概况1999年2月17日20时32分,哈尔滨局2204次货物列车运行至勃七线缸窑沟至水库K24+575,机后6至10位车脱轨,11至28位车颠覆,中断行车19小时58分。此次事故造成货车报废9辆、大破5辆、中破1辆、小破7辆,损坏线路375m、混凝土枕652根,直接经济损失131万元。2、事故分析钢轨疲劳裂纹,探伤人员对操作步骤执行不够严谨,抱有侥幸心理的心理,未能发现钢轨疲劳裂纹。钢轨折断是事故的直接原因。8/38遵章学技术,不干违章活;安全忌凑合,不干侥幸活;施工勤检查,不干粗心活。9/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二、盲目自信与麻痹心理盲目自信心理表现为:认为这是经常干的工作,不知干过多少次,自己很有把握,不会有危险等。麻痹心理指由于经验的影响,或者认为作业太简单,因而对危险视而不见的心理过程。盲目自信和麻痹心理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即因自信而麻痹。在这样的心理状态支配下,作业者往往心不在焉,凭经验,印象,习惯进行操作,检查时走马观花,作业时漫不经心,没有意识到操作方法有错误,在作业过程中,业没有注意到出现异常情况。当突然出现与预料相反的客观条件变化时,由于没有心理准备,原有定势遭到破坏,因此往往表现为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未能采取有力措施,终于造成事故,生产现实中的类似例子比比皆是。(拆除安全)(视频)10/38案例分析【事故案例】1、事故概况2000年6月14日17时15分,广州开往乌鲁木齐的X295次行包快运专列车(编组22辆、总重1148t,换长33.3,由DF4型机车牵引)运行至兰新下行线梧桐泉至许三湾间K644+352处,机次第8~18位脱轨、颠覆,其中8位、9位脱线,10~17位颠覆,18位一位台车脱轨。脱轨后走行268m,机次15、16位颠覆后进入上行线,中断下行线行车22小时15分钟,中断上行线行车9小时29分钟。此次事故造成车辆报废6辆、大破2辆、中破3辆,损坏钢轨350m、混凝土轨枕568根,影响客运列车8列,货物列车17列,直接经济损失214万元。构成行车重大事故。11/38案例分析2、事故分析经调查,兰州工务大修段在维修施工准备作业中违章抽换枕木,在没有限速的条件下,连续4根抽换枕木无道钉、无垫板,枕木盒内严重缺砟,致使线路稳定性受到破坏。违反《铁路工务安全规则》(2000年版)第2.1.4条“在运营线上施工或影响运营线安全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事先取得路局审核批准”和第2.1.7条“施工地点放行列车时,线路状态应达到表2.1.7条最低要求”所规定的放行列车行车条件,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盲目放行列车,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X295次列车8~18位11辆应装载不超过330t,实际装载504.14t,超载174.18t,其中9辆车均有不同程度超载。机后第8位脱轨车P653500484,货物装载重量38.26t,建筑瓷砖20.537t装在车辆右侧,其他部位装载空调等轻质货物。机次第14位P653501046,实际装载71.26t,超载41.26t,违反铁道部《行包快运专列组织管理办法》的通知(铁运(1999)17号)第五章装卸作业第33条“使用P64、P65货车时,装载不得超过30t”和装货的有关规定。列车货物超载、偏载严重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12/38遵章学技术,不干违章活;守纪听指挥,不干冒险活.13/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三、逞能好强心理争强好胜和强烈自我表现欲属于高层次需要,这种需要较强烈的人,可以牺牲安全需要为代价换取逞能好强心理的满足。有逞能心理的人虽然对安全知识略知一二,但往往在其逞能心理支配下,为表现自己,头脑发热,产生盲目行为,结果却事与愿违,酿成事故。逞能好强心理是青年人较普遍的心理特征,一些青年工会在这些心理的驱使下,头脑发热,干出一些冒险的,愚蠢的事情,使一些本来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印度男孩被摔死(视频)14/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四、捷径心理捷径反应是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图省事,走捷径的心理人皆有之。实际上,捷径心理是由人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需求而产生的。这里所说的个人利益是广义概念,包括多挣钱,省时间,少费力,图舒服,获得尊重等。在企业生产过程,捷径心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在要钱不要命的错误思想支配下,只讲进度效率,不要安全;只抓生产,不讲安全,不愿意受安全规则的制约,简化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或违反操作规程,结果往往导致事故发生。15/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事故案例】2002年4月23日8时54分,郑州开往乌鲁木齐的T197次旅客列车运行至陇海线李家坪车站9号道岔处,机车后第8位一位台车脱轨,继续走行520m停车,此次事故造成客车中破一辆,钢筋混凝土枕报废776根,构成大事故。经调查,是施工单位(乌鲁木齐工程集团公司)违反工程验交程序,在工程未达到验交标准的情况下请求验交线路,抱着走捷径的心理,且对开通后线路存在的质量问题没有整修,导致台车爬上钢轨,酿成事故。16/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五、屈服心理屈服心理多数是在某些权势的压力下形成的。由于人们预期有权势的人会在其指令被违抗的情况下采取制约自己的措施,从而在权势面前妥协让步,放弃原则,违心的发生违章作业行为。屈服心理的另一种表现是从众行为。具有这种心理因素的人,常常看到别人或大多数人怎么做,他也随波逐流跟着做,否则会感到不合群,不近常理,怕被别人笑话,屈服于传统的习惯势力和舆论压力。这种心理往往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蔓延性,严重的威胁安全生产。17/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六、恐惧心理由于某些工种或岗位发生事故频率高,使一部分职工产生了谈虎色变的心态,思想胆怯,工作缩手缩脚,心神不安;也有的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缺少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惊慌失措或束手无策,导致反射性行为而发生伤害事故。18/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七、爱美心理这里的爱美心理实际上来自于人的社会交往需要和尊重需要,即人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外在形象,给周围的其他人以某些方面的吸引力,从而增加自己社会交往的机会和地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身并不是坏事,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会有一些职工,特别是青年人,将不适合生产作业的爱美心理带进生产岗位现场,产生不安全行为等。19/38易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八、逆反心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动机具有内隐性的特征,逆反心理便是这种内隐性的特征之一。逆反心理往往在年轻人身上比较明显,其表现一般是“你让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逆反心理通常是在受到处罚或思想上带有某种偏见时产生的,有了逆反心理,会引起心理上的不快,产生与领导或规章制度的抵触和对抗情绪。逆反心理的行为表现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明着故意和安全操作规程或有关制度对着干;还有一种是隐蔽的抵触行为,阳奉阴违。过后不久,又故态复萌,我行我素。有逆反心理的人,对各种安全法规,规章制度缺乏理性认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产生一种反感心理,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安全意识。20/38疲劳与安全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1、疲劳的定义疲劳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并非由单一的,明确的因素构成,目前对疲劳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心理生理的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称为疲劳。21/38疲劳与安全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2、疲劳的分类疲劳的分类方法很多,工作性质不同,产生的疲劳现象也不同,较为合理的分类是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两种现象。22/38疲劳与安全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3、疲劳的种类为了能够更深刻认识疲劳的机理,可对疲劳进一步分类。①局部疲劳;作业中使用是部位不同,参与作业的部位由于紧张,活动频率高,在相应的局部首先产生疲劳。23/38疲劳与安全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3、疲劳的种类为了能够更深刻认识疲劳的机理,可对疲劳进一步分类。②全身性疲劳;一般是全身参与较繁重的体力劳动所致,也可能由于局部肌肉疲劳逐渐扩散而使其他肌肉疲劳连带产生的全身性反应,主观疲倦感为疲乏,关节酸痛。客观上产生操作迟钝,动作不协调,思维混乱,视觉不能追踪,错误增加,作业能力下降。24/38疲劳与安全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3、疲劳的种类为了能够更深刻认识疲劳的机理,可对疲劳进一步分类。③智力疲劳;智力是指长时间从事紧张的思维活动所引起的头昏脑胀,失眠或贪睡,全身乏力,没精打采等表象。25/38疲劳与安全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3、疲劳的种类为了能够更深刻认识疲劳的机理,可对疲劳进一步分类。④技术疲劳;技术疲劳是需要脑力,体力劳动并重,尤其神经系统相当紧张的劳动而引起的疲劳。如驾驶飞机,驾驶汽车,操纵设备等。其疲劳的倾向性由作业时脑体参与的程度而定。26/38疲劳与安全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3、疲劳的种类为了能够更深刻认识疲劳的机理,可对疲劳进一步分类。⑤心理性疲劳;单调的作业内容很容易引起心里性疲劳。例如列车仪表工人,表面上坐在那里“悠闲自在”,实际上并不轻松,信号率越低越容易疲劳,使警觉性下降。这时体力上并不疲劳,而是大脑皮层的一个部位经常兴奋引起的抑制。27/38疲劳与安全二、疲劳的一般规律①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消除;青年人比老年人疲劳消除的快,因为年轻人机体供血,供氧能力强,在作业过程中较老年人产生的疲劳要轻。体力疲劳比精神疲劳消除的快。心理上造成的疲劳常与心理状态同步存在和消失。②疲劳有累积效应;未消除的疲劳能延续到次日。当重度疲劳后,次日仍有疲劳症状。这是疲劳累积效应的表现。③疲劳程度与生理周期有关;在生理周期中机能下降时发生疲劳较重,而在机能上升时发生疲劳较轻。④人对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