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导入生活、工作中有些人精明能干,“点子”很多,这“点子”从何而来?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哲学上找答案。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科学道理?【素养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欣赏准确严谨、通俗易慬的语言,树立写作时的读者意识。3.学习运用事理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的论证方法。4.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及其观点,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录1、知人论事1、知人论世3、品读探究4、素材积累2、初读感悟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家、军事家、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泽东的文章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二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三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文库史海,随手拈来;四是个性化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典雅、通俗、幽默。文学成就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亦称巨擘,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他的诗词里包含着他咏叹景物、军事指挥、治国领导、人际交往等思想和体验,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3、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6、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7、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8、枪杆子里面出政权!9、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10、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1、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毛泽东经典名言写作背景1963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1963年5月,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题目解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标题是一个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标题用语通俗易懂,有两层意思: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资料链接1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是由马克思所主张的历史学说,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资料链接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存在主观精神之中是认知上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而并非真正客观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陆九渊、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德国的费希特等。初读感悟1.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作用: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正误对照,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关系:第一个问题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题的内容。诵读课文,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提出问题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解决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存在的问题,指出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必要性诵读分析问题部分,学习运用事理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的论证方法。事理论证用已被证明的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论点和道理。本文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层层深入地论证“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论点。分析问题部分的结构层次怎样划分?“总——分——总”式第一个层次,第一句话讲由社会存在到思想,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物质到精神,由实践到认识;第二句讲由思想到社会存在,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精神到物质,由认识到实践。是下文论述两个飞跃的纲第二个层次,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三个层次,对上文总结并深化,阐述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两次飞跃只是认识过程的一次循环,要取得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①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②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什么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还要受到已有知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即使对于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因此人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次的反复”。三、品读探究“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品读探究有五层意思。①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②强调正确思想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正确的思想来改造社会、改造世界。③要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就要依靠掌握正确思想的群众。④说明群众只有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掌握正确的思想。⑤更明确地指出,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有什么区别?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理性认识:在实践中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多次,经过大脑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有什么区别?区别: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它以直接感受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品读读“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这两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关联:第一句先总说判断思想正确与否的一般情况,第二句分说在社会斗争中判断思想正确与否的特殊情况。语言特点:准确严密“一般的说来”指明了后一判断的前提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在语法上为状语,在句子前头起评注作用,避免了一概而论;“特别是”则强调了这一判断所适用的范围。“有时候”专指敌强我弱的时候;“有些”指即使这种时候的失败也不能一概而论。“并”加强否定语气,略带反驳意味,因为人们总以为既然失败就不能说明指导思想正确;“暂时”说明特殊情况并不是长期存在的。写作特色一:通俗易懂,准确严谨文章开头写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用了两个“只能”,把它放在介宾短语前面,起到了限制作用,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来自实践是唯一的,回答非常肯定,特别是后一个“只能”,进步具体地说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的道理。写作特色二、事理论证,层层深入。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层层深入地论证“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论点。在内部层次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在论证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时,扣住认识怎样从实践开始,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论证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的中心观点。层层深入,具有令人信服的论证力量。特色三、首尾呼应,全篇论述贯通一体。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开头结尾呼应①开头提出两个疑问“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结尾部分以“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与之呼应。②前面阐述“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后面说,这些同志对于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与之呼应。③而“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的结束语,又是与开头“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紧扣呼应的。主题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科学地论述了人的认识的辩证过程和发展规律,以及正确思想对于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素材1】如何才能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过硬的政治能力!素材积累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动摇,锲而不舍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2020年6月8日至10日,在宁夏考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涉及制度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能有丝毫含糊。各级党委(党组)发挥领导、把关作用,关键就是看所领导的地方、部门、单位在各项工作中是否执行和落实了这些制度。真正执行和落实了,方向上就没有问题,政治上就不会出问题。——2019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适合角度】方向定力【素材2】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2020年10月10日,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才能看清本质,只有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才能抓住根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炼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2018年6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适用角度:透过现象看本质坚定不移不畏浮云遮望眼等作业“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