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设问提出论点,进而通俗地阐明道理的写法。2.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和首尾呼应、逻辑严密的写作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观点。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层递进式的论证结构。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风。【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难点:学习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层递进式的论证结构。【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印象中,毛主席是诗人,是领袖,是政治家,实际上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哲学家。邓小平同志在谈“实事求是”这一问题时,具体提到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本篇是毛泽东同志一篇很重要的哲学论文,是一篇文字兼美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二)写作背景在毛泽东著作中,有一篇堪称“奇葩”的短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只是毛泽东同志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文字,全文连同标题总共才一千多字。然而,它却被誉为毛泽东哲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写于1963年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三)题目解说文章标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与本文所讲的内容——认识的两次飞跃紧密联系,同时,这个标题是针对文中所写的“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提出的。文章标题使用疑问句能引起人们的深思,进而使人们提高认识,改进工作。这篇文章是毛泽东1963年5月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写的一段话,后单独成篇发表,阅读对象主要是农村工作者,标题的语言通俗易懂,符合阅读对象的认知水平。(四)课文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第三部分: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关系如何?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2.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要想证明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必须把它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因此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一是因为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证明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二是因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也即认识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3.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什么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因为受到历史条件和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即使对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因此正确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4.《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严密的逻辑性表现在哪些方面?①课文的层次与层次之间的严密逻辑性。课文按“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布局行文,结构严密,富有逻辑性。②各层次内部亦论述严密而富有逻辑性。如本论部分:先概括思想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再解说两次飞跃,并强调第二次飞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最后谈两次飞跃的关系。可见构思之严密、逻辑之严谨。③语言表达严密,逻辑性强。如:“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中“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强调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的唯一性,表达严密,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5.本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是如何体现的?文章开头提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的问题,结尾部分用“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来呼应。文章开头说,“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结尾用“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来呼应。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的结束语,又是与开头“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相呼应的。四、品读课文,加深感悟1.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针对当时一些同志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模糊认识,简要解说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科学论断,提高了人们的认识,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2.本文写作特点①语言通俗、严谨。这篇文章的对象是农村广大干部和农民,所以作者不用难懂的哲学术语,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如“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从人体的具体器官来谈“感性认识”,就非常通俗易懂。同时,为使说理准确、严密,句子中往往用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里用了两个“只能”,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来自实践是唯一的,回答非常肯定。②事理论证,层层深入。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层层深入地论证“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论点。就是在内部层次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在论证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时,紧紧扣住认识怎样从实践开始,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来谈。③首尾呼应,全篇论述贯通一体。开头提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两个疑问,结尾部分以“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与之呼应。开头阐述“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结尾部分说,这些同志对于这一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与之呼应。【资料拓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它首先表现为可知论。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反映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独立存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它还表现为实践论。在人类认识史上,实践论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辩证法,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即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五、课堂小结,回顾收获本文论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道理。为了阐明这一道理,毛泽东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论述了正确思想的形成过程,使我们懂得: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人们要从实践中得到正确思想,而正确的思想又不断推动实践,而且,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六、布置作业,及时巩固1.联系自己认识和学习生活的实际,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或心得笔记,不少于300字。2.完成课后训练。【课后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他读书多,见识广,讲起道理来滔滔不绝....,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个大能人,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如果为人、做事能够踏实点就更好了。②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但相关史书并没有留下有关他的详细记载,人们只能从前人的闲言碎语....中了解他。③这个人学术研究的能力差,攀龙附凤....的本领却很大,一天到晚只想着如何升官而不努力工作。这样的人,能得到重用吗?④尽管谈判非常顺利,但我们还得小心谨慎,避免节外生枝....,因为和我们谈判的那个人是非常难缠的,信用似乎并不好。⑤一个夹在数个大国之间的弹丸小国,却能够左支右绌....,如鱼得水,这得益于该国领导集团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智慧。⑥随着国学热的渐趋升温,各种国学读物大量涌现,令人自顾不...暇.。这股热潮如果能够持续下去,必将提升人们的国学素养。A.②③⑤B.②⑤⑥C.①④⑥D.①③④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概括和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是《实践论》基本思想的发展和继承。B.演员能否将提升演技作为职业信仰,事关影视业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人们希望演员们能够多学习些演技,少做点哗众取宠的事。C.目前,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的基本现状并不相符,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D.有些品牌的空调产品宣称能去除甲醛,其功能实现主要依靠配置相关去除甲醛模块来完成,而这种模块的技术目前并不成熟。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1978年,谢铁骊、陈怀皑执导了电影《大河奔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的形象是一个背景,远远地站在黄河大堤上。①影片以黄河的变迁为线索②毛泽东由于是之先生饰饰演③周恩来由王铁成饰演④描写了黄泛区人民自抗战全面爆发后二十余年走过的道路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部分设计了毛泽东观察黄河大堤、周恩来指挥抢险救灾的剧情⑥毛泽东、周恩来的银幕形象首次被塑造A.⑥①④⑤②③B.④③⑤②①⑥C.①④⑤⑥③②D.⑤②③①④⑥4.依照下面画横线的语句,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画横线的语句相同。材料:眼力足笔力足脑力足深入浅出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武装头脑宣传政策体察民情聚民心抓本质长见识出成果下功夫筑同心党的宣传干部,要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脚力足,行稳致远、深入基层,经风雨、见世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训练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①“滔滔不绝”,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没完没了。多形容话多,说起来没完没了。使用正确。②“闲言碎语”,与正事无关的话;没有根据的话,闲话。不合语境。③“攀龙附凤”,原指依附帝王或皇亲国戚以求提高地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