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0苏武传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2.练习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全书计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2.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C.为降虏于蛮夷D.何以汝为见3.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议论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C.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亲:亲戚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天雨.雪,武卧啮雪B.羝乳.乃得归C.乃幽.武置大窖中D.杖.汉节牧羊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B.空自苦亡人之地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D.因泣下霑衿6.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A.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B.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状语,用木杖拄着C.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苏武传(节选)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怒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7.对下列句子中关键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见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8.下名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汉亦留之以.相当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B.而.收系张胜吾尝终日而.思矣C.尚可得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D.为降虏于.蛮夷冰,水为之,而寒于水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10.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犯,乃死,重负国。(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士,召见武等于宣室。武诣博士受业,治《易》。以射策甲科为郎。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注)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征对策,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式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基诵论间以得失然反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一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史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其守法见惮如此。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选自《汉书·何武传》,有删改)(注)啬夫,文中指征收赋税的小吏。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B.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C.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D.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科,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即皇帝所定甲第,包括状元,榜眼,探花。B.四行,文中指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即敦厚、质朴、逊让、节俭。C.市籍,指秦汉时对市内商人专立的户籍,有市籍的商人,要向官府缴纳赋税。D.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两千石,于是以二千石作为郡守的代称。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武富有才识。他曾因博识通达、才能卓越被汉宣帝召见于宣室;他又拜博士为师,研习《周易》。B.何武公正无私。何武的弟弟何显家经常不交纳赋税,被征税人求商侮辱,何显想报复求商;何武说服弟弟按章纳税,并招纳求商做了卒吏。C.何武仁爱厚道。他常劝勉称颂别人的好处,喜欢举荐士人,世人因此称赞他。D.何武坚持原则。他检举有罪官员,考察任命官员严谨讲规则;他为官声名显赫,政绩显著,受到百姓感念。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2)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15.大儒者戴圣为何十分佩服何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三、语言表达16.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符号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篇目之一。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17.苏武是一个感动古今的人物,他的“忠信”千古流传。我们国家近些年,每年都会举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一个个来自民间的道德模范,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请同学们仿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为苏武也写一份颁奖词。示例: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A项,“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错,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班固(32年—92年),所以班固是东汉人,而不是西汉。故选A。2【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A项,“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意思是: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为,动词,结为。B项,“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意思是: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为,动词,做。C项,“为降虏于蛮夷”意思是: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为,动词,做。D项,“何以汝为见”意思是:我为什么要见你!为,语气助词,用于疑问句。本句属于倒装句,按照意思语序为:以何见汝为?ABC三项都是动词,D项是语气助词。故选D。3【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A项解释错误,“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意思是: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论”,判罪。B项解释错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意思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当”,判处。D项解释错误,“不顾恩义,畔主背亲”意思是: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亲”,双亲。故选C。4【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具体用法的理解能力。A项,“天雨雪,武卧啮雪”意思是: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雨,名词作动词,下(雪)。B项,“羝乳乃得归”意思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乳,名词作动词,生子。C项,“乃幽武置大窖中”意思是: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幽,形容词作动词,幽禁、幽囚。D项,“杖汉节牧羊”意思是: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拄着。AB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故选C。5【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B项,“亡”同“无”;C项,“畔”同“叛”;D项,“霑”同“沾”,“衿”同“襟”。故选A。6【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B项,“杖”应为“名词作动词,拄着”。句意是:他拄着汉朝的符节牧羊。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答案】7.A8.A9.B10.(1)被侮辱以后才死,就更加对不起国家。(2)丧失气节,玷污了国家的使命,即使还活着,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分析】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阴”在语境中应为副词,“私下里、暗地里”。整句意思为: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故选A。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以”,都是目的连词,来。B项,“而”的意思分别是:表转折,却/表修饰的连词。C项,“乎”的意思分别是:句末语气助词/介词,表比较,比。D项,“于”的意思分别是: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故选A。9.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爱国”表述不正确,他的行为是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故选B。10.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句关键词有:“见”,表被动,被;“乃”,才;“重”,更加;“负”,辜负。(2)句关键词有:“屈节”,丧失气节;“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