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文言文阅读(一)---比较探究阅读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前小练(2023·上海崇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邴原,三国时魏人也。数岁时,过书舍,闻琅琅声,遂不禁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入舍而学者,有亲也。”师问其故,原曰:“吾少而孤。一则羡其不孤,二则慕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久之,曰:“苟欲学,不须资也。”原于是入舍就学,卒成国士。1.【甲】文出自课文《__________》。(1分)2.解释文中加划线的词。(2分)(1)益慕圣贤之道(2)师问其故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2分)不敢出一言以复4.【甲】文“_______”表明前来求教的人很多,【乙】文“_______”引起邴原想到自己的伤心之处。(2分)5.【甲】文作者“色愈恭,礼愈至”的目的是________,【乙】文“师恻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分)6.概括两段选文能共同揭示的道理,错误的一项是()(2分)A.跟着老师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B.学习能让人有所成。C.要学有所成需有老师的教导。D.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答案】1.送东阳马生序2.(1)更,更加(2)原因,缘故3.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不敢说一句辩解的话)4.门人弟子填其室闻琅琅声5.等前辈高兴时再请教邴原从小就成了孤儿,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到学读书校6.D【甲】文“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内容可知,跟着老师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乙】文“原于是入舍就学,卒成国士”说明学习能让人有所成,要学有所成需有老师的教导;“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在两文中并未体现;考点梳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为必考题型,分值基本在10-16分之间。考点涉及字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写作手法、理解感悟等方面。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通过阅读提供的两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最近两年在很多省市的中考题中都出现这种题型,比较阅读也渐成规模。主要有课内两段的比较阅读、课外两段的比较阅读、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其中尤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较为常见,所以,考生在熟练阅读课内文言文的同时应重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考点比较探究阅读考点梳理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考点梳理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题型主要有词语解释题、选择题、句子翻译题、问答题。考查内容涉及到两个文言文语段,尤其是填空、选择题和简答题,一般是对两个文言文语段从语句、语言、内容、人物、写法、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1)解释词语题。一般可从两方面切入,一是先了解整个句子的大意(必要时联系整个段或篇),然后用换词法揣摩加点字的意思;二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文言实(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然后依照句意确定词语含义。方法点拨(2)翻译题。翻译题的题量为1或2个,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译文要通畅顺达,富于表现力。(3)选择题。先仔细读题,认准所要选择的项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这一“要求”辨析所给的各项,找出最切合“要求”的项。方法点拨(4)简答题。求同型题目要通过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分析,找到几者间的“联系点”;求异型题目关键是找准有助解题的指向性词语,以免跑题。①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②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③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④综合型:前一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方法点拨(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陈后主)初惧阽危①,屡有哀矜之诏,后稍安集,复扇淫侈之风。宾礼诸公②,唯寄情于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轴③。谋谟所及,遂无骨鲠④之臣,权要所在,莫匪侵渔之吏。政刑日紊,尸素⑤盈朝,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⑥同艳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众叛亲离,临机不寤⑦,自投于井,冀以苟生,视其以此求全,抑亦“民斯下”矣。(选自《陈书•后主》)注:①阽(diàn)危:面临危险。②诸公:指与后主一道游玩的所谓“狎客”。③衡轴:本指观测天体仪器上可以旋转的横管。此比喻中枢要职。④骨鲠:原意指鱼骨,鱼刺,比喻正直。⑤尸素:“尸位素餐”,居住食禄而不理事。⑥嬖(bì)宠:特指受君主宠爱的妃嫔。⑦寤:觉悟。例题引领(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指所受的蒙蔽,这个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的接受了邹忌的谏言。B.“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指的是诽谤讥刺,表明齐威王鼓励大家要敢于提那些刺耳的意见。C.“门庭若市”指门前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这个成语一直沿用到现在,仍有鲜活的生命力。D.“冀以苟生”中的“冀”是希望的意思,指陈后主藏进枯井企图苟且偷生,表现了这个亡国之君的荒唐可笑。(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甲】文中邹忌善谏体现在哪些方面?(4)《出师表》里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结合语段【甲】【乙】分析齐威王与陈后主是如何做的,有何不同的后果。【答案】(1)B(2)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3)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4)齐威王听从贤臣邹忌的进谏,并且马上整改,有着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政治智慧,所以最后“战胜于朝廷”。陈后主亲近小人,委以要职,使得出谋划策、执掌权要者都是贪婪之人。因而,政务刑罚日渐混乱,最后成了亡国之君。【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分析。B.有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表明齐威王鼓励大家要敢于公开议论。故选B。(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词: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受,给予,付予。(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解析】(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结合“乃卞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句可知,齐威王听从贤臣邹忌的进谏,并且马上整改,有着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政治智慧,所以最后“战胜于朝廷”。乙文结合“宾礼诸公,唯寄情于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轴。谋谟所及,遂无骨鲠之臣,权要所在,莫匪侵渔之吏。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众叛亲离”句可知,陈后主亲近小人,委以要职,使得出谋划策、执掌权要者都是贪婪之人。因而,政务刑罚日渐混乱,最后成了亡国之君。【参考译文】【乙】(陈后主)起初害怕危险,常常发布哀伤、怜悯的诏书,后来局势逐渐安定一些以后,他又煽动起荒淫、奢侈的风气。礼待公卿,只知道陶醉在文章美酒之中;亲近小人,都委任他们要职。这样,出谋划策者没有一个是正直之臣,执掌权要者没有一个不是剥削民众的官吏。政务刑罚日渐紊乱,尸位素餐之辈充斥朝廷。通宵达旦地吃喝玩乐,荒废政事,宠幸妻妾,身处危亡之境也不顾,上下蒙骗,众叛亲离,面临危难不觉悟,反而自投枯井,希望苟且偷生。看他以这种方式保全自己,或许也就是民众中的下等人了。反馈训练一、(2023·江苏淮安·统考一模)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①,然不多作。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注】①半山老泉:“半山”“老泉”分别是王安石、苏洵的号。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2.解释文中加划线词语。①持汤沃灌:____________②缊袍蔽衣:____________③请借不许:____________④朝食荷薪:____________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4.阎正衡喜欢读书,但是“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他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5.【甲】【乙】两文都表现人物的勤奋好学,但写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2.热水破同意肩负,扛(背着,挑着)3.①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②十年以内正应该读书,四十岁之后才考虑写文章罢了。4.①向友人借书;②以柴薪换书读。5.甲文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衬托作者的勤奋好学。乙文则通过语言描写,直接表现他的勤学品质。【乙参考译文】石门的阎正衡,字季蓉,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他所居住的地方偏僻简陋,不能得到书,他就从朋友那里借到《文选》和及其注解。读了几个月,都能够记诵。同村有一个老年人,家里有《史记》这本书,他请求借来翻阅,但主人不同意,请求到他家里读也不答应。那个老年人生活上缺少柴草,正好阎正衡家有山场,他就向请求那个老年人允许他每天馈赠一担柴草以换取《史记》的借阅权,老年人才答应他。阎正衡就吃完早饭担着柴草携带着笔墨前往阅读,边读边写,几个月才完成。阎正衡苦于处在条件较差的县,见识浅薄孤陋,又去长沙游学,好事的人听说他的名声就来拜访他,他都推辞不见。阎正衡喜欢抄书,九经、三史、老、庄、管、荀、韩非、墨子、韩文、杜诗没有不被抄写的。他做的文章峭劲雄悍,风格和半山老泉类似,可是从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