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组长自我认知1-1班组长的定义班组长是指在生产现场直接管辖20个左右的生产线作业员工,并对其生产结果负责的人。管理控制的幅度,因行业及企业区别而有所不同,其称呼也有所不同,有组长、班长、领班、拉长等称谓。1-2班组长的角色模块一认知教育1-3班组长的职责与职能班组长的工作职责班组长是基层的管理员。直接管理作业人员,是Q(品质)、C(成本)、D(交货期)指标达成的最直接的责任者。其主要工作职能包括:⑴劳务管理⑵生产管理⑶辅助上司班组长的管理职能⑴计划职能⑵组织职能⑶指挥职能⑷控制职能1-4班组长的权力与权限班组长的权力非权力因素,包括专长和个人影响力。个人影响力是现代领导科学中尤为强调的一种领导能力。如何提高影响力。古人云“服人者,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服为下”。班组长的权限1-5班组长的素质要求1-6班组长的管理风格管理风格的六种类型⑴强制型⑵权威型⑶教练型⑷亲和型⑸定指标型⑹民主型班组长适用的管理风格⑴协调型⑵命令型防止采用有缺陷的管理风格⑴生产技术型⑵盲目执行型⑶大撒把型⑷劳动模范型⑸哥们义气型2、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2-1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2-2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位2-3班组是生产流程的衔接要素2-4班组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基本场所2-5班组是激发创意、解决问题的团队3、了解员工3-1员工的需求3-2班组员工的行为风格⑴分析型⑵结果型⑶表现型⑷服从型3-3班组员工的主要类型⑴明星型员工⑵朽木型员工⑶问题型员工⑷乖巧型员工第一节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路1、目标定义: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要实现的成果。企业目标既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管理活动的终点。它不仅是企业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依据,又是企业考核管理效果和成果的标准,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行动指南。模块二、目标管理与计划管理2、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的创始人是美国企业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他在1956年首次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指在企业中上级和下级共同协商来制定工作目标,根据目标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通过“自我控制”来实现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3、目标管理的目的意义4、目标管理遵循的主要原则①目的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民主性原则二、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①企业制定年度总方针、总目标1)企业总方针、总目标制定依据a、外部环境b、内部条件2)企业年度总目标制定内容②各部门、车间制定分目标企业总目标层层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定出各部门、各车间的分目标。③班组和个人制定子目标根据企业目标和车间的分目标再细化分解成班组和个人具体子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子目标,用分目标、子目标保证总目标,从而建立起一种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目标体系,形成一种全员参加,全过程管理,全面负责,全面落实的管理体系。2、制定对策、组织实施3、加强过程管理,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和督促指导4、评价和奖惩5、总结和制定新目标三、班组目标管理1、班组目标确立基本要求①目标要有激励作用②目标要力求具体化③目标应具有挑战性2、班组目标确立①制定目标②目标分解将班组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员、个人各项目标完成了,班组目标完成也有了保证。3、明确目标责任班组目标分解以后,但有些目标具有综合性特征,需要通过员工协作来完成,而班组所确定的目标又不是一个,这就产生了明确目标责任的问题。落实目标责任可以应用矩阵的原理。4、班组目标实施①对策展开目标确定后就要采取措施去实现目标,关键是要分析现状,抓住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对策展开。②自我控制③开展竞赛5、目标成果评价(1)评价的作用(2)评价的内容(3)总结奖惩第二节计划管理一、计划管理的基本思想1、计划概念:计划是指导企业未来行动的蓝图,它规定了从现实通向目标的道路,生产计划则规定企业未来一定时间内生产任务,如品种、数量、质量、进度等,指导企业的生产运作活动,以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2、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3、编制生产计划必须遵循原则4、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5、生产计划编制程序(1)正排法(2)倒排法:一般通常采用倒排法二、生产计划管理的程序1、企业主营部门编制生产计划大纲按计划周期可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a、长期计划又称远景规划一般在三年以上b、中期计划一般为一年以上、三年以下c、短期计划一般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旬、周、日计划。2、车间根据企业生产总计划编制年度、季度、月度及旬、周、日生产计划。3、工段长将车间下达的生产计划再具体分解细化后布置到班组4、生产计划平衡和调节三、班组是企业生产计划的执行者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组织是企业的细胞,企业制定的生产计划实施最终落实到班组,如果每个班组都能保质保量按周期完成生产计划,那么企业的生产计划也完成了。如何才能确保生产计划完成:1、增强计划管理意识,提高执行计划的严肃性、自觉性是完成生产计划的关键;2、做好充分的生产准备工作是完成生产计划的前提;3、提高效率、准时完成项目节点是完成生产计划的核心;4、保证产品质量,减少废返是完成生产计划的重要环节;5、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是完成生产计划的保证。模块三、船舶建造生产现场管理一、基本概念班组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有机构成部分,是企业现场管理员重要的子系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1.现场:指作业场所2.班组现场:指班组生产现场即在企业最小生产单位内从事产品生产,制造或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也是劳动者在班组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的场所。•包括一线生产作业场所,也包括二线、三线的辅助和服务性作业场所。3.班组现场管理:针对企业班组现场,运用科学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班组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实现班组生产现场产量、安全和消耗等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生产要素:操作者、管理者、机组设备、原材料、工艺操作方法、环境、资金、能源、信息等。4.船舶建造现场:指从船舶建造的设计、生产准备、组织生产、完工、试航、交船等过程的作业场所。5.船舶建造班组现场管理:针对船舶建造各班组的现场,运用科学管理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对船舶建造的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二、新形势下船舶企业班组和职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国际、国内竞争的压力:国际造船业渗透中国船舶市场,国内国企非公经济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在与国际大集团对峙中成长、发展、面临“生死时差”选择。2.就业的压力:入世后,机械、仪表、汽车三个行业减少1000万个,一些行业剩余劳动力增多,各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大量农业人口进城上岗,给各企业在岗职工带来挑战。3.人才紧缺的压力:专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乏,成为船舶制造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4.国际化运营能力的压力:世界著名造船大集团进入中国,意味着一场事关生死的决战正在逼近,这场决战内容是“世界级运营”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交战。5.职工整体素质的压力:在各类船舶企业竞争中,职工整体素质面临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挑战。三、国内外船舶市场竞争对船舶企业班组管理的新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国际化,改变了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面临产品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下降空间小的双重压力。1.改变原来计划经济下管理思路和行为方式;2.对管理方式、方法、手段,通过改革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3.要努力成为自我更新的学习型、适应型、创新型班组;四、班组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1.创新效益的原则经济效益是企业存在的根本,而经济效益来自企业外部市场竞争,来自企业内部一个重要来源是班组现场管理,通过加强班组现场管理,生产出合格产品降低成本。2.动态管理的原则班组现场是一个随生产技术管理变化而变化的生产场所,产品结构调整了,班组现场管理也须相应调整,动态管理包括人员、设备、原料、工艺技术、管理机制等内容。3.从严管理原则4.“管理无小事”的原则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将在班组现场得到贯彻落实,若管理不严则会造成指令不通、纪律松散,往往造成安全、质量等事故。班组长的定位决定了必须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决不能疏忽,要班前布置、中途控制、事后纠查。5.后道工序是客户的原则生产活力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一道工序出了问题,就会引起后道工序的连锁反应。如:气割尺寸误差会引起船体部件装配的精度;装配间隙过大、过小会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焊接严重变形会直接影响船体装配;船舶机械设备安装质量达不到工艺要求会影响系统的调试;主干电缆切割短了,设备进线到不了位;所以任何一个班组都必须把高质量产品交给下道工序。6.确保完成生产计划的原则一般而言,生产计划是根据销售计划(合同)而制定的,它是企业制定物资供应计划、设备管理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1)生产总计划——企业确定什么时候开工、哪些部门生产、如何生产的总体计划;(2)现实计划——按照生产的流程、顺序而指定的生产计划;班组必须每日每时按计划生产,确保生产节点,计算好产品作业周期时间,确保准时完工。五、班组现场管理的要素1.人(指在生产现场所有人员)主管、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辅助人员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难点,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首先从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人尽其才”。2.机(指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设备先进能否正确、合理使用和保养,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工具好坏都直接影响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3.料(指原料、配件、部件)现代企业生产分工细化,配件、部件都是若干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个零部件未完成时,整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止,每个班组都会有可能影响生产过程运作。4.法(指生产过程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包括:工艺指导书、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及各种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生产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确保生产进度的条件。5.环(指作业环境)行业与产品不同,对作业环境要求也不同,环境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船舶涂装作业不能是雨天,焊接作业、气割作业周围不能有火源和易燃易爆物品。船舶电气、电讯调试周围环境要求安静,生产环境有可能对员工安全或威胁。班组现场除上述主要五大要素外,还包括品质管理、信息管理和其他辅助管理要素。六、班组现场管理常用工具1.标准化作业1-1.标准——指重复性事物或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1-2.操作分“物”和“事”两方面a.物——指产品、材料、设备和工具等b.事——指事物的处理方法、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等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则,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c.物的标准——技术标准d.事的标准——管理标准1-1-3.操作分“物”和“事”两方面标准化——以企业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为目标,以企业生产经营为技术等各方面活动中大量重复性事物为研究对象,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制订企业标准及贯彻实施各级有关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有组织的科学活动。1-1-4.标准化步骤标准化是制订标准、执行标准、完善标准的一个循环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制订标准执行标准完善标准●标准定义●标准培训●标准修改●标准来源●标准审查●标准审核●标准分类●标准问题●标准执行1-2.标准化作用1-2-1.标准化是组织现代生产的必要条件一艘船有几百万个零件,有近2000家大企业和近20000家中小企业参加协作而成。产品的社会化大生产必须以技术上高度统一与广泛协调为基础,而标准化就是实现这种统一与协调的手段。因为:(a)标准化能为生产建立最佳秩序,提供共同语言和相互了解的依据;(b)标准化为人们的活动确立必须达到的目标,既能促进人们活动的不断合理化又能使人们共同遵守;(c)标准化的约束力既从全面出发,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做到无歧视的约束,它既有法规性约束效用,又有自我约束的作用,标准化的约束力甚至具有超越地区和国界的效用。1-2-2.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