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教考融合练习一、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从将3D打版引入非遗工艺的返乡创业青年,到专注于高端装备轻量化技术成果转化与商业应用的青年创客,再到推出特色文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今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精彩的创新创业故事①,展现了各行各业创客们的智慧与风采,一个个新创意让传统产业②,一条条产业“新赛道”开辟未来新前景。双创活动周搭建起展示创意、交流合作的舞台和平台,形成一个创新激扬新动能、创业促进就业的生动缩影。创新创业之道,唯在得人。从2022年“创响中国”系列活动到首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再到云南省大学毕业生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展,活动周搭建起企业和青年人才双向沟通的桥梁,()。人才是创新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把亿万普通人的智慧汇集起来,让千千万万想创业、敢创新、能创造的奋进者③,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就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实践中充分锻炼青年,为创新创业储备了生力军B.为创新创业储备生力军,让青年在实践中充分锻炼C.让青年在实践中充分锻炼,为创新创业储备了生力军D.为创新创业储备生力军,在实践中充分锻炼了青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的文人历来有出游的嗜好。[甲]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还是仗剑浩歌“行路难”;而在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途中,大诗人陆游肯定会有不同于“铁马冰河”的全新感受。[乙]相对于逼仄的书斋来说,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缤纷浩阔的人生体验,“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潇潇洒洒....地出门了。[丙]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些彬彬弱质的文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消磨在旅途中,而驿站,便成了他们诗情流溢和远游行迹的一个汇聚点。4、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还是B.逼仄C.打点D.潇潇洒洒5、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6、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鲍照对战争的态度。(不超过30字)鲍照在诗歌中常以边塞健儿自喻,抒发自己欲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慷慨顿挫之中,自有一股昂扬之气。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一诗中说:“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首诗充满了作者对正义之师的热情歌颂,抒写了他立志报国的强烈愿望,是一首激昂慷慨的爱国之歌。同时,他的诗也真实地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些战场上的战士,有的“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有的在军中“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而思妇回想“执袂分别已三载”,征人却“迩来寂淹无分音”。于是朝悲戚戚,暮思绕绕。这些诗形象地写出了征夫思妇的痛苦,控诉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7、下面的语段有两处语病,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修改。①鲍照以诗为主,今存204首。②《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③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起点。④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二、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2、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3、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4、《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出了人因门第不同而命运不同的可悲现实。5、《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而是以“________,________?”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6、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写备感压抑、满腹痛苦不能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谈一面。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饮”。阮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醉便眠其妇侧”。“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这些都令后世读者心向往之而行不敢至。他们公然蔑视礼法。阮籍当众放言:“礼岂为我辈设也!”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出这样大逆不道之言:“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他们中的很多人视仕途为污秽之地,在权力面前表现出的傲慢令人吃惊:为拒做官,嵇康忍痛与山涛绝交;为拒权贵,阮籍曾一醉六十余日。《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既少年时期就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吏部尚书实在是不算低了,而且还是频招,可王羲之却“皆不就”,传统中国社会以功名利禄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魏晋时代坍塌了。从这些言说、举动和故事中,我们能分明感受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如果说士族社会中的汉朝和唐朝更像贵族时代的西周,整饬有序,礼乐辉煌,文化雍容大度,那么魏晋就像贵族时代的春秋战国,是一个个性和才情能得以充分展示,因此极富创造力的时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春秋战国时代高度相似。这个时代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与皇权的不稳定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世家大族的稳定性。许多世家大族势力急剧膨胀,甚至发展到“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类似领主状态。许多士族富厚过于王侯。东晋士族庄园遍布江左,他们“势力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金玉满堂,妓妾溢房。园林拟上林,馆第僭太极”。正如柳诒微所说:“魏晋以降,易君如举棋,帝国朝代之号如传舍然。……当时士大夫以地方绅士,操朝廷用人之权。于是朝代虽更,而社会之势力仍固定而不为动摇,岂惟可以激扬清浊,仰亦所以抵抗君权也。”因此世家大族对皇权形成强大的牵制,以至于出现“王与马(司马氏)共天下”的谚语。在这种情况下,铁桶一般的大一统政治秩序被打破了,许多旧门士人凭借门第资本,不再对权力俯首帖耳:“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世族们)犹昂然以门第自负。”一些门第高贵的士人,甚至对门第不如他久远的皇帝抱一种隐隐的睥睨之态。面对政治权威,他们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许多人甚至不屑于为皇帝服务。(选自2013年2月下《杂文月刊》,有删改)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从中可以看出阮籍的纵性任情。B.魏晋人士崇尚清谈,见面必玄谈,文人名士的智慧之花在言谈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这让后人羡慕不已。C.许多魏晋人士多才多艺又落拓不羁,其纵酒放达、纵情越礼达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如刘伶、阮修等。D.阮籍与王安丰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注重自我,注重感情,狂简旷达,纵性任情,追求享乐,这些行为让后人内心向往却不敢仿效。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晋士人多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合作,视仕途为污秽之地。为此,嵇康与山涛绝交,阮籍曾经一醉六十余日。B.相对于汉朝和唐朝,魏晋时代的士人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才情。魏晋时代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时代。C.魏晋士人颇有春秋战国遗风,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D.王羲之多次受到朝廷的征召,但他都没有去赴任。由此说明,在魏晋时代,王羲之的社会价值相当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春秋战国时代非常相似,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更换频繁,皇权极不稳定。B.从魏晋时代“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世家大族的势力很大,甚至能够牵制皇权。C.在魏晋时代,世家大族的势力比较强大,许多士族富过王侯。只有经过朝代的更替,世家大族的势力才会动摇。D.在魏晋时代,一些门第高贵的士人,面对政治权威,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他们甚至瞧不起门第不如他久远的皇帝。(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阮籍《咏怀诗》多用比兴。比兴的价值,在于其能增进诗文的明白晓畅。屈赋深而不婉,发愤淋漓,在于比兴的妙用。“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其志皎皎如此;“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情切而意显。屈原的遭遇如司马迁所言“可谓穷矣”,然其上下求索,穷且愈奋,从郢都华堂到汨罗江畔,其疾愤惨怛的呼号,忿怼不容的刚烈,力酣气盛,不曾有丝毫隐曲。屈赋抒写了战国时代昂扬的士人风貌。那是群雄并争、干戈纷扰的乱世,然而策士纵横,指点江山,如锥处囊中,时时脱颖而出,又是士气高涨、精神自由的大时代。屈原与楚王名为君臣,但在人格精神上,屈原自视为帝王的老师,而怀王初始也待他如师如友。所以屈赋斥乘舆、申己志、鸣不平,用“江离辟芷”“蕙茞菉葹”作比,用“善鸟香草”“飘风云霓”起兴,比兴,不只使他言而无隐,更帮助他抒怀言志,皎而愈明。司马迁说屈原“穷矣”,阮籍也得一个“穷”字,并且因为“穷途之哭”更广为人知。然而屈原在朝秦暮楚、楚材晋用的时代,天地四方,可任其游戏,未必真“穷”。屈原自沉,是他“伏清白以死直”,与“穷”也没有多大关系。与屈原相比,阮籍却是真“穷”!《晋书·阮籍传》记载:“(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辙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倒还给阮籍安排了一条返路。实际上,阮籍哪里有返路。他能像后代的陶潜,归去来么?古今论者,只有李商隐“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最为知音。司马氏砍伐七贤逍遥的竹林,制成弥天盖宇的权杖。魏晋名士隐身失所,遁地无门。上党李憙,在魏末屡拒辟招,司马师当政后,征其为从事中郎,朝夕便至。司马师怪而问他,李熹说:“先君以礼见待,憙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憙畏法而至。”(《晋书·李熹传》)司马昭继之,士人的气骨遭到进一步打压。退路是没有了,逼仄的门后,倒是留了一条进路,弯身匍匐,便可过去。嵇康“身长七尺八寸”,“岩岩若孤松之独立”,怎么也弯不下身。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但与嵇康的“孤松之独立”相比,还是少了些勇猛血性。他被迫弯下身。司马氏联姻示好,他无力明拒,只好日日大醉,一连六十余日,躲了过去;《广陵散》弦绝的次年,司马昭加九锡,公卿劝其登基,派阮籍写表文。阮籍拒无可拒,一篇写完,积郁成疾,两个月后溘然长逝。“一生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妻儿家室,是诗人最软的肋,阮籍怎能不低头?他成功地在司马昭那里留下谨小慎微的印象,避开权杖森冷的锋芒。然而,阮籍终究是建安风骨的传人,苦痛、抑郁、愤懑、悲哀、恐惧、迷惘……生命有多少道褶皱,《咏怀诗》就有多少种滋味。那是不能散发、也无从散发的滋味,阮籍用杳冥惝恍的比兴,将它们层层包裹起来,独自咀嚼。一方面,这百味杂糅,哪里能说得明白;另一方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怎可说得明白。比兴,原为助明诗旨、畅晓诗意,而在阮籍这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