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教考融合练习一、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核能科学家王大中当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就成了屏蔽试验反应堆设计建造者之一。当时中国①,科研条件艰苦,生活设施落后,且各国都对反应堆的研究保密,没有资料可以借鉴。他们从零起步,②,历经6年,建成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攻克关键技术不可能③。”王大中说。2021年,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核电技术要实现反应堆固有安全。”40多年前王大中就认定了发展方向,这也显示出他的④,“他的这种战略眼光有时候近乎神奇。”张作义如此形容他的恩师。回首来路,王大中感慨,科研如登山,过程往往充满着困难、挫折和风险;克服困难需要什么?需要悟性、勇气和韧性。面向未来,86岁的他初心不变:“科技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值得一辈子去追求和奋斗。”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北迁500多千米,一跃成为驰名中外的“网红”。通过视频,人们看到了野象在县城里优哉游哉巡游的情景,所幸的是,大象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这还是让人惊出一身冷汗。近些年,云南特定地方的“人象冲突”成了当地的公共安全问题,既涉及人的安全,①。云南大象的栖息地主要在普洱、西双版纳地区,但是随着当地橡胶和茶叶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②,这对野生亚洲象的生存产生了比较直接的影响。森林覆盖率的持续下降和人为活动范围的扩大限制了大象的活动和生存。这“逼迫”它们只能进入农业区觅食,由此带来了破坏庄稼、橡胶、茶叶甚至危及人命的后果。春季对于亚洲象而言,正是食物青黄不接之际。它们一路往北,只是为了③。聪明的大象也逐渐知道了人不会伤害它们,因而慢慢地敢于到农田采食,再进入村寨找食,甚至像现在一样进入城市觅食。4、下列句子中的“它们”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它们”,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这些军训服装暂时不穿,就把它们先收起来吧。B.它们既是食物又是中药,药食虽同源,但使用有讲究。C.谦虚和虚伪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模糊了它们的界限。D.它们叫朱鹮,也是中国的国宝,和熊猫一样珍贵。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二、理解性默写1、古代京城百业兴旺,精英荟萃,又被称为“京华”,这一美称,在唐宋诗词里经常出现,如“(),()”。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闲作草书、细乳分茶的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点出“诗眼”,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也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6、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一句,运用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人世情味凉薄;“()”一句惊问,写出了这位长期宦海沉浮,命途坎坷的老人的悲叹。7、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写诗人自我安慰:不必感慨京城的风尘之恶了,还是争取清明之前回到家乡吧。8、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写诗人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聊而可悲,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三、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失望,并透露出对客居京华的懊悔。B.颔联是传诵名句,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江南农村的早春景色,诗境优美,韵味隽永。C.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D.“客京华”“听春雨”“晴窗”“清明”等字样都紧扣了诗题“临安春雨初霁”。2、请简要概括末句“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病后登快哉亭(1)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2)约,但觉秋风发上生。临安春雨初霁(3)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注】(1)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2)黄华:菊花。(3)淳熙十三年(1186),已六十二岁的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到临安听候召见时,写下了这首诗。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风发上生”不仅有秋风萧萧之意,还有年华逝去、白发生出的形象感,蕴含了诗人落寞伤感的情怀。B.《病后登快哉亭》一诗以斜阳、暮鸦、衰草、秋风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C.《临安春雨初弊》颈联写陆游客居京华,以写草书和品茶作为消遣,主要表达其闲适自得的心境。D.贺诗联与联之间写景和抒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自然;陆诗尾联抒发的情感与首联呼应,有自我解嘲之味。4、贺诗首联和陆诗颔联运用了什么相同的艺术手法?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小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6、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临安春雨初霁①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题临安邸②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注】①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春天,作者奉诏入京接受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客栈里候召见,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诗。②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苟且偏安只求享乐。诗人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位诗人都在客栈中完成诗作,这是因为羁旅在外客居旅舍,更易生伤感之情。B.陆游因迟迟未得到召见而想到一生际遇,情不自禁地发出世味凉薄如纱的慨叹。C.林诗构思巧妙,从热闹场面写起,讽刺冷言冷语,虽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D.两诗中的主人公不一样,陆诗中主人公念及清明,只想及早回家,不再威武不屈。8、两位诗人都抒写心中之“愤”。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理解1、①一穷二白②攻坚克难③一蹴而就④远见卓识2、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建成。该核电示范工程具有固有安全特性。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3、①比喻:把科研比作登山,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科研过程的艰难。②设问:先用“克服困难需要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的效果。4、C【解析】文中的“它们”是代词,指代“大象”。A、B、D三项中的“它们”都是指代一群非人物体,与原句用法一样;C项中的“它们”是两个事物的合称,与原句的用法不一样。5、①也关乎大象的存亡②天然林面积不断减少③寻找食物满足自己的食欲二、理解性默写1、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6、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7、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8、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三、古代诗歌阅读1、B.不是“江南农村”,应是江南市镇;不是“早春”,应是暮春。2、①京都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②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③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解析】“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句意: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这两句诗。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因此,诗歌末句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3、C.“《临安春雨初弊》颈联写陆游客居京华,以写草书和品茶作为消遣,主要表达其闲适自得的心境”错。并非闲适自得,而是国事家愁怀乡念友。颈联写草书和品茶作为消遣,这是百无聊赖中的选择。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4、均为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贺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秋日乡思图景。以“雨霁”“蝉鸣”“征尘”“归路”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清新幽静的意境,淋了雨的净蝉在树上得意鸣叫,经雨之路,尘土不扬,归家之路清晰可见,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以乐景反衬哀情,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陆诗颔联描绘了一幅美艳灿烂的春日图景。写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夜晚耳朵里满是淅淅沥沥的春雨声,雨后天晴白日里则是时远时近的卖花声,视觉所见的除了幽深邈远的小巷,这是骀荡宜人的春日美景,多么优美动人生机勃勃,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绵绵春雨中一夜未眠是因为如愁人的思绪,国事家愁,思乡怀友,耐人寻味。【解析】贺诗首联借景抒情,“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意思是说淋了雨的净蝉在树上得意鸣叫,经雨之路,尘土不扬,归家之路清晰可见。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李商隐有闻蝉而发“薄宦梗(木偶)犹泛,故园芜已平”之感慨,贺铸与之发生了共鸣,同时还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陆诗颔联情景交融,“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意思是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