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单元导读】“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古人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事理思考、情感体验等诉诸笔墨,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诵读这些作品,触摸民族文化血脉,可以增进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本单元选取魏晋到明代的六篇经典散文,有的以情见长,至情至性,感人肺腑;有的以理取胜,理趣盎然,发人深思。这些作品体裁不一,风格各异,呈现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多样面貌。集中在一个单元研习,在对比中体会,在联系中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散文。学习本单元,重在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要反复诵读,涵咏品味,把握文意;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有的语言形式去抒发情志,形成独特的美感;还要做些梳理和评点,领会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文本解读】《陈情表》以祖孙相依为命的往事写起,集中陈述“诏书切峻”和“刘病日笃”的矛盾,以诚恳的言辞,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先孝后忠,暂不奉诏。全文情真意切,不加渲染而自能动人。要反复诵读,体会文中的感情;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以孝道贯串全文,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可以结合作者身份和文章写作背景,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何坚持不入朝为官,体会这篇文章表达上的委婉和得体。【素养目标】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本,背诵全文。3.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方式。4.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孝情、忠情,分析体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理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苏轼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把《出师表》当成“忠”的标准,把《陈情表》作为“孝”的典范。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其父早亡,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长大。少有文采,曾跟随名儒谯周学习,博览五经,以文学著称。曾在蜀国任尚书郎等职,并多次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汉灭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他担任主簿,他推辞不就。晋武帝立太子,征召其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为由固辞不受。及祖母卒,服丧期满,李密以太子洗马被征至洛阳。后出为河内温令。2.相关背景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3.了解文体“表”“表”是古代的一种奏章,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呈表人一般态度诚恳,措辞谦恭,内容读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典范之作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4.解题①陈:陈述。②情:实情、感情。③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衅(xìn)闵(mǐn)祚(zuò)茕(qióng)孑(jié)陨(yǔn)逋(bū)矜(jīn)渥(wò)三、文本研究【思考1】解释词义、概括段意(第一段)臣密言:臣以.(因为)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夙.(早年)遭闵.(同“悯”,忧伤)凶.(不幸。指丧父)。生孩六月,慈父见.(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相当于“我”)背;行年..(年岁,年龄)四岁,舅夺.(强行改变)母志。祖母刘愍.(怜惜)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零丁..(孤独的样子)孤苦,至于..(至,达到;于,介词,引出对象)成立..(成人自立)。既无伯叔,终.(又)鲜.(少。这里是“没有”的意思)兄弟,门衰祚薄..(福分浅薄),晚有儿息..(子嗣)。外无期功..[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形影相吊.(安慰)。而刘夙.(早时)婴.(缠绕)疾.(病)病,常在床蓐.(草垫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请概括段意: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第二段)逮.(及、至)奉圣朝,沐浴..(承受恩泽)清化。前太守臣逵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举荐)臣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臣以.(因为)供养无主.(主事的人),辞.(辞谢)不赴命。诏书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寻.(不久)蒙国恩,除.(授官)臣洗马..(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猥.(谦辞,辱)以微贱,当.(承担)侍东宫,非臣陨首..(头落地,指不惜性命)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使上闻、报告),辞不就职。诏书切峻..(急切严厉),责臣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诏奔驰..(赴京就职),则.(连词,表转折,但是)刘病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笃.(病重);欲苟.(姑且)顺私情,则告诉..[申诉(苦衷)]不许.(许可):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请概括段意: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第三段)伏惟..(伏在地上想。旧时奏疏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元老,旧臣),犹蒙矜育..(怜惜养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况且)臣少仕伪朝,历.职.(连续任职)郎署..(郎官的衙署),本图宦达,不矜.(看重、推崇)名节..(名誉与节操)。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提拔、擢升),宠命优渥..(优厚),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只是)以(因为)刘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这里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人命危浅..(垂危),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无法用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轮流,更替)相为命,是以..(因此)区区..(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请概括段意:进一步阐明辞不就职的原因。(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照察、审辨)。愿陛下矜愍..(怜恤)愚诚,听.(任从。这里指应许)臣微志,庶.(希望)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当结草....(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不胜.(承受,承担)犬马怖惧之情,谨.(恭敬地)拜表以闻.(使动用法,使……知道)。请概括段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主旨。【思考2】整体感知1.本文是李密向谁陈情?陈述了那几方面的“情”?最终想达到什么目的?明确对祖母———孝情对晋武帝——忠情对自己———忠孝难两全的为难苦情目的:愿乞终养【思考3】具体探究1.第一段中体现的,李密一定要对祖母尽“孝情”,原因有哪些?试分析效果。明确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父死母嫁,祖母躬亲抚养;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体弱多病,祖母精心养育;③“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内外无亲,祖孙互为依靠;④“而刘夙婴疾病……未曾废离”—卧病在床,祖母需要照料。效果:文章一开篇,浓浓的悲情扑面而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密形单影只的孤寂,祖母困境中的艰辛;仿佛听到了他无助的哀叹,祖母病中的呻吟……至性之言,悲恻动人,为下面的陈述奠定了情感基调。2.在第二段中,李密处于怎样的两难境地?如何狼狈?明确两难:朝廷征召,皇恩浩荡;祖母病重,无人照顾。狼狈:“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连用四字骈句,渲染出严峻的形势。如果一味拒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3.第三段中,李密为自己找的“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圣朝以孝治天下”作用:引孝政,尽孝是遵循国策,“理”应认同,是忠君的体现。4.李密找到的“忠孝能两全”的办法是什么?明确“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先尽孝,后尽忠【思考4】品味语言1.第二段接连使用时间词“逮”“前”“后”“寻”,对应的征召词“察”“举”“拜”“除”“当”以及递增官职“孝廉”“秀才”“郎中”“洗马”,有什么用意?明确这些词语都表示新朝对李密的多次征召:从时间上看急迫连续,从形式上看多法并用,从官职上看越来越高,显示出新朝急于需要李密出来笼络人心,而李密推辞之难,这为下文矛盾的解决埋下了伏笔。2.第二段“切”“峻”“责”“慢”有什么表达效果?四字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这四个字形象地写出了朝廷对李密“辞不赴命”越来越生气,责备越来越严重的态度,仿佛可以看到皇帝在那里生气发怒的情形。【思考5】体会写法1.如果将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先讲理后陈情,好不好?明确不好。本文的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文章首先陈述个人的悲惨遭遇及家庭的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以此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因“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此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性。2.本文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恭敬而得体。请从文中找出一些表达敬意和自谦的词语,加以体会。明确表示敬意的词语有:奉、伏惟、圣朝、清化、蒙、宠命、谨等。表达自己对新朝的敬意,进一步打消新皇帝的疑虑。表达谦称的词语有:臣、猥、亡国贱俘、乞、犬马等。谨遵臣道,极尽谦卑之能事,化解晋武帝的疑心,博得他的同情。【思考6】对比阅读任务: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与李密的《陈情表》都属于“陈情”作品中的佳作,都写得情感真挚、回肠荡气,但两文的写作目的、“陈情”的方式却有所不同。试比较分析。(链接1)狱中上母书[明]夏完淳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