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一)成语运用一、熟记常见使用错误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1.记准成语的意思,尤其是重点语素的含义,避免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春意阑珊..(将尽,衰落)不刊.之论(更改)久假.不归(借)危.言正色(正直)七月流火.(火星)屡试不爽.(差错)一文不名.(占有)哀而不伤.(悲伤)不孚.众望(使人信服)犯而不校.(计较)一傅.众咻(教导)差.强人意(稍微)安土重.迁(不轻易)细大不捐.(抛弃)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2.记准成语的使用对象,避免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范围,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或转移使用的范围。如“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就不能用在男性身上。“倚马可待”指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即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这个成语就不能用来修饰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张冠李戴是对成语使用对象不了解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的使用对象:休戚相关(人和人)炙手可热(人)振聋发聩(言论)车水马龙(热闹情景)明日黄花(过时事物)汗牛充栋(书籍)两小无猜(少男少女)鼎力相助(敬辞,对方)络绎不绝(人、马、车、船)济济一堂(有才能的人)相敬如宾(夫妻)薪尽火传(师生、学问)崭露头角(青少年)芸芸众生(众多平常人)不情之请(谦辞,用于自己)耳提面命(长辈)雨后春笋(新事物)扣人心弦(诗文、表演)脱颖而出(人的才能)长此以往(多指不好的情况)悬壶济世(行医)石破天惊(事情或文章议论)荡气回肠(文章、乐曲)3.记准成语的感情色彩,避免褒贬误用有的成语本身具有明显的褒贬色彩。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成语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义词褒用或褒义词贬用的错误。有的成语意义较为复杂,感情色彩呈现两面性,如“想入非非”,指胡思乱想,多含贬义;又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属中性。“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境界或环境优美的地方,属褒义;又比喻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含有贬义。“无所不至”,既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属中性;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属贬义。对这类“两面”成语的使用,一定要把握好语境,严防褒贬误用。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误用。如“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句中的“诲人不倦”就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褒贬误用是对成语的感情色彩不理解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的感情色彩:始作俑者(贬)胸无城府(褒)无所不为(贬)弹冠相庆(贬)倾巢而出(贬)官样文章(贬)不可思议(中)一发而不可收(褒)一发而不可收拾(贬)锒铛入狱(中)半斤八两(贬)蔚然成风(褒)叹为观止(褒)每况愈下(贬)凤毛麟角(褒)无微不至(褒)一唱一和(贬)处心积虑(贬)上行下效(贬)振振有词(贬)推波助澜(贬)面目全非(贬)刮目相看(褒)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褒)众望所归(褒)冠冕堂皇(贬)侃侃而谈(褒)4.记准成语的语法功能,避免搭配不当积累易错成语应遵循语法规则知识,分析句子结构,辨析成语在句中的成分及搭配关系是否符合语法习惯。不能带宾语的成语:漠不关心、侃侃而谈、出奇制胜、妄自菲薄、发扬光大、置若罔闻、津津乐道、身体力行、熟视无睹、乐此不疲、自怨自艾、信手拈来、视而不见、肝胆相照、耳濡目染、求全责备、和盘托出、司空见惯。常用于否定句的成语:望其项背、同日而语、一蹴而就、青红皂白、天高地厚、相提并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一概而论、等量齐观、混为一谈、尽如人意、妄自菲薄。只能作补语的成语:不亦乐乎、不可开交。5.记准成语的敬谦有序,避免敬谦错位由于成语约定俗成,一些成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宾、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识记和使用成语时应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敬辞用于对方,而不是他方(第三方);谦辞用于自方。如果分辨不清,就可能导致敬谦错位。如“耳提面命”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不能用于同学或同事之间。常见的谦辞:抛砖引玉、蓬荜生辉、不情之请、狗尾续貂、敝帚自珍、敬谢不敏、信笔涂鸦、不足挂齿、姑妄言之、一孔之见、雕虫小技。常见的敬辞:鼎力相助、不吝赐教、虚怀若谷、虚左以待、大驾光临、高抬贵手、高朋满座、大材小用、卓尔不群。二、掌握辨析方法——同中辨异全国卷一直重视对近义成语的考查。其能力要求高,题目难度加大。那么,如何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辨析近义成语呢?1.语义侧重点不同如“琳琅满目”与“美不胜收”,都可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不同点在于,前者偏重于满眼都是;后者偏重于看不过来,来不及一一欣赏。2.语义轻重程度不同如“重整旗鼓”与“卷土重来”,都有“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再来”的意思。不同点在于语义轻重程度不同,前者是积聚力量重新行动;后者是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行动”语义轻,“猛扑”语义重。3.适用范围大小不同如“手不释卷”与“爱不释手”,都含有“放不下手”的意思。不同点在于,前者仅用于对书的喜爱;后者运用范围非常广泛。4.辨析成语的来龙去脉如“一饭千金”与“一掷千金”,貌似都形容极度挥霍。其实前者容易望文生义。“一饭千金”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是韩信在青年时不能养活自己,一位漂洗衣服的老妇可怜他供他吃饭有一个多月,后来韩信做了淮阴侯,回报恩人千两黄金。所以“一饭千金”比喻丰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一掷千金”形容极度挥霍,偏重在一次花钱很多。如果没有弄清楚成语的来龙去脉,就会望文生义,导致错用。5.辨析语素突破关键字如“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两者都表主观心理活动,不同点在于,“然”“意”两个关键字不同,意义也不同,“然”表示“正确”,“意”表示“心上”,因而造成意义大相径庭。(二)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一、识别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指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合理,或句子的顺序不合逻辑、语法及习惯。常见的语序不当现象有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层)状语语序不当、状语或定语位置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递进或递减关系语序不当、并列词语(动词、名词)或分句排列顺序不当、句子内部的对应错位等几种类型。识别四种语序不当类型1.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是语序不当的类型之一。正常的多项定语排列次序(按照距中心词由远及近):属(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短语),数(称代或数量短语),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以记一个典型例句:她是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2.多项(层)状语语序不当多项(层)状语语序不当也是语序不当的类型之一。正常的多项(层)状语排列次序:目的(状语)+原因(状语)+时间(状语)+处所(状语)+范围(状语)+情态(状语)+对象(状语)。也可以记一个典型例句: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3.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复句中关联词语语序分两种情况排列:一是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二是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4.并列词语、分句间语序不当在一个句子中,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往往有先后、轻重、大小之别;在一个复句或句群中,分句与分句之间也有先后、轻重、大小、因果之分。如果违反其中的规律,就会造成语序不当。二、识别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指句子的主要成分之间、附加成分和主要成分之间的搭配不恰当。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几种类型。识别五种搭配不当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这类语病的出现常常是因为主语和谓语是比较复杂的短语(并列短语居多),造成多个短语同用一个不能共用的谓语,或多个主语多个谓语不能对应搭配。2.动宾搭配不当这种病句类型有:动词是不及物(不能带宾语)的而带上了宾语;动词是及物的,但不能支配宾语对象;动词不止一个;宾语包括两项以上造成顾此失彼。3.主宾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不是直接成分,没有语法关系,但在意义上或逻辑上有联系。在用“是”或“成为”这一类表判断的句子里,如果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不能搭配,就不能正确地表达一个判断。主语和宾语不能搭配,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主语和宾语之间没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如:在农村期间,报晓的雄鸡就是我们起身的信号。(“雄鸡”就是“信号”,搭配不当)(2)一项和几项不能同时搭配。主语或宾语由联合短语充当,主语与宾语由于照应不周,顾此失彼,不能完全配合。如:我们听到的是愉快的笑容和欢快的歌声。(“听到的”与“笑容”不搭配)4.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此类错误统称为修饰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不同的修饰语,其语法功能是不一样的,在句子中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有着不同的相对固定的搭配关系。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也可说成“两面对一面”,是指在一句话中,前半部分是指向某个方向的判断,而后半部分对应的含有“是否”“有无”“高低”“好坏”等两个方面的词语。常用来表示“两面”的词有:能否、是否、与否、成败、优劣、好坏、高下、高低、美丑等。三、识别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指句子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残缺不全。成分残缺的现象主要有:主语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谓语(动词)残缺、关联词或介词残缺等几种类型。成分赘余,指一个结构完整、句意明晰的句子,表达上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组成部分。成分赘余现象主要是近义词造成重复、画蛇添足式重复或否定失当引起的,比如:特殊嗜好、悬殊很大、切忌不要等。识别四种成分残缺和一种成分赘余1.主语残缺主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如果少了它,就会影响语意的表达。这与主语省略不同:(1)有上下文,不会影响理解。只要不引起歧义,主语是可以承接下去的,后面一句可以承前省略主语。例如:“他其实不聪明,但这回没做错。”(2)无主句,指根本没有主语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作用在于描述动作、变化等情况,而不在于叙述“谁”或者“什么”进行这一动作或发生这个变化。它的主语往往是不确定的,如“上课了!”或者根本无法补充出主语,如“下雨了”。2.宾语残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为了避免啰唆重复,凭借一定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听话人不会产生误解,某些句子的宾语是可以省略的,这不属于宾语残缺的范围。如“‘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鲁迅《孔乙己》)最后一句“打折了”的宾语根据上文可以知道是“腿”,此处可以省略。另外要提醒一下,缺谓语动词的宾语,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作宾语,句子的宾语前面往往有较复杂或冗长的定语。3.谓语残缺一般句子中都有主语和谓语这两部分,相比之下,谓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如果没有谓语,就弄不清主语是怎么回事了。谓语残缺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不恰当的省略丢掉了谓语,造成残缺。如: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这是偏正短语,不是句子。原句“将……”分明是设想“怎么样”,属于行为;后面“……的再创作”说的是“是什么”,属于结果。在“本栏目”后加“是”,句子就完整、通顺了,即“本栏目是……的再创作”)(2)误以介词短语作谓语。介词短语只能用来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即作状语或补语,少数介词短语可以作定语,但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如: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经过一冬的苦干”属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4.虚词残缺虚词残缺主要是介词残缺。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