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调研计划方案园区开发集聚3篇2023/X/XX主题教育调研计划方案园区开发1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开发建设科技园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时在布局上、思路上、政策上进行科学调整;必须突破重点板块,化解瓶颈制约;必须引导产业集聚,制订公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规范建设行为,科学有序地推进建设;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协调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必须继续动员全镇各级各方积极因素,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必须高度统一思想,坚定规划引导开发、引导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二、功能布局和产业导向1、科技园区的功能布局。大力发展科技型、集约型、环保型、生态型产业。园区下设5个工业集中区,3个三产物流区,其中工业集中区22平方公里,三产物流区平方公里。2、工业集中区四址范围和产业导向。按照新编制的镇域总体规划,各区的范围和功能分别是:1东工业集中区。范围内按镇域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总面积4平方公里。该区以冶金、机械为主导产业。2南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总面积平方公里。该区以机械、轻工、纺织为主导产业。3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该区以纺织、机械为主导产业。4北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总面积4平方公里。该区以轻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5三房巷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总面积平方公里。该区以化纤、纺织为主导产业。三、开发机制和主要政策在镇政府规划的科技园区内,按照“谁开发,谁招商,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以厂村(社区)为主体,加快园区开发建设。镇政府将给予以下扶持:1、鼓励集约用地。企业申请用地,其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强度应首先符合政发[]32号文件规定的目标,即到年底,各行业单位面积产出强度分别是:纺织、机械、建材行业300万元/亩;塑料、冶金、化工、电子行业400万元/亩;化纤行业500万元/亩;其它行业300万元/亩。在此基础上,镇政府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供地,并收取15万元/亩的土地出让费。对集约用地的企业镇政府给予鼓励。1鼓励投资规模企业。原则上对符合投入产出强度、要求用地50亩以上的企业优先供地。2鼓励建设标准厂房。采用征地形式建设标准厂房的,土地出让价按12万元/亩收取;租用土地建设标准厂房的,前5年土地出租价按3000元/亩收取,以后办理土地出让时,按当年工业用地评估价优惠20%。3鼓励兴办“五高”(投资强度高、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高、贡献水平高、产业带动高)企业。对在3年内年销售分别达到3亿元、5亿元、10亿元,同时亩均产出500万元以上,且净入库税金(含规费)额占销售额3%以上的企业,土地可以实行优惠价出让,分别为12万元/亩、11万元/亩、10万元/亩。镇政府对优惠供地的企业签订补充协议,土地出让费实行先征后退。4鼓励企业梯度转移。受到产业政策限制的企业,经镇政府批准同意,梯度转移到镇外的,腾出的土地经评估后由政府回购,同时政府给予2万元/亩的奖励。5鼓励挖潜置换自筹解决用地指标。对占用镇土地指标的按万元/亩收取指标使用费,通过向上争取或内部挖潜解决土地指标的免收指标费。政府对工业企业的供地将逐步推行挂牌上市,竞价拍卖。2、激励“退二进三”。配合集镇规划,将企业搬入园区的,等面积供给的土地出让价格优惠10%。3、奖励招商引资。按照“谁引资、谁得益”的原则,对引进外资有功人员,按实际到帐外资的3‰予以奖励。4、完善规费政策。镇属企业“退二进三”进入园区的,其现有产出实现的规费返回部分的80%归镇收益,20%归园区所在村收益;镇规划区内的村属企业“退二进三”进入园区的,以及按产业集聚要求,实行跨村域调整的,其现有产出实现的规费返回部分的80%归原企业所在村收益,20%归现园区所在村收益;新增产出实现的规费返回部分,全部归园区开发者收益。进入园区的企业免收城镇建设配套费。5、相关配套政策。企业税收按国家政策执行;企业涉及的拆迁按政发[56号文件执行;水、电、汽(包括污水排放管)的接入按规定办理。对开发热情高、基础条件好的园区,镇政府将采取扶持政策,推进交通道路、桥梁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开发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四、其它有关事项本实施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意见有抵触的按本意见执行。主题教育调研计划方案园区开发2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一、【规划背景】规划范围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优势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协调统一、合理结合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可学布局、综合开发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统一规划、分步建设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规划原则为: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生态效率原则: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生命周期原则: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区域发展原则: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高科技、高效益原则: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软硬件并重原则: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