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案幼儿园范例【最新5篇】2023/X/XX心理健康教案幼儿园【第一篇】活动目标:1、提高安全意识。2、不能因为贪玩把手、腿或头塞进狭小的地方。(门缝、墙缝等)3、如果发生意外,应及时求救。4、掌握自救方式,用肥皂水将卡在肢体上的物品拿下。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丰富幼儿的自救知识。2、教育幼儿不要贪玩或好奇,玩危险游戏。活动准备:安全教育的片指环肥皂油活动过程:一、看安全教育片段片段1:来凤县幼儿手指被铁环卡住14个小时。片段2:九个月大的小孩拇指被铁环卡住。片段3:6岁男孩玩耍时,被夹在墙缝中不能动弹。二、让幼儿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看了片段后的感受1、让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看法2、讲讲生活中自己还碰到过哪些不安全的事。3、自己以后应注意些什么。三、向幼儿演示自救方式(教师操作,幼儿观看)1、拿出准备好的指环,在老师自己的手上,过一会让小朋友试着往下摘,结果不容易摘下来。2、提问: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办法,帮助老师摘下指环。(用力拔、用水洗、涂上油、弄断指环)3、把幼儿想到的办法逐一演示。4、的办法是尽快用肥皂水擦洗,更重要的是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不能随意将指环之类的东西套在自己或他人的身体上。若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向大人求救。四、结合雨含的经历,再次强调贪玩带来的危害。活动延伸:1、把自己今天看到的,学到的讲给家人,或更多的小朋友。2、把活动后的图片张贴在教室四周。教学反思:1、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师向幼儿进行真实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2、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案幼儿园【第二篇】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2、教育幼儿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准备: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的事例图片。活动过程:一、教师分别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个别幼儿讲讲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教师总结: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水、火、电、气。三、寻找危险品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在教室、院子、午休室及各个角落寻找不安全物品及玩具,然后大家一一记录进行交流,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四、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1、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五、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的自救方法。六、安全游戏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活动延伸:家园共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活动反思:1、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3、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健康教案幼儿园【第三篇】活动目标:1、了解受伤的痛苦。2、知道玩游戏时要注意安全。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准备:受伤的娃娃(在布娃娃额头、脸颊、手、膝盖等处贴上创可贴)。活动重点:知道玩滑滑梯是要遵守规则,产生规则意识。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娃娃,以娃娃的口吻讲述自己“受伤”经历。1引导幼儿观察娃娃。“咦!娃娃的身上贴的是什么呀?”“为什么娃娃的身上会有这么多的创可贴呢?”2娃娃讲述“受伤”经历。娃娃:都怪我不好,游戏的时候总是不注意安全,所以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头上是因为玩滑梯的时候我头朝下滑,结构磕破了头,贴上了这个创可贴;手上和脚上,是因为我在跑的时候,眼睛没看着前面的路,结构让一块小石子给绊倒了,擦破了皮,贴上了这两个创可贴。现在,我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创可贴娃娃,又难看又难受,而且还不能和其他的娃娃一起做游戏,因为我一动,这些贴着创可贴的地方就会很痛。(娃娃动一下胳膊)哎哟!好痛。二、引导幼儿围绕娃娃受伤经历谈话1娃娃的头上为什么要贴创可贴?我们应该怎么玩滑梯(坐在滑梯上,双手扶住两边的扶手)2娃娃受伤、膝盖上为什么要贴创可贴?我们跑步的时候眼睛要看哪里?三、拓展谈话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谈谈游戏时该如何注意安全?娃娃:小朋友们,你们身上怎么没有创可贴啊?你们是怎么玩摇椅的?请你们告诉我。四、到户外玩游戏。幼儿游戏,教师手持创可贴检查幼儿活动情况,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活动反思:1.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时,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师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2.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分享和讨论促进互动交流。3.利用游戏加深印象。心理健康教案幼儿园【第四篇】设计意图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心理素质极不稳定,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不易容纳挫折和不合理的事,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变化较大。这种表现,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人的表情中,微笑最美丽,也是最有魅力的。它可以调节人的心情,让不快即刻消失,也可以和谐人际关系。为了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完美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特设计此活动。活动目标1.了解心情和人面部表情的关系,理解微笑的魅力。2.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关注他人的情绪,用微笑感染他人。3.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一年四季中春天是花开最多、最艳的季节。2.物质准备诗歌挂图一张,录音机,音带《歌声与微笑》,难过和微笑的图片各一张,小镜子每人一个,绘画材料若干。3.环境准备微笑展:收集空姐等微笑服务的图片,每个幼儿从家庭的相册里选出自己家庭成员的最佳微笑照片。教学重点了解心情和人面部表情的关系,理解微笑有让人美丽和被人喜欢的魅力,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幼儿能真正理解微笑的实际意义,在不高兴、不开心的时候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情,学会用微笑感染别人。教学流程看“微笑”听“微笑”谈“微笑”——创“微笑”——画“微笑”。活动过程1.看“微笑”1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在歌声中幼儿参观微笑图片展,引出课题。师:我们小朋友一起搜集了许多微笑的图片,有空姐的,有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还有小朋友自己的,现在请小朋友一起去看一下这些图片好吗提问:a.刚才小朋友们参观了微笑图片展,看了后有什么感觉b.你看了这些微笑的图片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看了后很开心,看了微笑的图片心理很舒服,微笑的人很美丽。让幼儿感知微笑的美丽和魅力)c.依次出示难过和微笑的图片,引导幼儿分别说出看了图片后的感受,通过对比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微笑的魅力。2小结: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或者难过时就会露出痛苦的表情,让人看了很难受,心情也会被感染。当你开心高兴的时候就会露出可爱美丽的具有魅力的微笑,让人看了后感觉很舒服。所以当我们不高兴、不开心的时候要想些高兴的事情,让自己高兴起来。这样,你自己快乐,你身边的人也会和你一起开心,大家就可以和你一起分享快乐。2.听“微笑”1师:我这里有一首赞美微笑的诗歌,小朋友想欣赏一下吗师朗诵诗歌:当微笑写在睑上,脸就显得特别漂亮,好像花朵开在春天里。当微笑藏在心底,心里就充满了欢喜,好像春天开满的花朵。提问:a.诗歌里是怎样说微笑的b.微笑写在脸上像什么c.微笑藏在心底像什么d.为什么诗里把微笑比喻成春天的花朵心理健康教案幼儿园【第五篇】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意义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各方面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幼儿会经历许多转折,同时也会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如认生、入托、入园、家庭环境与居住环境的改变等,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冲动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孤独退缩性行为、不良习惯等。幼儿在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偏异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心理上的失调或异常,并不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其根源大多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因此,幼儿的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他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人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因此及早帮助他们矫治不良行为,则他们一些行为上的偏异会得到矫正,或者完全消失,或者即使终生保留也不会引起其他行为方面的问题。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二)具体目标1矫正与预防幼儿心理与行为问题,促进幼儿心理健康。2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包括自主坚强的人格、对他人关爱的品格,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快乐向群的情绪情感。3开发幼儿心理潜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包括幼儿的好奇求知欲、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三)各年龄阶段目标1学习小班: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乐于探索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中班: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能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爱动脑筋,遇事喜欢问为什么。大班:遇事多动脑,思考问题懂得求异,参加竞赛活动懂得重在参与。2生活小班:学会独立穿衣、吃饭等,乐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中班:有初步的方位感,能认识一些自己常去的路线,乐意参加各种活动,并能自己整理玩具、用具,养成良好的习惯。大班:喜欢指认、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标记,懂得一些粗浅的自我保健常识。3交往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纠缠成人,离开父母不哭,遇到不高兴的事不生气,不哭闹,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中班:在各种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遇到不高兴的事告诉父母、老师,乐意与小朋友一起共同完成成人委托的任务。大班:受了委屈、挨了批评不迁怒于人,遇事与小朋友一起商量。4自我小班:敢在人多时或陌生人面前讲话,能在大人的提醒下与客人打招呼。中班:真实而自然地表达情感,懂得做事不一定一次成功,可以重新再来。大班:敢在人面前表现自己,失败了不灰心不气馁,总结经验重新再来。5品格小班:知道事情没有做好不哭,能耐心听大人分析,重新再来。中班: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乐意与小朋友合作,不怕困难。大班:学会做事一心一意,为达到目的而坚持到底,勇于探索。三、课题研究的效果启示(一)教师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在引导幼儿行为上,教师对幼儿的过失性行为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很少作具体细致的分析,常把它一概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极少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研究,矫正技术、技能也十分贫乏,往往采用否定性词语来矫正幼儿的言行,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从反面对幼儿进行限制和干涉较多,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二)教会孩子适度的渲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情感早期发展的特点,容易转移、容易冲动、容易外显和容易受感染等。情绪的过分抑制除了对理性思维产生影响之外,它也明显地妨碍技能活动的`效能。因此,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三)用幼儿可理解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进行沟通不仅需要考虑一些技术问题(如奖赏或惩罚技巧),同时,还需要体验他们,真正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去。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设身处地和将心比心是取得同感的最好方法。(四)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让家庭参与其中与其他幼儿教育活动相仿,对于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活动通常必须考虑让家庭成员参与到其中。大部分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行为习惯以及情绪表达方式直接相关。让家庭介入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帮助家庭成员统一思想,做到积极配合;第二,让父母始终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过程。第三,在帮助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与父母讨论问题,并在必要时进行家庭辅导或夫妻治疗。第四,必要时还要考虑让家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