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组工作汇报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河水利委员会上中游管理局汇报提纲1、工作进展2、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存在问题4、下阶段计划5、建议一、工作进展1、室内工作召开协调会议1次,工作讨论会议2次,制订详细考察方案。收集、查阅有关研究资料,报告,统计资料未治理区,典型区(流域),水保项目区,典型小流域;典型工程(开发建设)。一、工作进展-考察基本情况2、野外考察一、工作进展-考察基本情况参加考察人员咨询专家:卢宗凡研究员科研院所:水保所、中上游局、水利部发展中心、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生态中心、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大专家24人省、区机构:陕西省水利厅、山西省水利厅、青海省水利厅、水保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榆林市水务局,东胜市水保局。各县水利水保局(山西9,陕西6,内蒙6,青海6)一、工作进展-考察区域陕西,山西,青海、内蒙4省区27个县旗。青海黄河源区8月21日-27日,湟源,青海湖共和龙羊峡库玛多鄂陵湖民和陕西6、内蒙6、山西9,水土流失及风沙区10月8日-27日神池,阳高,岚县,柳林,离石,隰县,蒲县,临汾3)完成农户调查80多户,每日考察日志填写。增加了固定资产情况,消费构成情况等项目。一、工作进展-考察基本情况2、野外考察4)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典型坡面3个及相应本底样品。5)座谈会(省1次,市3次,县20次,乡村20次)介绍考察目的,了解所在地生态环境状况,治理效果,存在问题,下一步计划及建议。一、工作进展-考察基本情况2、野外考察考察工作统计1、资料收集:典型流域,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有关报告,各县水土流域与水土保持治理情况200余份。2、拍摄录象10小时,照片1500余张3、考察记录超过10万字4、总行程12000多km一、工作进展-考察基本情况1、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现状1、区域水土流失状况:30%持续恶化但速度大幅下降;30%相持阶段,40%已开始好转。2、明显改善区:矿产丰富、经济发达区;不明显改善区:农业区3、水土保持重要性认识存在区域差异。农民没有保护自己土地的意识。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重点治理区域成效显著(植被,水土流失,生态改善)。整体治理效率较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差别明显。1、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现状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1)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认准目标,坚持长期治理。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约需20年。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2、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主要经验2)淤地坝建设是群众欢迎、治黄减沙、保障退耕还林还草的一项重要措施调研反映,领导与农民均将淤地坝建设列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首选治理措施,建设淤地坝积极性高。绥德韭园沟流域,隰县坝地系统延安碾庄横山赵石畔准旗川掌沟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2、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主要经验3)生态修复(自我修复)工程效果显著。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绝大部分地区改变了植被数量质量持续下降局面,植被覆盖率整体增加,植物生物多样性增加。如榆林地区调查的3个县植被覆盖率增加到43%(年增幅2%)。2、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主要经验4)、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强化机制创新,探索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政策机制和组织形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加快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户包治理小流域,拍卖“四荒”,退耕还林“个体承包”、水保专业队、植树专业队,临汾市建立“护坝田”制度,解决了淤地坝维修资金.内蒙生态移民,建立生态保护区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2、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主要经验以黄土丘陵区与风沙丘陵区为主,以多沙粗沙来源区为重点,强化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林草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的改善.重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1)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的基本思路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2)加强多沙粗沙区及其过渡区的治理多沙粗沙区治理成效显著。需巩固多沙粗沙区治理成效。该区生态脆弱(8-10万km2),降水300-400mm,处于农牧交错带、水蚀风蚀区。能源开发的全部区域,人为干扰严重,水资源的需求增加对该区生态建设造成更大压力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2)加强多沙粗沙区及其过渡区治理—十大孔兑•黄河治理•51%粗沙•保护包钢•保护万家寨水利枢纽•库布旗沙漠治理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该地区是南部毛乌素沙地与北部库布其沙漠连接带,如得不到及时治理,会加速南北两片沙地和沙漠的贯通。鄂旗内流河流域各种项目安排很少,生态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封禁措施得不到彻底实施,乱牧、过牧的情况依然存在。过渡区治理--加大内流河地区的治理力度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过渡区--都思图河治理都思图河流域草场退化严重,部分地方已出现沙化的迹象,风蚀与水蚀的交错叠加。土壤侵蚀模数6040t/km2.a,水力侵蚀1000-8000t/km2.a,风力侵蚀2000-14000t/km2.a,每年约输入黄河泥沙590万t。其中粗沙含量很高.坡耕地是黄土高原泥沙重要来源。需要把坡耕地综合整治列为重点治理工程。3)加强坡耕地综合整治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4)重视水资源的适度开发与持续利用开发建设与植被建设使水资源整体供需更加紧张,陕北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近10年来下降2-8米(乌审旗、靖边县)。煤炭开发引起地面下陷,对水循环负面影响开始凸现。工农业争水矛盾、上下游用水配水问题等。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前提,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经济规律的合理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目前多数地方温饱基本解决,黄河治理和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速解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国家与地方经济实力增强,应当加大对生态治理的投入。生态林和经济林比重,水土流失严重区宜8:2左右,水土流失轻微地区可控制在6:4或5:5劳动力转移和移民搬迁工程,可以有效减少环境压力。如山西省岚县生态移民和内蒙古准格尔旗的生态移民.6)遵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生态效益优先的理念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黄土高原地区大面积的植被建设宜以自我修复为主。人工植被建设以乡土树草种为主。封禁保护需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水资源开发利用、畜种更新改良与饲养方式改革、生态移民等相结合。7)加强封育保护,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已经解决。2、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调整,生产规模化。3、发展经济:企业,劳务输出8)传统典型小流域--过去的辉煌与未来发展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9)治理技术创新研究控制坡面径流和沟道侵蚀输沙的措施,沟头防护工程等;新树种、新草种;砒砂岩海红果??10)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基础研究生态建设的环境效应生物措施的科学基础绥德发展桑树后续产业,不是最适宜区,没有优势?蚕茧质量、蚕丝质量是否为优质产品?市场前景及稳定性?生态自我修复的潜力区域分异侵蚀评价与预报水土流失过程与机理研究;侵蚀产沙预报与评价模型工程措施-布局与技术标准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1、适合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步确立“谁受益、谁负担”的生态补偿机制。2、政府政策的一贯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变化3、强化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政府统一协调4、个人承包向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制度保证5、水保工程的定额调整及减少地方配套政策6、劳动力转移、农民土地转移中建设用地的补偿政策7、强化水保法律建设与执法,水保工程审查程序的改革11)体制与政策创新二、阶段成果和发现的问题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1、2005年11月河南(三门峡库区、小浪底库区)陕西(延安市)2、2006年5月前完成甘肃,宁夏有关区考察3、2006.1-2006.9资料整理分析,补充调查,学术讨论,媒体宣传报道,考察报告形成。四、下一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