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桃花源记教案一等奖【实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32023年桃花源记教案一等奖【实用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分享的“2023年桃花源记教案一等奖【实用4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桃花源记教案一等奖【第一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新授单元,每个新授单元所选文章各具特色而又循序渐进。一单元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感悟战争的意义;二单元感受博大而质朴的爱;三单元了解建筑古迹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四单元崇尚科学,讲究实证和创新;五单元在脍炙人口的名中体会“感事抒怀、借景言情”;六单元体会山水景物中的无限情思。《桃花源记》是第五单元21课。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本课也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初中阶段会涉及到陶渊明的文章4,都集中在八年级,而本课是接触他的第1,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本课的体裁是“记”,初中阶段涉及到这种文体的文章共6,八年级上册有两,八年级下册还有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2/23《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掌握“记”这种文体特点,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对课文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参照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设置要使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为第四学段的八年级学生,应初步达到课程目标中二级目标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等等。基于以上目标要求,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二)过程与方法:1.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2.准确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了解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七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14文言文,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接触过记叙性散文,如《童趣》《口技》;掌握了一些阅读和欣赏的方法。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知识的储备方法、技巧的掌握是零散的;鉴赏能力较弱;作品构思、3/23选材、语言和表现手法的精妙借鉴吸收少。而本册书五六单元的文言文无论是从长度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对他们的一个新的挑战,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和积累,他们将会向课标的要求更近一步。我校正在开展“问题引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意在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过程中,我以这种模式为基准,自主设计了文言文的基本教学模式:1.情境渲染。引领学生走入课堂。2.剖析结构。自主理解文章内容,整体感知。3.语句赏析。走进文本,对美的资源进行感悟和再创造。4.拓展深化。补充资源,深化认识。5.检查反馈。巩固练习,夯实基础。6.分层作业。激发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对象的学习需求。在六个环节中,要以问题进行串连,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自主学习,“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自然成诵的境界。《桃花源记》是1精讲课文。第一课时,我设置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根据教材内容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情分析和我校的教学模式,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导入新课、理清线索、赏析语言、探究主题、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下面我将逐一解说每一环节的设计内容和意图。(一)导入新课由提问学生曾经学习过的陶渊明的诗歌导入,出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4/23设计意图:以学习过的诗歌导入,能够促使学生尽快地调动思维,因为对作者有熟悉感,所以更容易接受新知。(二)理清线索给出固定句式,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理清线索,分别是渔人发现、探访、离开桃花源,总结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设计意图:在上一节课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给出填空式问题,适当地降低了难度,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填出词语,理清线索,保护学习的积极性。(三)赏析语言在我校“问题引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我设计了本环节的核心问题,“桃花源美,美在!”此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教学:一,读出桃花源的美,学生能够找到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中感受桃花源的美。二,说出桃花源的美,经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感和浅层的感受,此时引导学生说出这种美感,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在翻译的基础上融入适当的描写的成分。三,写出桃花源的美,在几个学生已经说出了桃花源的美之后,起到了一定的示范的作用,再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把自己想到的美,写下来,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给予配合,让学生体验由文字抒写情感的快乐。设计意图:通过补全句子,找出景物描写,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感悟桃花源的美丽、祥和和欢乐;指导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语句来赏析文章情感的方法;5/23在课堂练笔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四)探究主题由学生模拟渔人和桃源人之间的对话,切入对主题的分析,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桃花源存在的可能性?如果不存在,陶渊明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此时链接相关知识背景,包括陶渊明的其它作品和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在学生思考后,再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说出本文的主题。最后出示教师寄语。升华桃花源的现实意义。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生活动和问题设置,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得出主题;链接相关背景知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思想,也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补全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体会“桃花源”的现实含义。桃花源已经不仅仅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更是个人心灵的一方净土,自我沉浸的精神家园。(五)巩固练习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背诵。设计意图:通过此项练习,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达到背诵的教学目标。(六)分层作业在本环节,作业分为两个部分:必做部分:6/231、背诵课文。2、整理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借助字典,写出其含义。选做部分:一千多年过去了,桃花源人的生活又将是怎样的呢?请以“再访桃源”为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1练笔。要求:1.想象要合理;2.字数在三百字左右。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作业,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板书的目的在于简明、清晰地反映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因此,我设计的板书重在突出对文章线索、语言赏析和主题理解方面,更加直观地再现了本课的要点。课标中建议:语文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要尊重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此建议,在教学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益。在课堂练笔环节,主要是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在知识链接环节,主要是教师评价为主,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合作探究环节,以师生共同探讨为主,教师不要轻易予以反驳和否定学生的回答。教学内容和形式,网络教学的运用拓宽了教学的渠道,图片资源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本课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桃花源记》是1非常优美的散文,即使是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读起来依然不应该有多大困难。但作为八年级所7/23学的第1文言文,我还是把识记理解文章的文言知识放在了首位。桃花源记教案一等奖【第二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记8/23和诗。(一)、自读课文1、要求——结合课下注释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2、组内核对校正字音。(二)、听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三)、朗读练习:要求:——组长组织朗读(形式组长依情况可齐读可轮流读)。——朗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四)、朗读展示——小组展示朗读成果。——全班齐读。(五)、预习检测: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便要还家()及郡下()刘子骥()诣太守()与外人间隔()(一)、疏通文意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不会的9/23做好记录。(二)、知识点归纳要求:小组内合作,归纳本课的文言知识点1.古今异义词:鲜美句子:古义:今义:交通句子:古义:今义:妻子句子:古义:今义:绝境句子:古义:今义:无论句子:古义:今义不足句子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3通假字便邀还家通,。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三)、教师解疑、点拨(四)、问题探究10/23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读后完成下题:第一部分(第1节):写。第二部分(第2~3节):写。第三部分(第4~5节)写。2重点研读第二部分:——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用原文回答)自然景象:生活情景:——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桃源人为何“不复出”?——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3研读第三部分——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4体会思想主旨:你还有哪些问题?(a级)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11/23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复前行,欲穷其林()④欣然规往()⑤诣太守()⑥未果,寻病终()(b级)阅读语段,答文后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缘:②俨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①渔人甚异之:②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23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b夸张c借代d对比5.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12/23描写?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c级)语言运用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教(学)后记桃花源记教案一等奖【第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