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的文字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南,这些是我找到的资料,在做PPT的时候,适当删减,保留主题就可以了,制作的时候尽量简单明了,然后重点部分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字来标注,那样讲解起来会方便一些,加油啊!!一、食品安全标准内容(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二、食品安全事件为何频频重演?多年生活在广州的东北人郑太太,这几天忙着向老家亲戚求教如何自己做面条、馒头、肉包。郑太太说,最近看到媒体曝光那么多食品有问题“只好尽量自己做”。郑太太的担心和烦忧其实与很多消费者一样。近期,国内发生的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刺激了人们本已敏感的神经,“瘦肉精”猪肉、上海染色馒头“牛肉膏”假牛肉、毒豆芽、石蜡墨汁造红薯粉等,其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无不来自食品中的外来“添加”,这不禁让人对谈“添加”而色变。非法“添加”问题其实也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最近,从国务院到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等相继发布和出台一系列通知和公告,全国掀起一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的旋风。与此同时,对非法“添加”者的惩罚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日前强调,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事实上,继2008年“三聚氰胺”地震后,我国已加码打击滥添加的违法行为,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频频出现,这不得不让人再次审视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问题食品添加剂市场随处可得记者连日来走访广州部分食品批发市场,在一德路的批发市场,各种“精粉”食品添加剂随处可见,在一家店铺记者看见货架上摆放着各种猪肉精粉、牛肉膏、羊肉精膏、猪肉香粉、火锅红油等各种精粉、提香剂、上色剂,售价从十几元到几十元。在网上购物平台,“只需滴入一两滴,一锅清水就能变成鲜美无比的高汤”的“一滴香”、鸡膏等增香、增味的食品添加剂也多有销售,价格从几元至150多元都有。记者看到,虽然有部分食品添加剂说明标签上标示有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不过有部分店家还会教买者多种“额外”的使用方法。比如使用量上,有店家称,为了增香,可放多一些。记者昨天在某知名购物平台上,还看到一网店专门销售适用于低档肉丸的专用香精,据该网店介绍,使用该香精后“不仅能提供优美的肉香,还能提供厚实的肉感。”并表示,“在高出品率的肉丸(出品率在300%以上)产品中,更能体现它的作用:可以达到与真肉媲美的口感和肉香。同时,还具有遮蔽产品中淀粉、蛋白等原料产生的不良气味的功能。”在广州一德路食品批发市场,不少商铺里都有各种食品添加剂出售,有些是增色的色素,有些是添香、增味的。据一位店主介绍,广东不少餐饮店、食品工厂都来此采购食品添加剂,比如有些烧腊店为了让烧味颜色好看,会来买胭脂红之类的色素;有些餐饮店,为了让鸡汤香浓,也会来买鸡膏等。当记者拿起一瓶色素产品问店家如何使用、放多少量时,该店家说,“没有标准,差不多就行了。”据业内人士透露,有部分食品添加剂企业还可根据食品企业或使用者需求,为客户度身制作“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包括为企业生产和研发违法、违规的“添加剂”,教授不合标准的使用方法。问题不良企业诚信缺失单一逐利广东仲恺农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白卫东教授指出,部分生产者、企业不自觉遵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素质极差”。他指出,像此次媒体曝光的东莞、中山米粉厂生产的石蜡墨汁假红薯粉,其中就有获得QS认证的厂家,“连他们都乱用添加物。”暨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傅亮也表示,很多厂家在利益的驱使下滥用添加剂,在卖相和口感上下功夫,如苏丹红、吊白块等都属于非食用添加剂,对食品安全和改善营养没有意义。“食品企业要加强道德责任意识,将人体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此,监管部门也有同感。质监部门有关人士认为,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企业,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差、道德诚信缺失第一责任人的违法背信,直接成为食品安全罪恶链的根源”。据广州一食品企业介绍,近年企业生产成本与日俱增,在原材料、人工、运输等成本大增,而由于竞争激烈,终端价格又无法提价,这使得部分中小企业不惜采取各种“添加”来省成本“最近广州知名连锁面包店被发现使用大量回收面包回炉再造,包括染色馒头,都是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对食品添加剂全程监管据了解,针对国内部分食品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添加的现象,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公告,决心严厉整治这种乱象。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将严打包括非法添加行为在内的多种违法行为,并要求卫生部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国家标准。副总理李克强表示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24日,国务院食安办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此前,人们普遍对我国相关法律对制造食品不安全者的惩罚力度不够。记者昨天从质监部门获悉,即将于5月1日实施的新刑法,就特别加大了对食品安全事故者的惩罚。广东商学院法学教授王学沛指出,对于食品监管,刑法的修正案也正在加强。“只有通过法律手段,向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施加更大的压力,通过他们将这种压力传导到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才能从源头和过程上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和规范流通,为食品安全构筑坚实有力的法律屏障。”他认为,中国应当效仿国外,建立或完善食品添加剂清单,并制定、完善相应的使用规章制度。有食品专家建议,借鉴国外的追溯制度,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流向,以及流向食品企业后食品企业的使用量、使用范围,以及使用食品添加剂后的食品流向的终端均进行全链条管理。广东仲恺农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白卫东指出,在国外有很多第三方机构和科研机构,加上政府部门一起监管食品安全,尤其是科研机构和第三方,他们对食品存在风险评估、预警进行很多研究,这些研究为保障社会食品安全提供很多有价值的经验。相关延伸食品添加剂≠不安全食品添加剂安不安全?近年来,多起食品安全事故的元凶均被发现是外来“添加”所致,这也使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抵触感。食品专家指出,合理、合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据了解,目前,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其中香料、香精类的最多,达到1800多种。陈永泉解释,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它本身具有可食性,不但对身体没有坏处,有时反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物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院士表示,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是非常谨慎的。只有经过实验证明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才能投入使用。食品企业只有使用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才是合理、合法的行为。现象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源于“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添加物,显然成为制造国内食品不安全问题的最大隐患。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永泉称,当前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主要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以及“造假”和违法使用添加物。●深度分析食品安全监管失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从已发生的事件中,可看出我国相关监管体制、监管方式还存在缺陷和漏洞”。不少专家指出,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改善。多头管理痼疾仍在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永泉认为,当前监管部门多头管理的弊端仍然存在,在管理食品安全方面,涉及的部门包括工商、质监、农业部、食药监等,多部门管理则需要多方协调和沟通,“国外先进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没有那么多部门。”据傅亮介绍,美国对食品的监管是一条龙管到位,肉、蛋、奶等食品都归农业部管,从源头到上餐桌一个环节都不放松。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分段监管的监管模式,对一个食品,在不同的生产和流通阶段会受到不同机构的监管,这些部门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这使得他们的职权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利于监管职权之间的协调“这样分散的食品安全监管,可能会导致部门之间食品安全监管职权冲突”。有业内人士指出,正因为多头管理,使有些地带成为管理真空。最近发生的毒豆芽事件为例,工商、质监、农业等扯皮说不归自己管。检测技术和标准滞后“我国监管技术、方法和相关标准体系有待加强!”广东仲恺农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白卫东认为,当前不少检测技术、食品添加剂研发都跟不上市场、社会发展。据介绍,在监管部门的抽查、检测中,对某种食品是否合格,检测项目主要是国家相关标准中允许添加的成分,而对于很多不允许添加的物质,监管部门的检测不包含在内,“国家规定不能添加的,就不检测,因为不在监测范围内。”而这样做,一旦食品中含有标准里不允许添加的其它物质,抽检时就往往检测不到。检测方法缺失、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也制约了监管。记者从此次卫生部公布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名单中发现,共有3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或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暂缺。其中,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有25种物质在检测方法一栏空白或者填“无”。22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中,也有12种在检测方法一栏空白或者填“无”。卫生部也坦承,针对部分物质需要研制测定方法。比如针对焙烤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馅料原料漂白剂,需要研制馅料原料中三氧化硫脲的测定方法。不过,省质监部门日前回应记者称,他们将通过现场巡查发现问题。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曾庆孝也认为,可以在现场审查中把关,比如看有没有使用记录等等,而且还可以寻找其他方法替代“国家也会再制定、再出台(检测方法)”。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虽然也表示检测方法会进一步完善,但他就强调,这不是根本要义,“食品安全不是靠监管、检测出来的,而是要靠过程管理”。他举乳制品为例,指出乳制品涉及的可能违法添加物或者易滥用食品添加剂有相当数量,如果都要进行检测,就要花更多的成本和时间,并不现实。小作坊监管法律缺失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食品安全高发群体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据陈永泉介绍,国家出现食品添加剂滥用的问题,主要是我国的小作坊比较多。据统计材料显示,我国10人以下的小作坊占到我国食品企业的80%—90%,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质监部门有关人士也指出,由于国情所致,包括流通、餐饮、生产加工等各环节都存在大量的小作坊,其中广东省内生产加工环节的小作坊就有6000家。据质监部门介绍,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具体管理办法由地方依法制定,然而到目前为止,监管链条的各个环节对小作坊的管理均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中国人民大学刘俊海教授称食品安全中的安全隐患有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显现出来,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要基于动态的食品安全监测和评估结果。添加剂买卖: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23日上午,记者以火锅店采购员工的身份,前往东门市场、府城培龙市场、金花市场了解情况。在府城培龙市场一家调味品经营店,记者向摊主表示要购买火锅底料用品,老板熟练地从柜台下面拿出了一袋标注为“火锅红”的东西,说真正的一锅辣椒底料火锅,需要几斤的辣椒油和植物油才能调成,成本太高,而用手中这些调料,只要拨一点放入就辣香四溢。记者在几家市场走马观花一圈下来,发现销售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店家不在少数:牛肉膏、火锅料、水果香精……价格在10几元至80几元,真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当问及这些东西的来源渠道时,大多数商家普遍守口如瓶,只表示“不是本地产的,上面印有QS标志,质量肯定是合格的。”但是说起销路,很多摊主如数家珍,培龙市场一位吕姓店主表示:主要是一些小的地摊店,特别是南航天桥大英路一带的四川火锅店,每天都有人来进货。至于水果香精,销路更是好,海口街头到处都是果汁店,用的多是水果香精,“一瓶水果香精才十多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