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023年美术教案春天通用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2023年美术教案春天通用4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美术教案春天【第一篇】1、进一步提高观察、概括、表现人物的能力。2、用泥塑的方法,立体、生动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3、发挥想像,使用各种材料制作立体人像。1、选择黏土或其它材料表现爸爸妈妈。2、初步学习泥塑的塑造技巧(搓、捏、挖、粘、揉、压等)。作品具有表现力,把握好动态、神情。一、资料赏析(部分图片说明)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的产物。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现代的艺术。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陶艺的起源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众多的艺术家和陶艺爱好者。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2/18跨度从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雕塑、泥塑、陶艺常用工具二、技巧操作通过前一课程的学习,继续激发学生对表现人物的热情。为爸爸妈妈做个雕像,多么亲切、多么难忘啊!1、确定给父母泥塑的内容和形式:是单人的、双人的,是站的、坐的还是运动的。2、泥土刚采来时是“生”的,要在手上反复的搓揉拍打,和匀水分、粘性加强变“熟”后才能使用。3、先用大块黏土做出概括性动态形象,然后用各种塑造技巧(搓、捏、挖、粘、揉、压等)加工细部。4、也可以将头部、身体、四肢分开做,再用泥浆把它们黏合起来。5、五官制作要符合人物表情,刻画要精致。6、添加饰物,使雕塑更加生动。三、作品展示四、作业设计要求1、仔细观察爸爸特征。2、先用大块黏土做出大概动态形象,然后用各种塑造技巧(搓、捏、挖、粘、揉、压等)加工细部。3/183、也可以将头部、身体、四肢分开做,再用泥浆把它们黏合起来。4、在接下来的`课上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来表现父母。五、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发挥创意来制作有趣的人物。有了上一节课的基础,同学们已经能够用绘画的形式很好地表现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本节课上同学们又有了新的表现自己爸爸妈妈的方法,所以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创作的热情比较高,能够大胆的想象,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并能够合理的利用各种材料使自己的作品丰富起来,整节课同学们都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美术教案春天【第二篇】《杯子变热了》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传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传导的基本特征: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并且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区分常见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确定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4/18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厨房中:做饭时,锅身、锅把会变热,炒菜时铲子会变热,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倒入热水的杯子会变热。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生探究热传递现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热传导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科学探究:能针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等。学生实验材料:5/181、铁架台、蜡烛粉末、方铝片、铜棒、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凡士林。2、材料袋内装铝棒、塑料棒、木棒、玻璃棒;烧杯、热水、茶杯、实验记录单等。教师演示材料:酒精灯、火柴,材料袋内装铝棒、塑料棒、木棒、玻璃棒,课件。探究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热的?一、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当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常常沏茶请客人喝,根据经验,当茶杯中倒入热水后,杯子会有什么变化呢?2、师:今天我们自己也来沏一杯茶,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杯子,以小组为单位,请你用手摸一摸杯壁,说说你有什么感觉?3、师:请一位同学,向杯中倒入热水,再摸一摸杯子,可以摸杯壁不同的部位,看看有什么变化?倒水时,要小心。4、师:好,停。倒入热水后,再摸杯壁,你有什么发现?生:杯壁由冷变热。/杯壁慢慢变热了。/杯子变热了。5、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板书:杯子变热了6、师:杯子变热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杯子为什么会变热?/杯子是怎样变热的?7、师:是呀!热在杯子中是怎样传递的?热在像杯子这6/18样的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热在物体中是怎么传递的?(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从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切入问题,自然的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吸取知识的原动力,从而激发了学生问题探究的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二、猜想与假设1、师:热在杯子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大胆猜测一下。2、师小结:也就是说热是沿着杯子从温度高的内壁传到温度低的外壁。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板书学生的猜测。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质疑和设计,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而要达成这种“异常活跃”的.效果,关键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舍得在这一步上花时间,不给学生任何限制,而是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作出尽可能多的贴近科学的猜测和设计。)三、制定实验方案1、教师出示材料,介绍凡士林、蜡烛粉末能熔化的特点,小组讨论,打算选用哪些材料?怎样做实验?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2、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交流,完善实验方案。7/18实验方案:a在铜棒上用凡士林粘住三根火柴棒,用酒精灯加热铜棒一端,观察热的传递过程。b在方形铝片上涂抹蜡烛油,加热圆形铁片的中心,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c在方形铝片上涂抹蜡烛油,加热圆形铁片的一角,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4、介绍酒精灯的使用。让大家说,一生做的方式,能让全体参与。5、在实验中,除了正确使用酒精灯后,还应该注意什么?6、教师ppt出示安全小提示。四、实施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五、展示交流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实验研究过程、发现的现象和分析得出的结论。2、师生总结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我们把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板书:温度高温度低热传导)(设计意图:为学生展示“自主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做的投入和扎实、思考的深入和全面,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示,共同提高。)8/18探究不同的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1、教师出示材料,提出问题:不同的物体传热本领一样吗?2、出示补充材料,如何比较它们的传热本领?3、学生汇报后,根据提示,进行实验。实验后再汇报现象。4、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铝棒的传热快;木棒、塑料棒、玻璃棒传热慢。看来物体都能够传热,只是它们传热的本领不同。我们把铁、铜、铝容易传热的叫做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板书:铁、铜、铝热的良导体7、生活中哪些物体是热的良导体?哪些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老师这儿有一个小资料。(师出示资料卡p47)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你了解了哪些知识?(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既使得前面设想得以验证,又让学生亲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是小组同学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与交流。在实验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六、拓展应用1、师: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就会选择相应的材料制作物品。请看下列物体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一说其中的道理。9/182、师:热的良导体好呢?还是热的不良导体好呢?生:热的良导体好。/热的不良导体好。说说理由。3、师小结:看来它们各有各的好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4、师: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请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课下完成一个小制作:1设计一个不烫手的、便于携带的杯子。2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七、说板书设计18、杯子变热了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温度高温度低铁、铜、铝热的良导体木头、塑料热的不良导体美术教案春天【第三篇】即墨一中刘青教材分析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美术的门类、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欣赏美术的经典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并10/18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鉴赏活动的特点。1、知识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概括和认识,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的基本特点所在。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鉴赏活动的特点。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接近美术、了解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1、教学重点:掌握美术的分类及特征,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2、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特征。一课时。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体验审美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课前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提前阅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欣赏视频:《梵高》。教师:请同学们谈谈梵高的作品美在哪里?我们如何进行欣赏?(教学构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11/18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此处第一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各抒己见之后我会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本课的学习。)1、美术鉴赏2、美术门类3、美术作品的特征(教学构想: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对比、演示法,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作品中认识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我充分考虑了鉴赏顺序的安排,以及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合理利用。)1、什么是美术鉴赏?欣赏齐白石的中国画《虾》和德国画家丢勒的油画《野兔》,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对美术作品的分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结合课前学生搜集的一些知识,课堂上学生自主讲解,教师补充。共同找出特点。通过对两幅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12/18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通过两幅作品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