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的教案【范例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爱莲说的教案【范例5篇】每位老师都需要教案课件,这是不可或缺的。现在大家可以开始编写自己的课堂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为了满足您的需求,合同范本网网友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编辑了名为“爱莲说的教案【范例5篇】”的内容丰富的文章。相信这篇文章会给您带来很多收获!爱莲说的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教学手段PPT展示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2.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四)迁移拓展(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五)作业小结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1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提问式,讲授式等多种方式,结尾运用。课型:教读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出示挂图,提问:同学们!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幅莲花图!(学生书前彩图对照)为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引导。)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深得人们喜爱。它很早就出现我国文人笔下。例如你们书中提到的《咏荷诗歌五首,就以不同的形式讲述了莲花,他们的作品中,莲花或与天真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可以这样说,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他是怎样赞美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板书课题)2、作家作品简介:提问:(意识学生把书翻到P202)请你们结合书中注释,说说有关作者的内容?学生从书中明确后补充: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补充: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中呢,建赏莲亭。作者也是在此赏莲的时候,触景生情,写下了本文。从中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提问:好!那么就请你们来告诉我,课题中“说”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是古文的一种文体。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爱莲说的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的1、知识: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2、能力:诵读能力;表达能力。3、德育: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4、重点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5、目标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上一课字词。(二)由检查预习导入新课。让学生读自己查阅的关于赞美莲花的文章或片断(5分钟)。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和作者),看他是怎样抒发对莲花的赞美之情的?(三)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作者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四)请听课文朗读的录音,给生字注音。(五)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理解文意。“甚”“蕃”“独”“予”“濯”“清涟”“妖”“蔓”“益”“净”“植”“亵玩”“隐逸”“鲜”“宜乎”(六)学生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七)分析课文。1、课文第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予独爱莲?①“我”为什么独爱莲?因为莲的形象和品质。莲有怎样的形象和品质?比喻了怎样的人格和气节?7个短语,让学生先翻译这7个短语,再说比喻意。教师归纳:文中对莲的描写包括7个短语,句句写莲,而又语语喻人。写莲的可爱形态,也就是写君子的高尚气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的是莲花的洁身自好,不以妖艳取悦于人。比喻了人既不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茎挺直独立,决不旁逸斜出。喻人的胸襟磊落,豁达正直,不结党营私。“香远益清”——写莲的芳香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而越发清香扑鼻。喻人的美德可以流芳百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亭亭玉立,纤尘不染,任人观瞻,而有凛然不可侵犯的风姿。喻人的庄重仪态,高尚气节,威武不屈,令人敬重。这7个短语从七个方面写莲,合起来描写莲的整体形象。充分说明了“予独爱莲”的原因。同时也为下一部分抒发感慨作了有力的铺垫。②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可听一句朗读录音跟读一句)③再引导学生开展背诵竞赛,3分钟背下的加分。2、学习第二部分。①第二部分写了什么?莲花的比喻意义。②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衬托手法。从菊的“隐逸”来旁衬;从牡丹的“富贵”来反衬。③概括莲花高尚品质的一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小结:本文采用以花喻人的写法,以“花之君子”一语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九)作业:192页二、三;默写全文。三、目标形成性检测内容,实施手段及方法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投影):可爱者甚蕃;濯涟清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回答: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7个短语)莲花的这些品质比喻了哪些人格?爱莲说的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掌握“蕃”“濯”“鲜”等实词的意义和“之”的用法。2、了解“说”的特点,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3、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重难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搜集“说”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二、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介绍作者周敦颐yí,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是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背景链接《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做南康郡守时,命人在官衙东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作者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3、关于“说”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蕃(fán)颐(yí)濯(zhuó)淤(yū)涟(lián)蔓(w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2、我会根据给课文划分出朗读节奏。点拨: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解释重点的词语。可:值得。蕃:多独:只。自:从。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过分艳丽。焉: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茎。香远益清:香气传的越远就越清幽。益:更,更加。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鲜:少。闻:听说。宜:应当。4、疏通文意。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四、布置作业:一词多义:下列“之”的用法和意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4莲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词类活用: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香远益清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第二课时一、合作交流,探究文章主旨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莲花的句子。你发现作者笔下的莲具备了哪些品质?点拨: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