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数学教案(最新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02024年初中数学教案(最新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分享的“2024年初中数学教案(最新4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初中数学教案【第一篇】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也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对于类似的问题有一定的学习精力、经验和感受,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知识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3.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能力目标:1.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2.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主动探究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2/10教学难点: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课前准备教具准备: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木框、白纸、剪刀.学生用具:白纸、剪刀教学过程设计分成四分环节:第一环节: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第三环节:新课小结第四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进入正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正方形第二环节讲授新课主要环节1呈现两种通过不同途径得到正方形的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2讨论正方形的性质3通过练习加强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4寻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5寻找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目的:1.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因此想得到一个正方形,可以在矩形的基础上强化边的条件得到,也可以在菱形的基础上强化角的条件得到。于是在课上呈3/10现这两种变化,为后面寻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2.由于采用了两种正方形形成的方式,因此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都可以从中挖掘和发现。大致教学过程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正方形的全过程.(演示)这个变化过程,可用如下图表示这个变化过程,也可用图表示你能根据上面的变化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吗?正方形的'性质: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是,它有几条对称轴?例题拿出准备好的剪刀、白纸来做一做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剪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折叠,想,剪切)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又是菱形,那么它们四者之间有何关系呢?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边形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们的包含关系如图:4/10此图给出了正方形的判别条件,即怎样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第三环节课堂练习教材随堂练习1,2第四环节课时小结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可比较如下:(出示小黑板)第五环节课后作业课本习题4.71,2,3.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给出正方形的判定定理。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明确判定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就采取了两种方式呈现正方形的形成过程,在直观上帮助学生认识了正方形与矩形、正方形与菱形之间的关系;在讲解正方形性质的过程中又再次强化了这种认识。通过层层铺垫,让学生明确矩形+邻边相等就是正方形,菱形+一个直角就是正方形,如何判定图形是矩形或是菱形,前面已经学习过,因此关于正方形的判定是需要一个条件一个条件“叠加”完成的。初中数学教案【第二篇】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前一单元中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教材通过一元二次方程5/10ax2+bx+c=0(a≠0)的根x1、x2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以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然后通过4个例题介绍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化一些计算的知识。1.学生已学习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是直观、形象的,他们所注意的多是事物外部的、直接的、具体形象的特征。3.在教学初始,出示一些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使他们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数,两根之差。2、能力目标: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6/10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2、难点:让学生从具体方程的根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述,以及由一个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与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种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ax+bx+c=0(a≠0)的两根是x1,x2,那么x1+x2=,x1x2=。问题6.在方程ax+bx+c=0(a≠0)中,a、b、c的作用吗?①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零,决定着方程是否为二次方程;②当a≠0时,b=0,a、c异号,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③当a≠0时,△=b-4ac可判定根的情况;④当a≠0,b-4ac≥0时,x1+x2=,x1x2=。⑤当a≠0,c=0时,方程必有一根为0。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分析、观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是在求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它深化了两根的和与积同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主要工具,必须熟记,为进一步使用打下基础。2.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索与推导,向学生展示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提倡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借此锻炼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中考中多以填空,7/10选择,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频率较高,也常与几何、二次函数等问题结合考查,是考试的热点,它是方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4.使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开阔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增强择优能力。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注意引导。初中数学教案【第三篇】(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投影仪启发式、讨论式(一)引入1如何计算:由此让学生复习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的根据、通分的法则以及最简公分母的概念。2如何计算:3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二)新课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8/10注意:通分保证1各分式与原分式相等;2各分式分母相等。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根据分式通分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将分式xx,xx,xx通分:通过本例使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大致过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让学生归纳通分的思路过程。例1通分:1xx,xx,xx;分析:让学生找分式的公分母,可设问“分母的系数各不相同如何解决?”,依据分数的通分找最小公倍数。解:∵最简公分母是12xy2解:∵最简公分母是10a2b2c2由学生归纳最简公分母的思路。分式通分中求最简公分母概括为: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出现的字母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取这些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初中数学教案【第四篇】9/10(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二)能力训练点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德育渗透点(四)美育渗透点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1课时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出示投影1)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生:2℃,-5℃,0℃.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10/10题).(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的画法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出示投影1)(1)原点表示什么数?(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的定义。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