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世界安全形势出现的新动向【城市建设学院、B1104班、1411110411、刘传奇、2011、10、14】当前时代,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未变,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增长严重受阻,大国力量角逐加剧,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局部战争与地区武装冲突此起彼伏,恐怖活动与海盗行为日益猖獗,领土主权与权益纠纷不断浮出水面,世界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此外,核问题僵局难破,国际军控与核裁军形势不容乐观,而大国开始在反导和太空两个战场展开新的战略角逐。典型的问题有:1、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此起彼伏,世界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不断。成为地区动荡的重要诱因3、核问题僵局难破,国际军控与裁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4、反导和太空优势争夺激烈,大国在反导和太空两个战场展开战略角逐5、非传统安全威胁扩展,国际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6、霸权主义仍然在蔓延、恐怖主义还是在威胁着我们。在如此大的压力下,世界的发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当前世界政治的形式不容乐观。(一)当前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特点第一,美国保持“一超”地位,“多强”获得发展。“一超多强”是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第二,在大国关系格局中,“一超”将受到“多强”的更大制约,但不会出现全面对抗,彼此之间既有矛盾也有共同利益。中俄、中欧关系将更趋加强,中美、中印关系将保持改善势头,中日关系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后曾经跌到谷底,安培晋三上台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是否有实质性的改善,还很难下精确的结论。第三,美国为维持“一超”地位,将继续企图削弱“多元”力量发展。美国在联合国采取实用主义立场,为削弱俄罗斯而加紧拉拢独联体成员国,通过日本对东亚区域一体化暗中牵制。第四,美国“一超”地位和安全利益受到的主要挑战并非来自其他大国崛起,而是来自国际恐怖主义的袭扰和自身错误决策的惩罚。这在客观上迫使美国与“多强”及联合国等保持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尽管“多强”发展迅速,“多强”之间在总体上呈现出合作的态势,但从目前情况看,“多强”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对美国在“一超”地位和安全利益上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因为“多强”中,日美联盟比较稳固,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上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自身的困扰。(二)未来国际政治格局总体走势其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与伊斯兰阿拉伯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将继续存在并可能加剧。美国继续通过“大中东计划”等方式在伊斯兰阿拉伯世界大力推行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而随着泛伊斯兰主义与伊斯兰复兴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进一步发展,伊斯兰阿拉伯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将不可避免地与西方世界之间发生对抗和冲突。其二,“一超多强”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中美关系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俄罗斯为避免“颜色革命”的蔓延和进一步受制于美国,将继续推进对华关系;欧洲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与中国合作的机会有所增多,与美国在中国问题上的分歧有所增大;印度将继续倚重美国,但在把中国作为对手的同时也会注意发展和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日本虽然更加靠紧美国,但也需慎重考虑与中国的关系。(三)主要政治力量的战略动向1、美国:战略调整新动向布什政府第一任期采取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首先在伊拉克投入试验,可伊战的沉痛教训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此前的外交战略,以赢得尽可能多的国际支持。争取盟友支持是重点。布什政府已经认识到,推行“大中东计划”,没有盟友的支持是不行的。进一步改善与欧洲盟友的关系,以获得它们的理解与支持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目标。目前,法国、德国等国已经同美国在“大中东计划”方面取得一些共识。此外,去年以来,美国进一步强化了美日军事同盟,推进了同印度的关系;还通过救灾行动,改善了美国在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民众中的印象。“铁杆盟友”的英国不会有动摇。让布什感到头痛的倒是美洲,美国在贸易问题和移民问题上分别与北南两个邻国发生不睦。稳定中东局势是关键。美国仍将密切关注中东,加大推动巴以和谈的努力。但巴以问题即使在美国的推动下双方重新启动“路线图”计划,鉴于耶路撒冷地位、巴难民回归和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等问题难度太大;更鉴于美国亲以政策不会改变,让以色列有恃无恐,不肯轻言妥协,美国在这些问题上都将难以取得突破。维持“一超独大”是终极目标。伊拉克局势的走向是布什推进外交战略关键点:如果伊局势继续动乱,甚至走向准内战,布什将身陷进退维谷的困境,近日萨达姆被判绞刑,引起伊拉克国内冲突加剧,最终结果会怎样,还是难以预料;而如果伊局势走向安全稳定,那将成为布什最大的政治资本,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也会复出。鉴于目前在伊拉克的处境和国内的反战舆论,在朝核心问题和伊兰核问题上,美国不敢轻言“动武”,从伊朗态度转硬和朝鲜进行了核心试验便可看出。因此,美国将更加倚重欧洲盟友和俄、中等国的配合,希望能借助多边外交和国际压力来解决核问题。当然,美国的外交策略向多边的调整绝不意味着其战略目标的改变。打掉朝、伊两国的核计划;推进“大中东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民主自由价值观”;巩固并维持美国“一超独大”的全球霸主地位等,这些仍将是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外交战略不遗余力追求的终极战略目标。2、欧洲:徘徊之中有进展去年以来,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面临严峻挑战:如《欧盟宪法草案》遭遇“滑铁卢”、伦敦“7·7”爆炸案、法国骚乱、成员国为2007年至2013年的中期预算吵得不可开交等等。不过,近年来,欧盟的外交活动非常积极。例如,欧盟与美国加强了战略协调,与中国开始了战略对话,在东盟地区不断推广其一体化经验,在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也在日益扩大其影响力等等。从总体上看,欧盟的经济在徘徊中有所进展。例如,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在经过近5年的停滞不前之后,终于出现了复苏迹象,让德国人开始重新找回信心,消费指数开始提升。波兰、捷克等新欧盟成员国今年的经济形势也将比较乐观。3、亚洲:对话合作是关键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亚洲前进的步伐不会放慢,因为对话与合作正在成为亚洲国家处理内政外交的主要手段。2005年以来,印巴关系大幅改善,中印关系取得进展,东盟和南盟各国更为团结,虽然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但寻求和解与加强互信仍是亚洲的主题词。印度和巴基斯坦新一轮和平谈判于年初在新德里启动,人们普遍对这轮谈判的结果充满期待。“中印友好年”已经从1月1日正式开始,一系列庆祝活动陆续登场,这些活动为中印进一步加强对话与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从而使两国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南盟峰会和东亚峰会刚刚闭幕,都为未来区域内加强对话与合作绘就了蓝图。中日、日韩关系因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陷入僵局,但随着新首相安倍晋三相继访问中国和韩国,陷入僵局的中日、日韩关系的“坚冰”正在破解。此外,作为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持续平稳高速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发动机”。印度有媒体评论认为,中印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合作的发展正在带领整个亚洲共同繁荣。4、非洲:发展形势趋乐观作为全球综合实力排名垫底的一个大陆,非洲并不甘心永居人后,而是积极行动,千方百计缩小与其它洲的差距,并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非洲数国竞相“争常”就是最明显的体现。虽然非洲国家对由谁“入常”存在分歧,非盟有关安理会改革的专门委员会尚未能协调好矛盾,但“争常”本身就折射出非洲要向外部发声和在多边外交场合扮演角色的战略意图。近年来,非洲虽然有局部的争端和冲突,但相对于爆炸声不断的伊拉克、形势起伏波动的巴以大地等,仍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正是由于政治形势的稳定、投资环境的逐步优化以及领导人在新的治国理念下对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整等,使非洲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今年,由于美国依然无法从伊拉克抽身、国际反恐等热点远离非洲,非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政治经济形势可望更趋乐观。当然,当前非洲面临的挑战也不小,如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文盲率高达2/3,外债高达3000多亿美元,3亿多人生活在日均生活费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等等。5、大洋洲:岛国面临四挑战2006年是南太平洋地区实施指导本地区未来10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太平洋计划》的头一年。从今年开始,太平洋岛国论坛16个成员国将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模式展开合作,也将在《太平洋计划》的框架下共同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实施《太平洋计划》的过程中,论坛成员国首先将面临发展经济、促进贸易的挑战。在论坛16个成员国中,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济发达外,大多数岛国的经济较为落后。为促进经济增长,摆脱落后局面,各岛国正在按照《太平洋计划》的原则着手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也将在《太平洋计划》的框架下,帮助论坛成员国建立和改善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从而推动各岛国经济走上正常发展轨道。第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论坛成员国所面临的第二大挑战。困扰太平洋岛国可持续发展主要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三大因素。为防止滥砍滥伐、滥开采和滥捕捞,论坛各成员国在新的一年里将在《太平洋计划》的框架下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有计划开发利用土地、森林、矿藏和渔业等资源,以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为遏制艾滋病给本地区人民健康和经济带来进一步的打击,论坛成员国将加强医疗卫生合作,共同抗击艾滋病。在教育方面,为了解决大部分论坛成员国教育经费不足和师资缺乏等问题,澳大利亚启动霍华德总理在第三十六届岛国论坛上承诺的教育计划--出资为南太平洋地区建立一所“澳大利亚技术、职业和贸易大学”,涵盖整个地区,形成教育网络。大学将统一实行澳大利亚教育标准,为本地区培养各类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人才。第三,根除腐败、廉洁执政的挑战。为了增进合作,促进发展,论坛成员国政府将把反腐倡廉、提高执政的透明度、责任感、公正性和效率列为工作重点,加强反腐败机构及司法部门的职能和作用。第四,加强法治,稳定社会秩序,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挑战。稳定社会秩序是实施《太平洋计划》的重要步骤之一。与此同时,《太平洋计划》还倡导各成员国团结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以保证社会稳定与进步。当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不断推进融入亚洲进程。澳、新两国努力加强与亚洲各国的政治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亚洲各国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争取其在亚洲的最大利益。6、拉美:“脱美”道路走多远去年11月在阿根廷召开的美洲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围绕是否重启美洲自由贸易谈判发生激烈争论,南北意见严重分歧,峰会无果而终。12月,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一项法案,计划在美墨边境之间修建一条长达1130公里的隔离墙,以阻止拉美非法移民偷越边境进入美国。这表明拉美政治向左转的趋势在继续,“脱美”倾向是趋明显。美拉之间的离心倾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有其深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根源。其现实背景就是拉美政治思潮向左转。近几年来,左派政党纷纷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执政。大部分左派政党上台后,否定上世纪9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改变过去一味亲美的外交思路,力图走出一条经济上更加自主、外交上更加独立的道路。二是经济联系的弱化。一方面美拉贸易联系对双方的重要性下降,亚洲成为拉美出口的新市场;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对拉美的兴趣减弱,投资目的地更多地转向亚洲和东欧。拉美在外交上能不能“脱美”,关键取决于它在经济上能不能自强自立。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拉美国家比较有利,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起,大部分左派执政的拉美国家经济形势都比较好,都有财力推动一些公共工程,提高社会福利开支。到目前为止,拉美左派执政国家局面都比较稳定,否定新自由主义、“脱美”甚至反美的思想在民意中占主流地位。另外,拉美一向被称为美国的“后院”,后院起火之际,西半球以外的势力会不会趁机进入美国的“后院”,是美国始终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美国一些右翼势力开始宣扬“中国进入拉美”、“中国殖民拉美”的论调。他们对中国发展道路上追求和平、互利、共赢的积极性视而不见,片面强调“威胁”,夸大所谓的证据,企图为其从总体上遏制中国的战略寻找依据。这种论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