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产教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策略2024/X/XX实践教学基地既是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路径和实践保障,更是促进民办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牛鼻子”。产教融合是新时期民办高校履行时代使命,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和必然选择。产教融合民办高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民办高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基于产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利用产业与教育的环境与资源,汇聚企业(行业)和民办高校深度参与到实训基地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系统设计教学管理、绩效考核、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系列制度,进行实验实训教学、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服务等的实践性教育基地,以形成共同投入、建设、管理和资源、人才、成果互享的双元主体以及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协调发展的共建共享教育生产模式。产教融合民办高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要以“校企融合、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以提供优质的教学实训环境为目的,将关键放在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结合上,把学校解决不了的生产技术问题交给企业,企业难于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交给学校,双方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从根本上实现产教融合。要积极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协同高效、风险共担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凝心聚力、资源优化、协同创新的发展合力。产教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策略产教融合“产业是支撑,教学是核心”;校企合作“学校是龙头,企业是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产教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要围绕全要素参与育人、全过程协同育人、全方位融合育人,剖析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成功路径,聚焦产教融合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进行体系化设计,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有机衔接。全要素参与,构建实践教学创新体系聚焦产教融合,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平台,打造专业技能知识与综合运用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框架,构建科学动态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依托学校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面向全体学生,以公共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构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社会公德与人际交往能力。充分调研、分析相应行业特点和岗位能力要求,依托专业实验室、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和专业课程,与企业联合共建课程内容中的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符合专业能力目标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加素质拓展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在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及教育认知规律融合基础上,建立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内容和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以及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与企业生产真实过程高度对接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依托虚拟仿真教学实践基地和仿真模拟、综合实验、综合设计、综合制作、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将专业群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全要素对接,模拟企业工作情景、仿真工作过程,构建模拟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校内、外基地有效合作,互通互融,共同策划,让教师与学生实现双重角色互换,让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与生产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轨,在实践的过程中懂得真知、掌握技能,在掌握真知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达到“学、练、用”三者合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使教师和学生获得真实的实践效果。。民办高校应在借鉴的基础上,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作为培养企业急需的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全渠道出击,合理筹划建设资金综合运用多种筹款方法和策略,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民办高校大多为企业主办,而且学校董事会主要成员也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位,有企业主办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依靠人脉资源和职位关系,积极向企业融资。充分利用政策,争取政府、银行、金融机构等支持。同时,设立配比基金,吸引更多捐赠;汇聚校友优势资源,开展校友之间的众筹;开展冠名捐赠,组织小额捐赠,提倡合作捐赠,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捐赠,支持捐赠方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争取政府配套支持,做到社会筹资与“政府化缘”相结合;利用学校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创造价值,自食其力,发挥聪明才智与努力创造财富。拓宽渠道实现多元创收。通过创特色、建品牌,不断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声誉,吸引生源,增加学费收入;通过产、学、研结合,为社会培训人才、提供咨询和服务、通过科研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困难,收取报酬形成教育经费的补充。鼓励老师科研创新,将科研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经费收入。高效利用有限经费。加强过程监控控制建设资金流向、投资和使用情况,杜绝资金流向混乱和虚假的现象,确保资金的合法和合理使用;根据项目实施的重要程度,将大部分的资金优先提供给急需资金的项目,避免“撒胡椒粉”,有效尽早的体现资金的成果;基地建设资金要保障每个专业的基本实践教学所需,用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各专业的基本基地建设,着重先发展有特色和主要专业的基地建设,再扩大其他专业的基地建设。针对性地对实践设施做出改造和更新,对验证性的实验基础设施,一定要结合能力模块展开布局。加强经费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是实现经费合理使用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经费的保障机制,很可能资金就不能够有效使用。经费的使用需要在开始时就要做好详细的规划,详细记录总预算以及具体的花费,将经费建立在合理、按需、有计划等开支上,从最基础开始,建立一条良性发展的经费使用渠道。经费的管理要随时进行监督,随时检查,随时跟踪经费使用的情况,确保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基地的建设进度在可控制范围内。如果发现经费使用不当,要及时提出弥补和改进的办法,对于逾期未改正,或者改正不彻底,应该加重对问题的考核。全链条覆盖,推动基地建设提质增效教学实践基地是人才链、创新链、资源链、产业链的交汇点,也是教育人才与市场行业需求、教育理论与技术革新需求、教育公益与经济效益需求的重要结合点。一定程度上,教学实践基地应当是院校建设的突破口和创新点,能够有效覆盖教育协同发展全链条。现代化的民办高校要从新时代民办高校发展诉求来统筹看待基地这一整体,改变单一维度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对参与主体、建设模式、利益划分、目标设定和环境营造等多个要素进行优化调整,多主体、多资源协同建设,打造共建、共育、共享、共管协同治理模式,推动教学实践基地高质量建设发展。设定吸收资源的标准和门槛,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特别是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参与到实习实训中来,利用市场资本、创新技术、先进经验、高端设备、优秀管理模式和人才等多要素参与基地共建,体现基地的规范性和品牌化;基地建设的主体选择要有所取舍,要适应和契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注重同新时代民办教育,特别是新行业、新业态发展需求相适应,注重同新时期实习实训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习诉求相适应,避免在共建过程中自说自话,难以实现深度合作。从基地建设实践看,无论是以教育教学为主体,还是以生产创新为主体,抑或以公共服务为主体,基地都必须尊重参与各方的基本诉求,要多方共有,深度融合,联合培育。要将基地建设参与各方的基本诉求作为教学实践的最终评估指标,科学设定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各方参与日常评估、专项评估和年终评估;根据学生的基本诉求将对职业发展的认知实习和岗位实践相分离,由学校或者行业组织承担认知实践,由企业提供岗位实践,确保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高质的教学实践岗位。基地建设是适应产教融合深化发展、民办高校创新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教育、人才、产业、技术和知识等各类要素相互融通的重要途径。要加强资源收益的共享和成本风险的分担。运用股权合作、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多种方式引导行业优势企业和骨干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利益共担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加大基地运行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设置,分类制定灵活管理的财务制度。加强对各类资源的统筹管理,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教学实践品牌。注重优势专业与特色产业的有机结合,根据所处地域的行业特点和优势产业布局,做好各类资源的快速周转和平衡利用。要加快建立教学实践信息共享平台,对接企业用人需求、职业政策导向、民办教育信息,形成多平台数据一致、信息流通。产教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要高度聚焦市场主体的前沿诉求,围绕教学实践基地的现实成果,拓展成果转化推广渠道,形成多方位、宽路径、全链条的承接转化平台,确保现实成果能够第一时间落地生效;要开展提前预判和充分的调查研究,加强对市场主体所思所想、现实困惑的研究,对时代发展对职业定位和职业前景的影响进行分析,适应当前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兴行业跨界创新的态势,主动融入行业发展、主动对接职业发展前沿、主动统筹理论与技能创新,做到技术先进、理念超前、理论扎实,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做到协同推进。民办高校的现代化建设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中,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方向必须始终和国家职业发展、市场行业发展、学生职业成长相匹配。要夯实学生的理论根底,加强其职业发展规划、拓展其知识视野,避免由于对技术技能更为看重而盲目服从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技能要求、文化标准。利用综合信息公平共享平台,构建健全完善的联席机制和共建共管机制,做到对前沿技术的普及、人才供求的变化、学术成果的推广及时跟进,将市场信息与院校信息顺畅接驳。全方位发力,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产教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学实践基地,需要投资于人力资源,特别要打造“双师型”、“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并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加教师数量。注重人才的吸纳,突出有限资源,通过引进、吸纳和内培等方式将重点学科和专业的教师问题首先解决。结合校内外培训和自助培训,打造即可以从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又能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的教师。同时,根据学科专业的需要,聘请有关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教师,以弥补缺乏专业教师的经验。通过完善兼职教师管理规定,采取师资共享、柔性引进、项目合作等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聘用优秀人才。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原则,聘用企业高技能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行业精英为兼职教师,并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安排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优化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团队,构建教师到企业现场顶岗实践、企业技术专家能手到学院任教的教学实践基地教师交流双向机制,将科学研究思维引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实现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实验实训课堂内容与实际生产岗位的无缝对接。鼓励在校学历水平不高的教师继续深造,支持“双师型”、“双能型”教师到高水平一流大学进行访问、研习、进修;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参与科研与技术开发;通过多种柔性方式引进具有企业背景的实践教师,优秀的实践教师可以先聘任较高一级的职称,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再进行对应的职称评定;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有利于教师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津贴待遇等方面进行倾斜,增强实践教学教师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提高实践教学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岗位稳定性;通过实施教师培养专项计划,科学设岗,明确职责,改善待遇,吸引实践能力强的专任教师转岗或兼任实践教学任务。建立兼职教师管理相关办法,优化兼职教师资源库,动态调整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比例,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前培训和在岗定期培训,确保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注重实践教学青年教师培养。采取导师引领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并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从事企业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工作,更新知识结构,增加实践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融合程度;制定青年教师考核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和听课的方式,确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水平;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师技能大赛和教育教学大赛,提高教师对实践课程理解、组织和掌控能力,组织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在专业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