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消费观念也逐步由“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近年来,由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但农村的食品安全仍不乐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如何真正地深入农村,如何真正地在广大农村的每个角落营造安全卫生的消费环境,值得我们每个食品监管人员思索。一、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在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环节还有不少问题存在:1、在食品种养殖环节方面:一是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性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二是畜禽等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和疫病防治问题;三是来自环境中的污染物。2、在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方面:一是小作坊问题普遍。目前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172家(有证有照),规模以上(500万元)的企业只有19家,存在很多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很多是前店后坊、现做现卖的小食品加工企业,相当一部分缺乏有效监管和严格的生产标准,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经营管理落后,设备设施陈旧。有的粗制滥造,以质次价廉的食品冲击市场;有的贪图私利,偷工减料,非法使用劣质原料,制售伪劣食品;有的冒用知名品牌的商标和包装。2007年3月工商部门就查获14182公斤假冒稻谷。这些冒充假冒稻谷正规厂家的产品,误导消费者。二是添加剂不合格或滥用添加剂。一种情况是把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工业原料等添加到食物中,另一种情况是滥用或超标使用添加剂。三是食品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一些企业为了牟取暴利,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主要原料不达标,使得食品应有的营养价值降低,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安全。3、在食品流通环方面:一是包装类食品标签不规范。有的产品名称不规范,有的产品没有标注净含量等。二是过期食品的市场占有率高,主要是一些经营户将已过保质期的食品重新包装、更改出厂日期后,再次推向市场,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危害。三是酒类市场假冒名牌现象严重。4、在食品消费环方面:一是全县农村学校食堂卫生差,饮食安全令人担忧,主要是农村学校食堂硬件投入不足。二是街头饮食摊点食品质量没有保证。饮食摊点等街头食品经营场所广泛分布在街道、小区、学校周围,其设备简陋,无餐具洗涤消毒设备。绝大多数摊点没有卫生许可证,其从业人员的卫生操作习惯差。且大多设于路边等人群较集中场所,食品容易受到污染。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农村食品安全令人担忧,假冒伪劣商品得以长期存在,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农村消费者“偏爱”便宜食品3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及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农村群众收入有限,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只要能好吃好用不危及身体,不管是哪里生产哪个牌子,便宜就行。因此,价格因素便是他们在选择商品时首先考虑的,买东西看价格已经成为了农村的消费习惯。(二)假劣食品由城市“流向”农村随着城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及消费者意识的提高,致使一些“三无”、过期、不合格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普遍流向农村市场。由于农村消费能力薄弱,利润微薄,一些大型、正规、集团型超市无意进驻,农村流通领域经销食品的经营主体主要变为集贸市场、个体副食品商店、小食品批发部,上架销售的商品也极为低档;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销售发票;经营者进货时也顺应农村消费畸形需求,假劣食品混迹其中;同时由于农村食品销售流转速度较慢,周转周期过长,存储条件差,变质过期往往成了农村食品的常态。低级的市场业态为假冒伪劣提供了温床,农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受害者,也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三)经营者和消费者食品卫生质量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农民缺乏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硬件设施简陋,环境卫生较差,杀菌设备和卫生防尘设备等卫生消毒设施空置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空禽、家畜宰杀前不检疫,宰杀后加工、贮存不当,都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目前我县共有4农村小店2747家,“小、散、低、乱”是其普遍特点,即规模小、分布散、意识低、秩序乱,经营者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商品知识,卫生意识较差,经营的商品互相混杂,因而存在很大消费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面对不洁食品,面对肮脏消费环境漠然处之,麻木对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这说明农民消费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四)农村食品监管力量薄弱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职责交叉,同时监管部门内部存在人员缺、经费紧、设备少等问题,农村执法力量十分薄弱,使假冒伪劣食品容易流入农村。另外,在农村查处案件取证时也往往缺少足够的凭证和证据,使销售假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得不到发现和应有的惩罚。三、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对策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监管人员,面对广阔的农村食品市场,要维护好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消费安全,履行好我们的职责,不再使农村食品市场成为监管的盲区,管理的软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一)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强化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应该将消费维权的力量重点放在转变农村消费者的意识、思想观念上。各监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引导农村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5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辨别常见劣质食品的能力,不购买、食用劣质食品。(二)经常性巡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整顿农村食品市场。对农村食品安全整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长期的日常巡查计划、专项巡查计划,要按照各个环节,突出监管重点,对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进行整治。结合“三网”建立,发挥食品各监管部门举报电话作用,对制销假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充分运用现行的监测体系、检测仪器,开展对农村食品市场上市商品的快速定性检测,并通过媒体对检测结果进行公示,为消费者及时提供警示信息。(三)要求农村食品经营单位建立严格准入制度,把好进货验收关,对过期、变质、假劣食品进行自我设防,对经营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把关,把问题食品进入市场的道路彻底堵死。我们要学习大型商场实施准入工程的经验,并分阶段向农村小商店、小超市推进,建立商品进货验收档案、台帐备案制度和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构建比较完备的食品经营信用体系、备案机制,在机制上、源头上,加以督促,逐步提高农村食品质量水平,较好地实现监管目标,培育经营者的良好信用和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系数,在源头上把好关。(四)倡导“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理念。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在经营户中开展法制、信用教育,增强农村食品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商品质量意识,宣扬食品6安全的重要性,大力开展“文明个体户”、“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并利用消费者协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食品消费中带有突出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发出消费警示,并公布问题食品名单,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经营氛围,构建以经营者自律为主体的食品经营者自律体系,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培育农村食品诚信经营和建立消费安全环境。(五)加大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继续加强农村食品各个环节的整治,严格审查食品《卫生许可》的发放,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积极培育食品“放心店”,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加强对奶制品、豆制品、饮料等10大类重点品种食品安全的监管等。通过对食品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大打击惩罚力度。(六)大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放心店”建设,完善配送制度,发挥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点、监管和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及时受理和处理农民消费者投诉、申诉和举报,为农村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