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教案_旅夜书怀教学目标【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6《旅夜书怀》教案_旅夜书怀教学目标【精编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旅夜书怀》教案_旅夜书怀教学目标【精编4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旅夜书怀》教案旅夜书怀教学目标【第一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结合高考考纲,熟悉意境题、炼字题的答题步骤;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诗歌语言,诵读诗歌,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学生展示预习问题,老师点评、补充;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在检测训练中再次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2/16诗中反衬、反语和比喻辞格表现出来的沉郁风格。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问题探究法。1课时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知人知世据意推志(展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抓住)--意象意境思想情感1、题目与诗句怎样对应?2、通过“旅”字看背景:“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3、通过“夜”字察实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诵---意象---想象和联想----意境-----明情。1诵读2预习成果展示a、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3/16b、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感?c、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可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阔大的景象,那诗人到底要写的是孤独还是阔大?3前四句小结写“旅夜”:“夜”,点明泊舟时间;写诗人“夜”晚所见景色。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雄浑阔大、宁静孤寂的江边夜景。寓情于景——孤独、凄苦。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两句话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历来传诵的名联。你认为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旅”字看背景;通过“夜”字察实景;通过“书怀”悟实情。2、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直抒胸臆,比喻。1、再次诵读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2、结合学过的诗歌,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4/16《登高》这首诗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的?《登岳阳楼》这首诗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的?3、总结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顿挫”--主要指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1、小练笔:杜甫,我想对你说…....2、阅读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赏析第二联或第四联。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旅夜书怀》教案旅夜书怀教学目标【第二篇】一、课前检测(3分钟)二、讲析课文1、情境导入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上,杜甫被推崇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被5/16后人所推崇,忧国爱民的思想内容为后人所敬仰。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细腻,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磅礴,杜甫展现给我们的是多样的精彩。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歌有(春夜喜雨、春望、望岳、前出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蜀相、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戏为六绝句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的又一首律诗《旅夜书怀》。2、写作背景:公元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不知这一生的飘泊何时是了。在一个微风习习的月夜,一叶扁舟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的岸边,从船上向四周望去,原野是那样广阔;再看月光下的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诗人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不禁心潮澎湃。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得以施展,年过半百却还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想想自己究竟像个什么?不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嘛。3、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边读边看诗歌注解,正音正义,初步感知内容。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写得沉郁孤伤,前两联写旅夜风景,情在景中,要读出此中情味。第一联渲染出孤寂的氛围,6/16宜读得轻而稍缓;第二联描绘大自然苍茫壮阔的气势,宜读得更缓一些,顿挫更分明一些,声调提上来一些;第三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后半生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读得时候要将感情色彩带进去,要读出压抑感;末联语调平和下来,语速减缓,“天地”之后稍顿,然后平平地送出“一沙鸥”三字,读出“余音绕梁”的效果,让听者展开联想,感受作者的孤独伤感乃至悲愤。前三联节拍为二二一式,末联则是二一二式。4、小组讨论,学生鉴赏研究(独立鉴赏)读好诗,如品槟榔,初时味涩,反复咀嚼,方能品出其中妙处。下面,请同学们独立鉴赏这首诗歌,主动思考,找出问题并记录下来。5、全班交流(提出疑问)①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宁静而又冷寂的江边夜景。后四句抒发了老诗人不得志的悲愤与失意痛苦之情。②首联描写旅夜处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一个孤舟夜泊的旅夜,岸上细草微风,江上一叶孤舟,诗人依岸而宿,就舟而居,融情于景,营造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这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③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以乐景写哀情。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7/16涌动,大江滚滚东流。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写出了景色雄浑阔大,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也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④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立意至为含蓄,含蓄表现在哪里?这是正话反说。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说“应”当,本是不应当,这就表现出诗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⑤“天地一沙鸥”中的“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①反衬。②以地之大反衬出沙鸥之小,又是孤零零的一只。③表达了诗人漂泊孤寂的痛苦之情。三、总结诗歌1、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后一层直抒胸臆。抒发了老诗人不得志的悲愤与失意痛苦之情。2、在艺术技巧上,突出的一点是情景相生——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前面写景,写宜于表达诗人情感的景物;后者抒情,不是抽象地抒情,而是在抒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8/16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四、补充练习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其中一个“欲”字,运用修辞方法,赋予花朵的特点。映衬拟人摇曳多姿2.这首诗的景和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用艳丽灿烂的春光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深厚,别有韵致。总结与消化整理(2分钟)《旅夜书怀》教案旅夜书怀教学目标【第三篇】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初步掌握欣赏写景诗的方法,建立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初步掌握写景诗的欣赏方法初步掌握写景诗的欣赏方法吟咏,赏读相结合,讨论、讲析相结合问题探究法一、情境导入9/16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上,杜甫被推崇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被后人所推崇,忧国爱民的思想内容为后人所敬仰。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细腻,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磅礴,杜甫展现给我们的是多样的精彩。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歌有……(学生七嘴八舌背诵)。下面,让我们从《春夜喜雨》忆起,回顾杜甫留给世人的一首首佳作(春夜喜雨、春望、望岳、前出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蜀相、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戏为六绝句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的又一首律诗《旅夜书怀》。二、自读课文(一读)首先,请同学们边读边看诗歌注解,正音正义,初步感知内容。三、教师引导(背景)公元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不知这一生的飘泊何时是了。在一个微风习习的月夜,一叶扁舟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的岸边,从船上向四周望去,原野是那样广阔;再看月光下的10/16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诗人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不禁心潮澎湃。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得以施展,年过半百却还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想想自己究竟像个什么?不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嘛。四、(教师范读)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背景听老师朗读这首诗歌,仔细体会诗人的沉郁心情。五、教师引导(诵读技巧)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写得沉郁孤伤,前两联写旅夜风景,情在景中,要读出此中情味。第一联渲染出孤寂的氛围,宜读得轻而稍缓;第二联描绘大自然苍茫壮阔的气势,宜读得更缓一些,顿挫更分明一些,声调提上来一些;第三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后半生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读得时候要将感情色彩带进去,要读出压抑感;末联语调平和下来,语速减缓,“天地”之后稍顿,然后平平地送出“一沙鸥”三字,读出“余音绕梁”的效果,让听者展开联想,感受作者的孤独伤感乃至悲愤。前三联节拍为二二一式,末联则是二一二式。六、学生再读(二读)请大家根据诵读提示再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更读出沉郁的意蕴。找两个学生来读,进行简单评价。下面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首诗歌,直至背诵下来。学生齐背。11/16七、学生鉴赏研究(独立鉴赏)读好诗,如品槟榔,初时味涩,反复咀嚼,方能品出其中妙处。下面,请同学们独立鉴赏这首诗歌,主动思考,找出问题并记录下来。八、小组讨论(自问自解)以前后桌四人或六人为一学习小组,互相提问,互相释疑。本小组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一会提交全班交流。九、全班交流(提出疑问)一个组一个组提出疑问,由其他同学解决,仍不能解决的教师引导着释疑。1、本诗写于旅途之夜,哪些词可明显地看出他的孤单寂寞?参考解说:“细”、“微”、“危”、“独”、“飘”、“一”等字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孤单与寂寞。2、分析首联中“细草”和“孤舟”两个意象的'作用。答: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