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面塑》教学反思_民间面塑课美术教案【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0《民间面塑》教学反思_民间面塑课美术教案【精编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网友分享的“《民间面塑》教学反思_民间面塑课美术教案【精编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民间面塑》教学反思民间面塑优质课美术教案【第一篇】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橡皮泥、牙签等课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二形象回忆作品赏析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课件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2/10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三小组探究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扎眼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动手操作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三自主创作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四互相交流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3/10五课堂延伸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教学反思:受到自治教具的启发,我鼓励有条件的家庭用面粉、凡士林和水粉色自制捏面人那种面。因为这种自制的彩泥手感好色彩鲜艳,关键是量大。孩子们喜欢,制作效果也不错。《民间面塑》教学反思民间面塑优质课美术教案【第二篇】了解面塑这一民间艺术的形式、历史、特点。能用面塑的基本技法捏塑简单的动物或植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欣赏艺术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在捏塑过程中感受面塑材料的特性,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巩固运用泥塑的团、搓、捏、接、压、印等的技法基础上,进一步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面塑中,了解体验不同的技法,并学习新的技法。在创作中体会到面塑作品淳厚质朴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立体造型的美感。掌握面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的基本技法。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法,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景制4/10作出各种色彩谐调、造型有趣的面塑作品。1、学生自备图片、书籍等相关资料,可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形象。2、面塑作品。3、塑刀、剪刀、梳子、擦手油、牙签、彩色卡纸或白板纸、瓷盘等。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1请一学生参与教学:演示学过的泥塑技法。2揭示课题。观察、回答。团、揉、搓、捏、粘……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激发学习积极性。2、组织研究,体验发现。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自备的资料,寻找、总结面塑艺术的形式、历史及特点。2演示技法:搓、碾、捻、拧、剪等面塑技法。演示制作面塑动物的步骤。小组交流学习,语言表述寻找发现的知识。观察、学习,尝试、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研究思考。3、引导创新,应用实践。5/101引导学生选择创作素材(动物或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2引导学生观察所要创作的形象外形、色彩、装饰等。3引导学生根据形象内容选择适当的技法进行创作。4根据学生制作程度,引导学生,进行示范。5发现创新作业,及时展示表扬。鼓励大胆构思,进行创作。个体思考,小组讨论。动手创作。进一步加工自己的作业。相互参观,研究学习。学生制作,感受面塑材料的特性,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4、作业展示、讲评。1引导学生评价作业。2小结。相互参观、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评价能力。5、教学延伸。欣赏面塑作品。1名家作品2学生作品欣赏,学习,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学生喜爱这种老北京的传统工艺,并亲手制作了面塑,作品色彩艳丽、造型美观。《民间面塑》教学反思民间面塑优质课美术教案【第三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6/10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应会: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橡皮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面塑的玩具,请学生欣赏面塑作品。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3、出示课题(三)讲授新课1、让学生看书,请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7/10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四)评价关于作品造型设计方面,色彩搭配方面。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拿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五)拓展请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艺术,写一份观察短文。《民间面塑》教学反思民间面塑优质课美术教案【第四篇】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面塑实际上是馍,它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各种人物、动物等造型。其制作材料简便易得,制作灵活方便,色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配,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寿辰生日以及其他喜庆时日,都少不了面塑的点缀和烘托。因此,在生活中,幼儿往往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面塑作品,那些色形俱佳的面点常常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尝一尝、做一做的欲望。在小班,开展《面塑》活动,应以幼儿对面塑活动的兴趣、情感及过程中方法、习惯的培养为主,重视区域8/10自选活动的开展和指导,引导幼儿通过欣赏面塑作品、观看艺人表演、学习童谣以及尝试揉、团、捏等操作活动,感受面塑活动的乐趣并产生喜爱的情感,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表现能力的发展,使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1、通过欣赏面塑作品及观看民间艺人制作等活动,初步感受面塑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色彩,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2、初步认识一些制作面塑的简单工具,了解其制作的过程和方法。3、了解面的可塑性,尝试用搓、团圆、压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塑造活动,体验想象和表现的乐趣。4、喜欢面塑活动,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把面泥按颜色分放、收拾散落的碎泥等)。序号活动名称主要涉及领域组织形式1面泥真好玩艺术区域、分散2好看的面塑9/10社会区域、分散3我看叔叔捏面人社会、语言、艺术集体4童谣《捏面人》语言集体5我学叔叔捏面人艺术集体6我们的面塑展艺术区域、分散(1)小墙饰:①幼儿收集的有关面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②幼儿与捏面人艺人共同捏面人的照片;③捏面人的步骤图;(2)展览:①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面塑作品和图片;②捏面人的艺人制作的一些作品;③幼儿自制面人的展览;(3)区域:分阶段提供各种颜色的面泥以及模具、牙签、10/10小棒、豆子等辅助工具;(4)游戏:《面点屋》。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