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设计思路_观潮教案第二课时【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观潮》教案设计思路_观潮教案第二课时【通用4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网友分享的“《观潮》教案设计思路_观潮教案第二课时【通用4篇】”,欢迎参考下载分享,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观潮》教案设计思路观潮教案第二课时【第一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课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朗读课文,将视频传送至班级微信群,布置学生观看2/20钱塘江大潮视频。媒体应用说明:本环节教师通过微信收集课前相关的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环节提前到课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追逐一场水的盛宴。板书:观潮(指导书写“潮”)(齐读课题。)运用希沃中的汉字功能学习“潮”。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出示学生预习时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听,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检查生字读音情况: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课件依次出示词语:依旧笼罩薄雾蒙蒙霎时横贯恢复3检查多音字情况运用希沃动画功能,色差功能检查生字词。4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3/20么吗?相机出示思维导图: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5游戏: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运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超级游戏,进行辨认。三、朗读感悟、发展语言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呢?2.自由练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水的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把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练读。)3.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情况依次出现课件内容:出示课件内容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板书:闷雷滚动运用音频,让学生听听闷雷的声音,感受潮来时的声音之大。作者用“闷雷滚动”形容潮水的声音,真是太形象了。我们一起读出大潮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学生齐读。)出示课件内容二: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4/20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东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是怎样沸腾的呢?我们一起来表演看看。(学生用欢呼、尖叫等各种声音来表示。)板书:一条白线这就是沸腾,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能形容这种场面,能找到吗?能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吗?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内容三: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板书:横贯江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在黑板上拖曳图片,感受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的过程,相机理解“横贯”。读出这种感觉来。出示课件内容四: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条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你从这句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两丈多高优多高?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板书:白色城墙分男女比赛读。5/20出示课件内容五: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板书:白色战马山崩地裂喜欢这句话的举手。老师也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要读好它还真不容易,下面我们大家再准备准备,待会来比比赛,看谁能读出这种气势。指名读,评价鼓励。师:你为何把山崩地裂读得那么重呢?生:因为这体现了潮声很大。师: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战马。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读?(指名读)师: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壮观的景象吧!(生齐读)师:你们入情入境的朗读让我仿佛(播)看见了这白浪翻滚飞奔而来的情景,听见了这千军万马奔腾的声音(播放声音)。那一浪推一浪的样子(播),让你想到了什么?生:那气势活像千军万马发动进攻时,马不停蹄、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情景。(理解齐头并进)师: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6/204.出示钱塘江大潮视频,边看边想,你想起了课文中那句描写潮水的句子。这样壮观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运用动画功能,放大镜功能,明白潮水形成的原因。6、练习背诵:这么优美的词句,这么精彩的段落,你们愿意将它背下来吗?你可以根据板书背诵,也可以根据这些表示描写顺序的提示语来背诵,老师还可以提供录像帮助你背诵……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自由背诵,指名背诵,根据录像背诵。7、提示语练习背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顿时()。过了一会儿,()。那条白线()。再近些,()。浪头越来越近,();那声音()。运用图层,进行提示背诵。五、拓展作业1、把潮来时的景象讲给爸爸妈妈听。2、收集有关钱塘江的文章、图片,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交流。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观潮》教案设计思路观潮教案第二课时【第二篇】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7/20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目标①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一课时1.导入新课。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2.认读。1读准字音。艨()艟()倏()泅()舸()雉()8/20溯()僦()绮()溢()2读懂词义。①同义词释义联读。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②生词释义点读。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3.研读。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观潮》教案设计思路观潮教案第二课时【第三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9/20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二、引导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检查交流。1、这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10/20(一)读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问:这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3、指名读句子。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1、学生自学。2、交流讨论。(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11/20(5)指导朗读。(四)讲读第四段。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2、交流讨论。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四、巩固生字新词。五、课堂练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3、练习背诵第三段。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板书设计:声形12/20潮来前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11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恢复平静水涨船高《观潮》教案设计思路观潮教案第二课时【第四篇】《观潮》是1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13/20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三)以“读”促思通文。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