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陋室铭》教案设计_陋室铭教案一等奖通用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网友分享的“《陋室铭》教案设计_陋室铭教案一等奖通用4篇”,欢迎参考下载分享,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初中陋室铭教案【第一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2/16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1文章——《陋室铭》。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3/16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幽雅)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友儒雅)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高雅)(板书:贫乐调素琴阅金经)示例: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答:……问: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答:……5、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脱俗)(板书:高洁)板书:调素琴阅金经高洁6、请大家用快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劳形”。师: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呢?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这叫做“知人论文”。请看资料。(出示资料)“永贞革新”失败后,原在朝廷为官的刘禹锡一贬再贬,断断续续在外漂泊几十年。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陋室铭》4/16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时所作。(请同学朗读)问:上面说他一贬再贬,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悲伤、郁闷……)刘禹锡会怎样去面对呢?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附小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师: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是何等的豪情!这就是有着铮铮铁骨的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学生读)问:诗中透着一股什么气?(豪气)师:难怪白居易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板书:写“豪”1、你能从《陋室铭》字缝间看出刘禹锡暗含的“豪气”吗?(仙、龙,诸葛庐、子云亭)(提示: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去读读。)(板书:思诸葛比子云)①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说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和子云一样在文学上名扬天下。3、可见刘禹锡具有怎样的气概?(豪迈)板书:思诸葛比子云豪迈4、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里,这陋室还会陋吗?5/16所以他在结尾写道:何陋之有?加横批:陋室不陋5、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满豪情地读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读两遍。其实,刘禹锡写《陋室铭》还有一个故事。(愤然写作)据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他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铭文。师(小结):看来,从这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同学们,你们看,那知县老儿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两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来。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是……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1、背诵全文。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6/161、联想与想象是语文的翅膀,缺少联想与想象的语文课也就缺少了灵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陋室之雅具体地表现出来,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张本。而以往教学此文时,为突出“陋室不陋”这一重点,一般设计的题目为“陋室环境如何?陋室主人交往情况怎样?陋室主人有怎样的兴趣爱好?”提问琐碎,学生也不明白回答这些问题的目的何在。而改动后有力地突出了重点,也解决了难点。2、“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方可体现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因此,课上在分析完陋室主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讨论:“今天的你如何看待这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做法?”这个问题的设计应是学生最有话说的部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些怯场,我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一起参与学生的讨论,导致学生没有充分讨论和大胆发言,这是我的失误。3、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质疑发问的环节,鼓励学生从读书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因为留的时间相对充足些,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何以《陋室铭》为题?”“为何自比名人居室?”“末为何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结束语?”“为何自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为何将平民比作白丁,是否歧视平民?”等等。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7/16也在思考着如何解答这些问题,这个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4、语文课上应有琅琅读书声,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铭》是1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课堂上无论是范读、散读、齐读,乃至背诵,目的都是让学生从读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初中陋室铭教案【第二篇】1、掌握作者。2、掌握本课实词重点语句。3、能顺畅的翻译课文。4、能用原文回答问题。5、背诵课文。同目标2、3、4。一、以《酬乐天扬州席上出逢见赠》导入,学生介绍作者。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8/162.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朗读等。3.四、学生分小组进入网络完成学习任务。1、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管弦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4、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5、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9/16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7、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8、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四、完成课堂反馈初中陋室铭教案【第三篇】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10/16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情境导入(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5、再齐读6、跟读录音(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⑸无案牍之劳形(劳:)2、文中提挈全的句子是()。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1/16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孔子云:何陋之有?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译句: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虚写的是。虚写是为了12/16引出实写中的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