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石头教案【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1中国画石头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中国画石头教案【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国画石头教案【第一篇】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傲然”“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现战士喜爱中国石的部分。三课时。第一课时揭示课题,提出问题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2/21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这一课生字较少,请同学们先各自将课文中的生字读几遍,然后将课文读一遍。2.出示下列生字词练读。g5j)gu94oku4h3nw8i戈壁积聚瑰丽傲然挎包稀罕快慰g3ngsh1nb3nj9nqu2nj!ny)站岗姗姗来迟版图不禁拳头不仅盛誉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4.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5.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讨论归纳。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经常拣石头,“我”也成了石头迷。第二段(第二至七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3/21到大漠上拣石头,一位小姑娘带“我”到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第三段(第八、九自然段):讲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四、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举目是无边的沙海,上面散布着漫滩的碎石头”)“驻守”是什么意思(驻扎防守)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滩”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因为“我”驻守的戈壁滩上布满碎石,连队里又常常举行赛石会,所以“我”渐渐成了石头迷。)4.齐读第一段。五、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六、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齐读第一段二、给第一段分层4/211.指名读2至7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2.讨论分层。可分三层。第一层(2、3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即拣石)。第二层(4、5、6自然段):讲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即洗石并发现“中国石”。第三层(第七自然段):讲仔细端详“中国石”。3.指名分层朗读第二段。三、讲读第二段(一)讲读二、三自然段(第一层)。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因石头经雨水冲洗更为光洁,容易发现好石头。)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瑰丽”就是异常美丽。“倾泻”原是指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这里是照射的意思。“裸露”指没有东西遮盖。“珠光玉彩”是说珍珠美玉的光彩。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挺拨、繁茂的白杨,裸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5.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5/21头的喜爱之情)6.齐读二、三自然段。(二)讲读4、5、6自然段(第二层)。1.指名读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会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发现“中国石”的?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关于珍珠泉有什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后面一个却加上引号?(前一个是指真的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4.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三)讲读第七自然段(第三层)。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2.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3.“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中国画石头教案【第二篇】6/21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无限的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词句,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继续培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深入理解课文。3.学习生字词,并理解新词“积聚、酷似、傲然、盛誉、快慰”。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中国石”的样子,透过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爱,体会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透过“中国石”体会边防战士的爱国心。投影片、小黑板。3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学习课文障碍。并弄清自然段之间关系,划分段落写出段意。第二课时:通过重点词句分段理解课文,体会边防战士的爱国情感。第三课时: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一)教师课前准备一块肖形石。课上教师展示肖形石,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块石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肖形石。随后教师讲什么叫肖形石。“肖”,相似、像的意思。天然肖形石是指没有经过人工雕琢而且非常像某一物体形状的石头。)7/21(二)教师提问:在戈壁滩上有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课题:中国石)(一)带着问题读书。首先注意读准字音,并能从文章中找一找为什么边防战士称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为“中国石”。1.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音)2.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二)边防战士又是怎样拣到“中国石”的呢?带着下列问题第二遍读书。1.标出自然段。2.思考每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3.试着将内容相同的自然段归并成大段。(全文共9个自然段。)1讲战士们经常捡石头,并举行“赛石会”。2姗姗来迟的春雨洗润戈壁滩,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3我把可心的石子一颗颗拣起来。4从赶车姑娘那里“我”知道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5“我”发现一块“中国石”。6“我”告诉小姑娘像雄鸡的石头为什么叫“中国石”。7“我”和小姑娘一起观赏“中国石”。8全连精心收藏“中国石”。9“中国石”在赛石会上屡屡夺魁,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8/21这里第一段为第1自然段,战士们经常拣石头,举行“赛石会”;第二段从第2~7自然段,讲边防战士拣“中国石”的经过;第三段是最后两个自然段,讲边防战士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使“中国石”在他们心中。段意,教师心中要有数,不必讲。(三)第三遍请三位同学分段读课文。并分说主要内容。1.请三位同学分段读课文。2.将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合并练习说段意。首先学生自己说一说,随后同组讨论;最后全班说段意。(教师可边划自然段中的主要内容的重点词边说段意,见前面所划曲线。)(一)读准生词读音。(二)不懂的词查字典理解。(三)质疑、解疑。学生把描写“中国石”的句子找出来,做上记号安排这部分是为第二课时学习打下基础。(另:下面中横线为自然段段意。)教师用简短语言交代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一)请三位同学分段读课文。(二)说一说各段段意。(一)读第一段思考:1.这段中每句话写的是什么?2.战士们驻扎的环境怎样?9/213.战士们以什么为乐?4.“我”是怎样成为“石头迷”的?(“驻守在戈壁滩上”说明驻扎环境的荒凉。可问学生“戈壁”指什么?不理解查查字典。这种地区严重缺水,草木难以成活,分布于我国西北。战士们以捡石、赛石为乐,说明战士们不向艰苦的环境低头,因地制宜。比赛次数多了“我”也成了“石头迷”。)(二)读第二段,并分层学习。1.读第二段,看作者分几层意思写的?(这里分层以“石”为线索,找石、洗石并发现“中国石”、仔细欣赏“中国石”。)2.读第一层,“我”什么时间怎样找石头的?为什么说姗姗来迟的春雨后是拣石的好机会呢?(雨水清洗的石头色彩鲜明、纹理清晰。)1“我”是怎样捡石头的?(俯身打量、捡)2这时雨后景色描写说明了什么?(春雨姗姗来迟再次说明戈壁滩的环境艰苦,而雨后风清气爽实在难得,更突出战士对戈壁滩戈壁石的爱。)3.读第二层看我到哪里洗石?为什么到那里洗?“中国石”是怎样发现的?(以给天然肖形石起名“中国石”为突破口体会“我”对中国地图之熟悉,感受“我”对祖国的热爱。)10/214.读第三层,“我”和小姑娘仔细端详“中国石”,发现了什么?“我们”的发现说明了什么?1小组讨论。2全班发表意见。(①酷似中国版图。②地貌相似。③找到了名山、大川。④说明他们对中国地貌的熟悉,体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三)学习第三段体会边防战士的爱国心。1.读最后一大段,看边防战士怎样对待“中国石”的?2.“中国石”荣获了怎样的荣耀?3.边防战士为什么给“中国石”这么高的荣誉?4.你怎样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祖国’在我的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1第一个加引号的祖国指什么?2第二个祖国又指什么?(这里要体会战士以“中国石”寄托爱国情思。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他们甘愿过艰苦生活,忍受思念亲人的痛苦,并以苦为乐,充分展示了战士们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总结板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中国画石头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1/21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3、读课文,弄清楚课文内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材分析这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发现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现——“注视”、“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嘱咐我要精心保管等,体会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1、这课文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再采用自读,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姗、视、酷、偎”在书写时要多加指导;“戈、繁、存、览”指导学生找准部首。2、课文重难点突破: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我”是怎样发现中国石的句子画下来,说说哪些词语是重点,由于文中多处使用引号,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老师注意恰当的引导,把战士们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四、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中国地图。2、学生准备:查12/21找戈壁滩的相关知识。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三)初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生: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3、自由读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