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的教案精选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秋水的教案精选5篇您可以考虑参考下载一下“秋水的教案精选5篇”,或许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和课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编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只有拥有科学合理的教案,教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次感谢您的分享,因为分享是传递知识的最佳方式!秋水的教案篇【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2、学会积累、归纳文言词语和文言文特殊句式。3、通过河伯认识前后变化的对比,理解本文寓意。4、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方法。二、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13篇,其中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2.把握节奏——不破读,领字后有小停顿。3.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泾:涘:渚旋:难:殆四、再读课文-翻译句子疏通文意1时:2灌河:3泾:4辩:5美:6尽在己:7北海:8东面:9旋其面目:10望洋:11野语:12闻道百1莫己若: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始吾弗信: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五、文本研习(一)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洋洋自得,欣然自喜?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3、河伯为何自认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二)探究性阅读,回答下列问题: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1、通篇设喻说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2、巧用对比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思考: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1、人贵有自知之明2、人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有所发展3、谦受益,满遭损4、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5、自大源于无知6、知耻而后才近乎勇7、做事有比较才有鉴别随堂检测:一、根据提示,回忆课文:1、从正面描写黄河水势浩大的句子是:2、运用侧面描写突显黄河水势的句子是:3、表现河伯骄傲自满的心情的句子是:4、引用野语,说明自己狂妄自大的句子是:5、成语“贻笑大方”的出处是: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二、选出对本文点评不够正确的一项()A.河伯取得了一点成就就得意洋洋,狂妄自大,主要原因是他的见闻太狭窄。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切忌自高自大,否则难免贻笑大方。C.河伯前后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鲜明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可喜的,值得肯定。D.河伯是被作者批评和嘲讽的对象,他必将被得大道的人长久耻笑。布置作业1、在笔记本上整理并归纳文言知识。2、课外阅读:李怀宁《忙里偷闲读庄子》;于丹的《庄子》心得板书设计百川灌河欣然自喜——骄傲自满不辨牛马狂妄自大至于北海望洋兴叹——自知之明不见水端自我批评秋水的教案篇【第二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1给学生5分钟时间,反复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提问: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提问: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明确: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提问: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小组讨论,交流看法)明确:河伯先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所耻笑。2学生齐读课文后,思考下列问题。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④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分析,交流心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①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②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③这篇文章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对比。在对比中情节得以推动,在对比中河伯大彻大悟,有了新的认识。④学生甲:《秋水》一文使我认识到骄傲自满会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河伯就是顺流而东行,望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才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学生乙:学习《秋水》一文后,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在限定的环境中,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对黄河,觉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见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叹不如。这就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学生丙: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作为学生更应该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攀登高峰。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准确,认识也极为深刻。本文虽短小,却寓有哲理,河伯面对海神的那番感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的自责与忧虑给予我们以深刻地启示:为了祖国的腾飞,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开拓视野,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攀登高峰,创造辉煌。3.三读课文,结合板书,尝试背诵。(给学生5~8分钟时间,背诵课文,然后指名学生背诵,学生齐背诵)秋水的教案篇【第三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古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位作家是谁?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又出自他的哪篇文章?(学生回答)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引入课文二、简介《庄子》并解题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12篇,现存三13篇。其中《内篇》7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15篇,《杂篇》11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1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三、课文分析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字词读音及断句)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课前预习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合作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讨论、明确,在此基础上,小组推荐展示1-2名学生的卡片。教师提示重点知识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其用法及意义。1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2古今异义词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东面而视(“东面”,脸朝东。今指东边)3词类活用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4一词多义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2、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3、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2、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教学方法:1、朗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宜于以读带讲。2、问答法。以有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3、探究拓展法。指导学生阅读《庄子》中有关篇目。开拓视野,更深入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需再登上一层高楼。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二、介绍庄子:1、介绍庄子生平。(借助幻灯片)2、《史记》中记载庄子与楚威王使臣的对话(幻灯片),初步把握庄子这一人物形象,初步体会庄子精神。三、研习新课;1、齐读课文、正音释义。时:时节、时令灌:注入河:黄河泾:jīng畅通无阻的水流两涘渚崖之间:sì水边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向若而叹:仰视而望的样子海神名少:小看。轻:轻视难:nái难以、穷:尽旋:掉转殆dài危险2、分析课文:提问: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提问: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明确: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提问: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明确:河伯先引用俗语“闻到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3、给课文划分层次:明确:两层:一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二写河伯看到大海之后自叹不如。用对比的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借助幻灯片)4、让学生找出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明确:(借助幻灯片)古今异义:至于、河、面目、大方。词类活用:时、东、面、少、轻。特殊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成语:望洋兴叹、见笑大方。5、幻灯片展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